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新青年新时代凝聚青春力量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汕头团市委、市青联将举办主题团日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宣传教育实践报告会

羊城地方 2019-04-25 10:03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邱天怡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汕头团市委、汕头市青年联合会决定在4月30日举办汕头市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宣传教育实践报告会,以独具汕头特色的庄严形式,歌颂“五四”精神在汕头的传承发扬,展现当代汕头青年的精神面貌。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百年传扬

由“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经过百年传承,“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近期,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相关的“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活动,汕头团市委通过主题团日和宣传教育实践报告会等相关形式,激励和引导全市广大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汕头改革开放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据汕头团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4月30日的纪念活动将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通过集中入团宣誓、青年事迹讲述、青春诗朗诵、历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着力宣传“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展示“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参加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光辉历程,以及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光荣历程和宝贵经验,着力宣传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关怀,集中展现当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共青团发展史与汕头百年缘分

提起中国共青团,广大的汕头青年朋友必须铭记一段伟大的历史:97年前,由于一位青年革命先驱,中国第一部团纲和团章在广东汕头起草诞生,让汕头从此与团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革命先驱的名字,叫做张太雷。

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22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张太雷负责筹备即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他与另一位共产党员陪同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南下广东,并肩负共同拟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的任务。4月19日,在乘船抵达汕头后,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在汕头逗留数日等待时机辗转奔赴广州。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他的《中国回忆录(1921—1927)》里回忆称:“在小城汕头,毗邻日本和法国领事馆的一家小旅馆里,我们起草了纲领草案,在这些文件中我们宣告了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刑。”24岁的张太雷和20岁的达林,在旅馆里整整三天足不出户,忍受着蚊虫的叮咬伏案疾书,一鼓作气地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纲》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的草案和各种决议草案全部拟订完成。当任务完成之时,张太雷和达林兴奋地一起高唱《国际歌》,达林唱的是俄语,张太雷唱的是英语,“英特纳雄耐尔”的雄音回荡在小旅馆狭小的房间之中。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25人,代表全国15个地区的团组织、5000多名团员。会上,张太雷作了关于团纲和团章的报告,经过热烈讨论后获得一致通过。这便是在汕头起草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团纲和团章,它对团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命脉工程”实践经验获全国推广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特区热土,近年来,汕头共青团在基层团建工作领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可供复制的汕头创新做法。

据介绍,汕头共青团全力规范“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全力落实“三个百分百”的要求;探索联合建团新模式,建立全市首家创新创业联合团支部和市委大院联合团支部;打造基层团员青年学习培训阵地,汕头的“智慧团建”培训工作因为广覆盖、重实效受到上级的高度肯定,《“命脉工程”在汕头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也客观地反映了汕头抓“命脉工程”工作成效,刊登在《中国共青团》,供各地共青团组织借鉴推广。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汕头正式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迄今已25年,至2018年年底,汕头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8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5.7%,志愿服务活跃度指数达64.7%。近年来,汕头青年志愿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从练江整治攻坚战、国际马拉松赛事等大型赛事,到创文强管、两潮特大水灾抢险救灾行动等,处处尽展青年志愿风采:潮南区团委在峡山街道泗联社区成立全区首个“创文家长学校”,潮南区成田镇“爱心超市”、峡山桃溪社区分别荣获全省最佳志愿项目和最美志愿示范社区;龙湖区呼援通服务中心社工+义工模式,获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高度肯定,呼援通社区服务中心还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荣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的集体。

新闻推荐

汕头市图书馆节假日读者达八九千人,读书逐渐成为市民的习惯和生活态度 传统阅读正温暖回归

图书馆的自助借还书机为市民提供方便本报记者魏朝霞/文/摄春暖花开好时节,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天,你看书了吗?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