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西方传教士吴威凛在汕创办汕头福音医院,应为西医进入潮汕地区的开端 潮汕西医学教育的滥觞
汕头福音医院创始人和首任院长吴威凛
汕头福音医院护士在护理婴孩
汕头福音医院护士学校学生上课
1949年汕头福音医院暨岭东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全体员生合影
汕头福音医院门口加挂私立岭东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牌匾
□ 朱文平
西方医学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已通过一些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到我国。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中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建教会医院为主要形式。1863年9月英兰长老会第一位医疗传教士吴威凛在汕头创办汕头福音医院,应为西方医学进入潮汕地区的开端。
汕头福音医院开潮汕西医学教育先河
汕头福音医院始建于1863年。医院开办后,随着老百姓对西医学技术的认同,医院影响逐步扩大,伴随而来的是病人数量显著增加,西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问题凸现。为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开始培养医学助理。1874年吴威凛医生将医院临近的一间小房子作为课室,教授3名中国学生,学习西医解剖学、药物学和外科学等课程,开创了潮汕地区西医学教育的先河。
此后,汕头福音医院发展了西医学专科班教育,与医学助理教育相结合。专科班教育为对外招考,医学助理教育为医院对内培养,学制、课程和教学模式大致相同。学制一般为3至4年,授西医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
根据《汕头福音医院年度报告》的记述:
1884年 “这一年接收4名男学生,他们都是客家人,其中3人是来自德国传教会照管下的教堂。他们中有一人的表现令人失望,被遣返回家去了。有一名学生毕业离开,我希望他能到乡镇去,在那儿致力于应用他从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1886年 “这一年里有一个6人组成的班级接受教育。课程包括药物学、解剖学及生理学。克尔医生和奥斯德医生的著作被用作教科书。一架有关节连接的骨骼模型是最主要的解剖学教学辅助工具……每半年一次的考试能非常直接地表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1887年 “一个星期有4个下午用来教授初级助理及学生,一共7人。其中3人固定在医院学习,学制3年,他们的父母须支付其全部费用;第4位是以前的学生,他的3年学习期已满,我们支持他再学一年以完成课程;其他的都是有报酬的助理……学习的课程包括内科和外科实践、皮肤及眼病疾病,以及临床教学。在今年年底有两个年轻人离开了,他们分别和我们相处了6年及4年时光。他们将会减轻人们的许多痛苦……”
1914年春有3341人注射疫苗预防鼠疫,24位来自汕头、潮州医院的前学生及助理被授权执行预防鼠疫疫苗接种。
“1927年,我们对医院助手的工作进行重新调整。男性助手在被雇用4年期间,将要接受医院各个工作部门的实践指导。在洪先生指导下,他们要学习使用显微镜对寄生虫感染进行诊断,学习最基本的细菌学及无菌技术,另外还有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当助手们完成4年的课程后,我们希望有一部分人能留下来管理一个部门或从事医院某个部门的工作。如果我们在潮州府及汕尾的医院能继续运营的话,也会需要我们医院培训的助手。”
20世纪初,随着欧美国家先进的西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渗透和推广,以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为典型代表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逐步建立。相对于现代医学教育鲜明的教育特点和高层次的教学水平,汕头福音医院的医学助理和专科班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医学教育、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1927年起汕头福音医院不再招收新的医学学生,并希望开始护理及助产的教学课程。
除汕头福音医院外,1883年创办的五经富福音医院和1896年创办的潮州福音医院(宾为邻纪念医院)也开展了同类型西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相仿。而1883年就来到潮州布道行医的英籍医生高似兰从1888年开始就招收中国学生教授西医学知识。1921年彭克猷在河婆中华医院设立医务学校,也以西医学教育为主。
此外,潮安县国医公会于1933年开办潮安县国医学校,为当时潮汕唯一的中医学校。
民国时期潮汕地区的现代护理教育
推行现代护理制度是西医学普及和发展的需要。1911年美籍护士伟利济在揭阳真理医院内创办揭阳县私立真理高级护士技术学校,这是潮汕地区第一所护士学校。此后,各私立医院、教会及其他社会机构以至政府相继办校,以现代护理教育为主,并开展了西法助产专科教育。
1924年美国人娜秀贞在礐石益世医院开办益世护士学校。
1930年中华基督教会岭东大会于汕头福音医院附设汕头私立岭东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抗战期间,汕头五善堂医院开设护士助产班。
政府办校方面,汕头市政府于1924年创办潮州产科传习所(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前身)。1928年易名汕头市市立产科学校,1935年又易名汕头市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汕头市市立医院也附设护士职业学校。
护士(助产)学校学制一般为3年,分别授西医学、现代护理学和西法助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潮汕地区现代护理教育对于推行现代护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西法助产专科教育对于推广西法接生技术,降低婴儿死亡率、孕妇难产死亡率和围产期感染率发挥了突出作用。
晚清民国潮汕西医学教育代表人物
晚清到民国时期潮汕地区西医学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与这个时期致力于西医医学教育的传授者息息相关,代表性人物有吴威凛、高似兰和伟利济等。
吴威凛英籍医生,英兰长老会委派来潮汕地区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潮汕地区西医学及西医学教育的开创者。吴威凛1863年9月到达汕头,创办汕头福音医院并担任负责人。汕头福音医院是粤东地区最早创办的西医医院。1874年吴威凛便教授中国学生学习西医学课程,开创潮汕地区西医学教育的先河。吴威凛主持汕头福音医院工作17年,对西医学在潮汕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似兰英籍医生,英兰长老会委派来潮汕地区的医疗传教士,我国西医学名词汉译标准化的奠基人,早期西医学教科书汉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博医会会长。1883年高似兰来到潮州布道行医。1888年高似兰在潮州开设诊所,并开始招收中国学生教授西医学知识。由于当时汉语西医学书籍很少,且内容简陋,不适合于西医学教育,于是他着手编译医学书籍,为医学名词汉译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高似兰也致力于西医学教科书的翻译,为我国早期西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其中最著名的有《体学图谱》《哈氏生理学》《欧氏内科学》以及《贺氏治疗学》等。
伟利济美籍护士,潮汕地区现代护理教育的开创者。1911年伟利济在揭阳真理医院内创办揭阳县私立真理高级护士技术学校,这是潮汕地区第一所护士学校,3年后首届6名学生学习期满毕业。伟利济对在潮汕地区推行现代护理制度做出了突出贡献。朱文平
晚清民国时期潮汕西医学 教育培养的突出医学人才
晚清民国时期潮汕地区西医学教育培养了许多西医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一段时期潮汕地区西医学事业的栋梁,有的还成为领军人物,其中成绩较突出有肖惠荣、彭克猷等。
肖惠荣1897年毕业于汕头福音医院专科班,1899年即与英籍医生高似兰赴沪合作翻译《欧氏内科学》《哈氏生理学》《贺氏治疗学》3部早期西医学教科书。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相当前卫又难能可贵的。肖惠荣1929年起任潮州福音医院院长,后来成为一代名医,被誉为“潮州西医学的先驱”。
彭克猷1912年考入五经富福音医院学习,1916年毕业,受聘于福建省上杭县的福音医院(即后来的中央红色医院)任医生,两年后回到家乡河婆圩继续行医。1919年彭克猷在旧医院的基础上创建河婆中华医院,并自任院长及医生。1921年彭克猷在河婆中华医院设立医务学校,招考有志于医疗事业的男女学员,教以西医医学、助产、药剂和护理等课程。1925年东征军征讨陈炯明,到达揭西县河婆圩,当时有伤兵一千多人,彭克猷和学生均悉心救治伤员。周恩来因眼疾及胃病住中华医院治疗,对中华医院和彭克猷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特向医院赠送了上书“同心同德”的匾额,还特赠相片1帧,并题赠“博爱”两字给彭克猷,藉资勉励。彭克猷济困扶危,救死扶伤精神受到周恩来的赞扬,他曾对彭克猷说:“你真是一位劳动人民的医生!”
晚清到民国时期潮汕地区西医学教育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西医药护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改变当时潮汕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促进了民众对西医学技术的认知、认同以至信赖,从而推动了近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在潮汕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朱文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总工会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表彰在全市“巾帼建功立业”评先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