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旬画家陈耀年长年坚持外出写生 为创作,他重走长征路

汕头日报 2019-04-01 08:01

本报记者陈文兰摄影报道

上世纪90年代,他与谢种松、吴作光、郭莽园、陈辛谷等画家创立汕头水墨村。

两年前,这位年近古稀的老画家还历时一月重走红军长征路,探访沿途的风土人情,用手中的画笔深情地还原长征场景。

“不慕虚名,不图捷径,厚积薄发”,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陈延如是评价他。

他,就是陈耀年。

挥毫泼墨致敬长征

走进陈耀年的画室,春日的暖阳透过一侧的玻璃窗洒进屋里,满墙的画作随着光影流转,似乎灵动起来,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山水,而且还有花有鸟,每一张画都是陈耀年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

陈耀年一身中式棉布衣,年近古稀的他一言一行中看不到丝毫暮气,蓄着长须,外表豪放、神情淡然。暄侃片刻,陈耀年从他的画橱书柜中搬出一摞摞画作。巨大的画桌上,一幅幅主题鲜明的“红色作品”被展开,《剑门关》《都江堰》《泸定桥》《赤水长流红军情》《红心重走长征路》……画风清新、意境深邃,艺术地表现、展示、歌颂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给人以坚定坚强、激昂向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故事”,陈耀年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敬仰和缅怀。也正是满怀这样的创作激情,陈耀年和他的友人一起,于2017年9月从汕头出发到重庆,历经广元、都江堰、汶川、康定、泸定、遵义等地,历时30天,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战役战斗遗址、重要历史场景,以及一些与红军长征有关的重要历史进行写生创作。作品气势恢宏,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展现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

一路创作绘画作品的同时,陈耀年还深入了解长征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他说,每到一处,通过和当地老百姓、当地红军纪念馆专家交流,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弘扬红色传统,向英雄致敬”,陈耀年坦言,这次“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就是这种信念让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融真情于书画艺术

“我自幼喜欢书法,后来立志学画”,陈耀年告诉记者,10多岁时,他师从蔡光訒学小写意花鸟,后谒拜岭东名家庄礼献先生习大写意,承海派画风。1978年,陈耀年考上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得恩师刘先春教导,画艺日进。

毕业时,陈耀年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这一教就是30余年,陈耀年耐得住艺术的寂寞,不忘绘画初心,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上世纪90年代,陈耀年与谢种松、吴作光、郭莽园、陈辛谷等老画家创立汕头水墨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十年来,陈耀年始终坚持外出写生,地点囊括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他广泛收集素材,博采众长,把传统的笔墨技法和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描摹巧妙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色彩明朗的山水画。品鉴他的画作,记者内心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画家不是简单的复制山水风光,而是大处落墨,线条精湛,从中提取思想灵感与艺术元素,富有诗情画意。

不仅擅长山水,陈耀年亦精于花鸟。他的写意花鸟画中,不仅具有传统的表现形式与笔墨语言,更有中华文化独到的意蕴与品位。虽属不同门类,亦如他的一些书法特点,以书入画,笔精墨妙,不入俗套,自成一格。

尽管如此,陈耀年却秉性低调,至今,他每天坚持作画,怡然自得。他说,“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我永远乐此不疲”。

新闻推荐

坚定信心决心提神振气,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练江污染整治攻坚战 汕头市练江流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图为峡山大溪流域截污工程施工场面。本报记者王开颖摄无论是峡山污水处理厂三期厂区扩建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