在痕迹“迷宫”中解锁真相 青年民警温瀚研发新技术追凶擒恶战果丰

汕头日报 2019-05-02 08:16

在2016年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的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中,来自市公安局澄海分局选送的“碘熏速显柜”喜获银奖。这个用于显现半渗透客体上手印痕迹、弥补痕迹显现方面技术空缺的研究成果,以第三代机型,于2016年10月12日取得了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研发人正是澄海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从事的是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工作的青年民警温瀚。入警以来,他凭借一股拼劲和韧劲,在痕迹的“迷宫”中解锁真相、追凶擒恶,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诠释着当代新青年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新精神”。

近千次试验攻克难关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温瀚从未放弃过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在工作中,他发现在痕迹显现方面还存在个别技术落后、部分设施陈旧的情况,特别是在显现纸张等半渗透客体上手印痕迹这一领域中,仍有很大的空缺。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多方借鉴比对现有的技术成果后,温瀚暗下决心:自己动手研发能够解决问题的设备。

从那以后,温瀚就把家“搬”到了单位。每天下班后,他就会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反复复地进行试验,有时一不小心就干到了通宵。三个多月没日没夜的研发中,他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历时近一年的日夜奋战,温瀚终于研发出“碘熏速显柜”这一新型技术设备,并以第三代机型取得了专利证书。

“碘熏速显柜”在研发出来之后很快有了“用武之地”——在2016年8月一宗入室盗窃案中,细心严谨的温瀚在紧要关头提取了嫌疑人翻动过的信封,带回实验室用自主研发的碘熏速显柜进行处理,成功地在一个信封上提取到一枚可疑手印,经比对,最终比中了嫌疑人吕某喜,使得案件得以顺利侦破。

“现场一小时,回来十小时”

“现场一小时,回来十小时”是温瀚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他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每当案件发生后,温瀚总是不顾现场勘查和多次地毯式复查的辛劳,而主动留在单位加班加点,完成各种现场资料的制作和痕迹比对工作,以配合案件的侦查进展。但往往正是他这份关键的工作,为破案找到了突破口。

2018年12月17日,在澄海区盐鸿镇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这是2018下半年高发类型的案件,窃贼专门针对孤寡老人的住宅实施盗窃,社会影响恶劣。 接到任务后,温瀚火速赶往现场进行勘查。经询问事主和初步勘查,他在脑海里不断重现、重组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最终确定了现场勘查的重点部位,果不其然,就在现场的一个包装袋上提取到可疑的手印。他马不停蹄回到单位,将提取到的可疑手印录入系统,选取、剪裁、编辑。最终,比中了嫌疑人赖某钦。经侦查,由赖某钦为突破口,破获了当时专盗孤寡老人住宅的系列案。

但实际上,痕迹比对工作十分繁琐。就拿一枚痕迹的整理工作来说,必须在提取后形成电子数据,在对比镜前认真观察一纹线、一小点、一钩、一棒,反复侦查比对后,才能准确、有力地印证犯罪,为案件的审结提供科学的保障。碰到现场提取的痕迹出现残缺或模糊,还得制作多套方案,以分析多种可能性,有时候光是一枚指纹的整理工作,就要花去半天的时间。

参加工作以来,温瀚主勘现场1058余宗,提取痕迹物证820余起,出具鉴定书460余份;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嘉奖,2018年被评为公安部优秀指纹比对人员。这些数字和荣誉,就是他爱岗敬业、敢闯敢拼的最好印证。

本报记者 刘文钊 通讯员 姚晓莉

新闻推荐

四市合作共建文物保护平台 粤东文物考古工作站在汕揭牌,培训首批考古队员

本报讯(记者林蓁)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即将到来之际,围绕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乡村景观”,4月16日上午,由广东省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