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两月汕头26个重点项目密集开工 “开门红”背后:固定投资增速为何跃居全省第三
作为汕头重要高速公路之一,潮汕环线榕江特大桥近日成功完成北主塔下塔柱第一节桥墩施工。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踏入新一年,汕头市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
抓经济就要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未来。2019年开年两个月,汕头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新开工建设项目26项,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30.2%。开工建设实现“开门红”,释放出“开局就要奔跑”的信号。
开工建设“开门红”,延续了去年汕头固定资产投资稳增长的好势头。2018年,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5.73亿元,同比增长19.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3.3、8.5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名,比湛江、揭阳分别高6.4、6.9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各市排名第一位。
缘何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够跃居全省第三?梳理数据可以发现,在这背后,是汕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的实践: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挑起“大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日趋向好、表现活跃;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补短板效应加速;以工业、服务业为代表的有效投资见成效,经济结构调整见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此前,中央也提出把稳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着力聚焦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汕头力促补足短板、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折射出汕头经济稳中提质,亦符合追求高质量和以民生为本的发展新思路。
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八成
汕头是民营经济的热土,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可以说是汕头的最大优势、显著特色、宝贵资源。改革开放40年,汕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挂靠生存到独树一帜,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汕头民间投资依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挑大梁”——民间投资完成1650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八成,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
增速之高,说明了民间投资对汕头的信心。汕头经济特区澳士兰牧场有限公司计划在濠江区改造、建设一个农业观光生态牧场项目,看中的就是该区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优势。公司总经理杨燕卿表示,当前汕头正推动特区“二次创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汕头的重视,从政策措施到实施落地,都促成了营商的大好环境,这让企业对汕头充满信心。“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二次创业"的机会。相信在汕头的进一步投资,也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杨燕卿说。
这份信心,与汕头着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样是分不开的。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汕头开展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实施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举措,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全年全市网厅42个进驻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办理速度全部达到全省前三。
“惠企暖企护企”活动持续开展,汕头通过全面落实省“实体经济十条”和市“实施意见38条”,出台配套政策20项,投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12亿元,共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40亿元。汕头市还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全年共走访企业260家,帮助解决问题210个,办结率达95%。
一系列举措,令汕头民营单位数量稳步增长、民间经济稳步提升。去年,汕头全市民营单位33.72万个,同比增长15.0%,其中私营企业个数增长13.1%。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94.37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4%。
其中,民营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5.4和5.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8%。
据了解,汕头将继续扶持壮大民营经济,坚持市领导走访企业制度,打造惠企暖企护企“汕头品牌”,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落实国家新一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打好降低用地、用工、融资、社保、物流成本等“组合拳”。发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优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重点支持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一批营收超100亿元、300亿元的龙头企业。
基础设施投资显现“补短板”效应
牛田洋快速通道工程是汕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西部城区的快速环线。3月6日,牛田洋特大桥顺利打下首桩,标志该项目濠江段全面启动建设。
在基础设施领域,汕头聚焦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显现加速效应。2018年,该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52亿元,同比增长27.7%,居全省前列,占汕头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1.7%。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完成投资102.8亿元,比增25%,为汕头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可以说明成果:广澳港区西防波堤主体工程完工,10万吨级航道基本建成;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汕头火车站综合枢纽首期工程建成运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公里;揭惠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全面铺开建设;完成国省道改造110公里。
而在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和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善上,汕头市2018年完成长江路、汕樟路等26条市政道路159万平方米的新改建。快速路网建设也已启动,黄河路、泰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于去年底动工建设。
今年,汕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还将“再加一把劲”:安排年度重点交通建设项目33项,计划年度投资128亿元,增长24.5%,力争全年增长30%。
与此同时,汕头还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总投资127亿元的练江流域(汕头段)11个污水处理厂及730.8公里配套管网全面启动建设。水利、能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扎实推进。
在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有效突破的背后,是汕头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的努力。
据介绍,汕头印发实施《汕头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并通过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市领导包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各项目建设任务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化,及时掌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在建设要素保障上,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政策倾斜,加快办理用地手续,优先保障用地指标。
面对基础设施投资体量较大的情况,汕头还创新建设项目融资渠道,通过PPP融资模式开展建设项目27个。
工业服务业投资一“稳”一“高”
2018年,汕头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事后奖补技改政策,并启动“政产研·智助强企”工程。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大,直接带来工业技改投资的增量——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20.4%。
这是汕头工业投资稳定增长的一个侧面。2018年,汕头工业投资完成946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3%。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43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8%。
除工业带动外,服务业的高位增长,也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作出了贡献,其领跑效应也更加突出。
数据显示,2018年,汕头完成服务业投资1133.32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分别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65.3和17.7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增速均超过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五成,有力拉动投资较快增长。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教育、卫生、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领域投资增长均达到40%以上。
像教育方面,去年以来,澄海区就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澄海中学白沙校区等3所学校的新校区,跑出了“澄海速度”。
投资1.5亿元、总建设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汕头工业设计城项目则为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添上亮眼的一笔。该项目是继顺德工业设计城之外的省内第二家工业设计城,也是潮汕地区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通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工业设计企业在汕头落地生根。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预计一期项目将在本月底完工并开园运营。
实际上,这也是汕头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成效。汕头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同时,要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为此,汕头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方面,去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个,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出台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引进华为、腾讯云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对接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化改造,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
着眼于长远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汕头不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2018年,汕头推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正式挂牌运作,与9个院士团队及境内外22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汕头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服务研究院挂牌运行。443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量达到718家,实现三年翻两番。
在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上,汕头还将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现代化临海产业,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比较优势新兴产业,推动超10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落地,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加快上海电气风电智能制造、比亚迪二期3D玻璃项目建设,吸引关联企业集聚,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实施“引金入汕”;做大做强地方银行金融机构,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功能。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与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依托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探索建设“离岸数据特区”。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业,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展会,培育具有国际采购功能的会展品牌,强化粤东地区会展业的龙头地位。
■记者观察
用好改革力量促进有效投资
在扩大有效投资背后,“改革力量”必不可少。唯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激发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汕头“落实发展年”,对于汕头来说,做好今年投资增长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实际上,汕头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引擎,围绕“补齐三个大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抓好抓实改革落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强力支撑,是推动特区再出发的关键一招。
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方面,汕头将落实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在开办企业、办理建设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大突破,进一步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增强企业办事满意率和获得感。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重组发展,聚焦主业主责,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工作,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汕头还将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跨境贸易、投融资、财税政策、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深化企业投资体制改革,继续优化再造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改革审批方式一门受理、一网办理、一站服务,提高投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打造“审批最少、办理最快、服务最优”的投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将出台《汕头市产业投资项目双承诺服务促进落地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实施跨部门关联事项并联审批改革,积极推广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制,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在创新投融资方式上,汕头综合运用PPP、省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特许经营等各种融资工具,最大限度用活用好投融资政策,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大力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和引导技术能力强、资本雄厚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充分把握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补短板的战略部署,利用组建六大国有企业集团契机,着力提升国企授信评级,发行更大规模企业债,用于地方建设发展。
专题策划廖奕文
专题采写杨可
通讯员吴岸敏连兴祥周秋敏
专题图片杨立轩
新闻推荐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从小培育我"尚俭拒奢,廉洁自律",给我系上人生品格的"第一粒扣子"。”短视频《说说我的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