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鞍头,报功路,寒窗学子华发生
□史志贤
在今达濠青篮,有这样一句俗话:未有达濠港,先有中鞍头。中鞍头,位于达濠岛南面,于现在沿江路一带。
据老辈人讲述,汕头开埠前,达濠港已经一片繁荣盛况,濠江上商船往来络绎不绝,港口海鲜堆积如山,吆喝声此起彼落,极其热闹。中鞍头作为达濠最繁华的商品集散地,更是早早就形成一个港口,这里连绵数里成为闹市,渔民在这里交易刚打捞上来的海鱼等海产品,达濠镇因此而名震东南,成为潮汕地区“四大名镇”之首。于是有了前面所说的这句“未有达濠港,先有中鞍头”。而且本地还流传着另一句口头语:四处去到透,不如达濠中鞍头。在古时候科考时代,中鞍头还有另一个作用,便是古时考生中举时候,报录人靠船登岸的地方。
报录人登岸之后,便一路敲锣打鼓,往中举的人家里跑去。而他们所跑的这条路,就是青篮东门旁的报功路——报录功名的路。
有记录以来,明清时期的达濠古地进士加举人也就十二个。虽然我们没有生在科举时代,没有经历那种“十年寒窗苦,中举天下闻”的滋味,毕竟我们经历过高考,经历那种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惨烈,而古时候那种中举之路就更不用说了,不是么?
如果最终日头落下,没有任何锣鼓敲响,等待的人心头也会同样凉透下去。这个时候,疼惜考生的长辈可能会拍拍小辈的肩膀,说几句下次再继续努力之类勉励的话,而若是不幸遇上刻薄的长辈,则可能会谩骂甚至辱骂几句。悲凉的,除了科考人的父母,更多的是科考人自身了,望穿的报功路,望不穿的科考年华。
如果最终等到船只靠岸,锣鼓敲响,整条路上的民众应该都是欢拥两旁的,有家人科考的等着看有没有自家的名字,没有家人科考的应该就好奇到底是哪家人有这样的福气。这时候参加科考的人的内心会更加煎熬,他们给了你希望,可是你不知道报录人会不会往你家里走来。短短的一截路程,对科考的人来说却是天堂与地狱之分。最终也会有两种结果,悲极或者喜极。所以,风尘之外,几家欢喜几家愁!
人群散去,时光远流,科考之路随封建社会一同湮灭,一同湮灭的还有对这段路上报录人的期许。这段历史就这样渐渐被人遗忘,后来人可能为了容易理解,或者为了向公有制致敬,将“报功路”改成“报公路”。于是关于这条路的记忆,也难以被来人知晓。
如今走在这条路上,春雨微微,凉风习习,踩在所剩不多的石板,仿佛走在历史的平仄间。也许还想邂逅一位匆匆赶路的书生吧,寒嘘问暖;也许还想偶遇散学的孩童,约放纸鸢;也许还想规避奔走的报录人,看看哪家欢喜哪家忧……
但什么都没有,我想,我应该停下脚步静坐于光外,待夕阳收尽繁琐,回归生活本身!
新闻推荐
□黄臻人人皆知,达濠青篮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爸爸说,他在达濠侨中上班的时候,每天下班后经过马路,从青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