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构筑汕头精神内核
□ 陈泽楷
汕头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必须增强自信,把握机遇,砥砺前行,把广大干群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全面加快汕头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上来,切实提升发展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为特区在新时期重整行装再出发勇立新功。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之魂,是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汕头要发展,首先必须增强自信,而离开人文谈自信,自信便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统领思想,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激发干事激情,汇聚奋斗力量。
或许有人会问,汕头凭什么自信,有什么可值得自信的呢?其实,只要捋一捋近代以来汕头的发展脉络,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值得骄傲、值得自信的城市。汕头有一串响亮的“名字”,包括“百载商埠”“经济特区”“现代港口城市”等等。这些都是一代代汕头人勤奋拼搏、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汕头自信的根本所在。它们既是鮀城的名片、标签,也是汕头人文自信的一个个缩影,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风貌。
比如说“百载商埠”,汕头开埠的最初是被迫的、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背后是一段屈辱的印记。但汕头却能化“危”为“机”,在烽烟与风雨中开启新的篇章,最终创造出“楼船万国、云集鳞萃”的繁华景象,赢得“百载商埠”的美誉。这种化屈辱为力量、化磨砺为刚毅、化苦难为包容、化被动为主动的精神,为城市植入了自信的人文基因。再如“经济特区”,或许有人会将汕头与同时期的其他特区做比较,由此自叹弗如。这种认知其实是片面的,也有失公允。汕头建设特区,是从一块仅1.6平方公里的沙丘起步的,凭借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闯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区面积扩展到2000多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相比40年前增长98.6倍、人均GDP增长49.8倍。单从这组数字,便可窥见汕头高速发展之一斑。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特区精神,为汕头奠定了自信的底色。至于“现代港口城市”,无疑就更令人激奋,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汕头是国家确定的沿海25个主要港口城市之一,被中央和省委分别赋予“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迎来了多重叠加的战略发展机遇,也为“汕头自信”注入了强大的时代内涵。
当然,光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自信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和自强的动力,在新一轮机遇与挑战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提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构筑汕头精神内核,使之成为加快发展引擎
人需要一种精神,一座城市亦需要具有自身的精神品质。追源溯流,不难发现,世代生长于斯的汕头人,在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创造的海洋文化,由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融汇而成的潮汕文化,漂洋过海创业打拼建立的红头船精神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侨文化,乃至近现代发展形成的商埠文化以及新时期的特区文化等,无不体现出汕头人“勇立潮头、敢闯敢拼、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在千百年面朝大海、起舞弄潮中,汕头人培育出不惧艰险、敢于尝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行事风格,这种习惯绵延赓续、生生不息,升华为群族的一种精神力量,最终成为汕头精神的重要内核。这当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丰富的思想道德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印记和不可复制的精神特质,鲜活且不过时。
因此,要充分挖掘、构筑、充盈“汕头精神”内核,从城市的人文历史中汲取智慧、深化内涵,从38年的特区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撷取力量,梳理形成独特完备的价值体系,通过积极的揄扬、传播,让“汕头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植根于人们心中,激发人们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与热情,引领广大干群砥砺前行、撸袖实干,使“汕头精神”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汕头精神”是汕头市民的精神家园,是海内外潮籍乡亲共同的精神皈依。要重视“汕头精神”在联结乡情乡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使汕头精神成为增强海内外潮人的身份认知、维系海内外潮人慎终追远的精神脐带。要借助汕头精神的影响力,深化海内外潮人合作力度,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要弘扬勇立潮头、敢闯敢拼、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迅速凝聚起一股建设家园的磅礴力量,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作者单位:金平区作家协会)
新闻推荐
汕头市公安局成立扫黑除恶攻坚队 紧盯重大案件及背后“关系网”“保护伞”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通讯员谢璇璇)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侵蚀党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