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辅导 点亮孩子心灯
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的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内的调查显示: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约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不应该仅仅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更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班主任老师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往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利用本身具备的优势,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关心他们的成长,更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如何做人”的基本层次的问题,例如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等问题的关注还比较少,而这些问题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学生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一个学生如果不能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会处理这些问题,他就不一定能成为具有理想个性的人。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的扩展与延伸,它会使班主任工作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素质。班主任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班主任工作更有针对性。
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有几种有:
1、观察法:观察法最突出的优点是,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由此而来所得的材料生动具体,真实可信;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环境条件,可随时随地加以运用,有利于找到教育的突破点。
2.谈心法:班主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谈话,这对于自尊心强的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来说,可以消除他们对班主任的成见,排除师生传递信息的障碍,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创造了条件。
3.信任法:信任是取得一切成功的基石,一些另类的孩子,如果离开了集体,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孤舟。要有意识地把这些另类的孩子推到集体中,使之有了“我们”的感觉,分享彼此感受的时候,他也获得了自尊,获得了爱的力量。
班主任老师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学生点亮心灯、拨动心弦,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素质。
新闻推荐
兴致勃勃体验前沿科技 濠江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年暨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摄影报道)3月31日下午,濠江区2019年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年暨第二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在广澳学校举行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