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汕头籍歌手黄堃: 愿用歌声传播潮汕文化
黄堃在央视演出
黄堃近照
相信汕头观众一定对今年元宵节汕头市举办的“春天交响——汕头元宵群众欢乐汇综艺演出”记忆犹新,这场阵容庞大、名家荟萃的演出凝聚了众多海内外潮籍乡亲的力量,为新时代特区再出发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远在北京的汕头籍青年歌手黄堃欣然受邀回到家乡,深情演唱了《望月》,让家乡人再次领略了她甜美、大气的演唱风格。
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台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青春颂——两岸青年原创金曲大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黄堃凭借新歌《春天》入围十大金曲,《春天》由汕头市音乐人李立群作词,郑伊洋作曲,风格清新活泼,歌词令人充满遐想,一经推出引发歌迷关注,5月12日将在武汉举行颁奖典礼。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北京的黄堃。
黄堃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硕士研究生,是汕头市特邀青联常委。师从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淑明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研室主任戴滨教授。她多次参加央视以及各地方大型晚会,先后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香港新声音乐协会民乐团等合作。2011年黄堃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担任独唱;曾先后两次随团中央“中国青年代表团”赴韩国、日本访问;2013年在北京举办“今夜伴月回——黄堃独唱音乐会”;2017年参加安徽卫视大型民歌竞唱节目《耳畔中国》,获得好评;近年来为《钱三强》、《走火》、《大明奇才》等多部影视剧作品演唱主题曲、插曲,并发行多首原创歌曲。代表作《月灯谣》、《翠兰说》等深入人心。
15岁只身逐梦京城
黄堃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她自信、开朗的性格。她5岁接触民歌,15岁考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而后成为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黄堃音色甜美,演唱风格多元,唱法融通,演绎起方言作品来更是独具韵味。
“刚开始去北京求学的时候很不习惯,各方面都不适应。可能是自己对音乐的执着喜欢吧,后来慢慢克服外在的一切,在北京发展至今。”提起当初只身赴京求学的经历,黄堃感慨地说。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发展,但是家乡的一切总是牵动着她,身为潮汕人,她觉得有义务为弘扬家乡文化出一份力。
黄堃深有感触地说,出门在外,每每提起潮汕人,大家都会说你们潮汕人很厉害,做生意很好,这让我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点遗憾,那就是我们在文艺方面,相比其他地方的人,会比较薄弱些。比如一说唱民歌的,人家可能会说到湖南人,因为有宋祖英、李谷一。但是可能在语言发音方面的不足,阻碍到我们潮汕人在这方面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歌手,我有义务尽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的独特与韵味。
携潮语歌曲走上央视舞台
2018年10月,黄堃受邀参加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节目录制,将一首原汁原味的潮语歌曲《月灯谣》带上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潮汕方言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潮语歌曲,引起不小轰动。
黄堃介绍,《月灯谣》是在保留潮汕民间童谣的基础上,融合流行歌曲风格、民谣风格的潮汕方言歌谣。这首歌曲表达了离乡多年的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曲调规整、郎朗上口,借鉴了流传于潮汕民间的童谣《拍绞刀》的句法及节奏,比如“剪陵罗,裁衫仔”、“响头锣,挂灯明”、“赏头桥,食灯茶”,令人倍感亲切。令人回味的是,《月灯谣》的歌词语言别具雅致,继承了潮剧唱词的特征;同时在曲调上保留了童谣《月光歌》的抒情风格,调式运用了潮州弦诗乐及潮剧曲牌中惯用的“轻三六调”,显得委婉、细腻。
希望多陪家人共享天伦
舞台上的黄堃光彩夺目,然而鲜有人知道她背后付出的艰辛。身为歌者,她曾经因为声带出血,发不出声音,备受挫折;身处演艺圈,环境复杂,但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而忘了最初的梦想……幸好有了家人的支持与关爱,让她在外打拼,更加有了动力。
“灯照乡情,思我十年在外不回乡,看今日,好山好水,展印岁华浓。”黄堃说,《月灯谣》里的这句歌词,正是她离家十多年在外打拼的心情写照。“我15岁就离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每次我回家乡演出,总是今天到、明天演出、第三天就走,每次都是行色匆匆,有时候连家门都没能进。所以春节回家,我会推掉很多聚会,尽量在家陪伴父母。”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是妈妈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一架钢琴,让我有了追逐音乐梦想的可能。还有我的演出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我将这些称之为"战袍"。每次演出穿上妈妈亲手做的礼服,感觉妈妈就在我身边,让我勇气倍增。”现在黄堃每天的活动很多,但她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本报记者 吴小娟
新闻推荐
“汕头为我提供追寻梦想平台” 记潮汕文化保护传承的推动者、“新汕头人”王建兵
王建兵在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非遗文化内容。(本报记者方淦明摄)1989年,编导专业毕业的王建兵因“人才引进”从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