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pk “让孩子感受童年快乐”,专家看法是: 心理强大习惯良好更重要
上辅导班成为孩子们课内学习的延伸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 吴湘红文/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许多家长视作在孩子教育上的金玉良言,家长们也为此忙碌奔波。究竟是让孩子马不停蹄为成为社会精英积极备跑,还是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感受童年快乐?让我们听听家长和专家怎么说。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家长纷纷向上届考生借来志愿填报指南,家长间的热议话题也从志愿的填报转向xxx的孩子上了哪所“985、211”,从而感叹“别人家的孩子”真牛啊。感叹之余,也会说起这些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如何花大力气培养孩子,孩子又是如何从幼儿园开始便朝着既定目标一路狂奔的。
“一路狂奔”和“轻松前行”对决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操碎了心。前几年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曾引起一番热议,剧中“虎妈”为了女儿能上重点小学,卖掉宽敞舒适的房子,天价买下破旧的重点学校学区房。为此,全家人过上了艰难拮据的日子。不仅如此,虎妈还为女儿制订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报了一堆兴趣班,只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现实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汕头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到广州上好中学,就特地在广州租房陪读。
许多家长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想要让孩子在社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应该趁早从娃娃抓起。罗女士的女儿从小就就穿梭于各种兴趣班之间,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精。为了提高女儿的物理成绩,她托人情找到顶尖的老师补习,付了天价的辅导费,还得开一小时车送孩子去老师家,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如愿考上同济医科大学。罗女士说,指引孩子走上一条规划好的道路,不仅是为了让她赢在起跑线上,更是对她的未来负责。现在孩子可能叫苦叫累,但是长大后一定会感激父母的。太过强调童年的快乐,面对无所不在的竞争,她以后的生活也许就不那么快乐。
与此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赢在起跑线上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为孩子减压,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从事媒体工作的吴女士就持这样的观点。吴女士说,刚开始她对女儿也抱有很高的期望,让她学画画、跳舞、围棋,1岁多爬楼梯就教她数数,2岁教她背唐诗,3岁教她英语单词。女儿从小体质差,时不时感冒发烧。看着小小的人儿脸烧得通红还不哭不闹,吴女士心疼不已,此时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女儿健康快乐就好。此后,吴女士周末便带女儿去公园郊外游玩,让女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女儿喜欢接触外面的世界,吴女士每年都带她去不同的地方旅游,旅途中的见识让女儿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父母的陪伴,宽松的成长环境,形成了女儿开朗阳光的性格,而且特别有爱心,与人容易沟通相处,有什么心思也愿意跟父母说。吴女士说,人生何其漫长,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的太多。起跑线上领先的不一定就是先冲线的,好比龟兔赛跑的故事。起跑虽不能落下,但是过程中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尊重选择但不能放任不管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各执一词。那么,业内人士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记者为此采访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与教育教学部许仕林老师。许老师认为,培养孩子的心理力量比单纯教给孩子知识、训练孩子某些技能要重要得多。许老师说,不少家长觉得“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国就是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这都是因为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心理力量才是最强大无比的力量。心理力量一旦被唤醒和激发,孩子便能自发而积极地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
许老师认为,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能按自己的喜好,一厢情愿地去为孩子规划未来,这样,孩子不但达不到你的要求,还会因此而不快乐。许老师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更容易成功,而且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至于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许老师认为快乐是有限制的,不是放任不管,对于孩子一些不良习惯,该惩戒还得惩戒。
资深教育工作者谢老师则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最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她以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阐述了对教育的看法。她说,她的孩子是在玩耍中长大的。她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喜欢的,只要是正当的她就支持。她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因此孩子有什么心思也愿意跟她说。孩子喜欢朗诵和主持,她也支持孩子的爱好,因此孩子的特长得以发挥,多次在学校主持大型的活动,既锻炼了能力,也积累了经验,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谢老师说,现在有些名牌高校的高材生抗压能力特别差,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容易走极端。所以,她认为身心健康真的比技能的培养更重要。
记者手记
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家长而言永远没有终极标准答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式教育的著名口号,被不断引用又备受争议。时隔多年后,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曾经说过此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穿过重重误区,重申自己的本意:这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而是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至于什么才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韦钰认为,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他做起来最省力、学得最快。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欢做的,而且他最擅长,而你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成就,也会很有幸福感。这件事孩子自己会去找。他在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你创造条件让他自由选择,他自己会做决定。你需要提供环境,引导他,并且尊重他的决定,帮助他去实现。
新闻推荐
潮阳区纺织服装产业出口额占全区出口额一半以上。杨立轩摄■区县实践近日,汕头市政府印发《汕头市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