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代表为推动新时代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中的“汕头强音”

南方日报 2019-03-12 06:44

▲民营经济是汕头发展的最大优势。此次两会,汕头全国人大代表为民营企业发展鼓与呼。

▲汕头将以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促进人员、技术、资金、货物等要素在汕头便捷流通、有效集聚。

汕头将把筹办亚青会与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层次和文明形象。

3月5日以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宜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绍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公司显示器事业部工艺工程师黄贵松、中国电信国际海缆登陆站站长陈颖宇、汕头金中校长李丽丽及天主教汕头教区主教黄炳章等七名来自汕头的全国人大代表位列其中。

这些代表们如何认真履职?带去了哪些“汕头强音”?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梳理发现,代表们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新发展机遇上,如高标准办好汕头亚青会、高起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也关注营商环境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代表们在深调研的基础上,经反复酝酿,或在大会上发言,或向大会提交建议,为汕头经济发展积极发声,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文/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图/杨立轩

关键词亚青会

把亚青会“举办权”转化为“发展权”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两天,也就是3月3日,汕头刚刚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成为继北京、广州、南京、杭州之后第五个获得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权的中国城市。成功申办亚青会,体现了亚奥理事会对汕头申办各项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对汕头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

“这是谱写"中国梦"汕头篇章、展示汕头形象、激发特区活力的重大历史机遇。”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汕头将把亚青会“举办权”转化为推动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发展权”,坚持高标准办好亚青会,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把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转化为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具体成效。

如何筹办亚青会?方利旭指出,一方面与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继续狠抓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绿化美化等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练江整治攻坚战,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增强城市品位层次和文明形象,使筹办工作和创文提质升级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与提升城市国际美誉度结合起来,发动遍布亚洲的1000多万潮籍乡亲共同参与到亚青会筹办中来,全方位推介城市形象。

“我们要高标准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努力把汕头亚青会办成一个独具匠心、令人惊喜的体育盛会,为广东争光,为国家争光。”方利旭说。

关键词融湾

加强体制机制有效对接带动沿海经济带东翼协同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全国两会期间,汕头多位人大代表聚焦相关内容,就汕头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表观点。

方利旭率先发声。他指出,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和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要主动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追赶大湾区,在落实国家战略上先走一步、走在前列。要加强体制机制有效对接,抢抓国家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的契机,在跨境贸易、财税金融、出入境等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管理新模式。要推动发展要素流通集聚,以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促进人员、技术、资金、货物等要素在汕头便捷流通、有效集聚。要优化功能结构布局,全面实施功能区引领战略,加快华侨试验区、江湾新区、保税区、国家高新区等平台建设。以省实验室为依托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提升区域教育医疗服务水平。

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汕头作为经济特区、著名侨乡、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责无旁贷。“汕头必须敢为人先、积极作为,发挥潮籍乡贤纽带和华侨试验区平台作用,强化中心城市能级作用,引领带动沿海经济带东翼协同发展,与大湾区建设同频共振。”

对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宜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绍喜也有自己的见解。

“健康产业是具有健康类公益性的新产业、新业态,将为大湾区建设成为有活力的经济区和宜居优质的生活圈提供保障。”刘绍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公布,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享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期带来的重大机遇。

刘绍喜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前景广阔。“粤港澳医疗技术发展水平呈现互补关系,如果能将香港的医疗管理体系,澳门社区医疗精细化程度、卫生防护与广东医疗很好结合起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将能够跻身世界前列。”

刘绍喜表示,宜华健康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投资建设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的高端综合医院,布局高水准的医疗和康养业务,就是打造瞄准大湾区、面向华侨、覆盖东南亚的国际型医疗及康复养老标杆,更好地服务“9+2”城市群居民。他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医疗养老加强与香港、澳门医疗健康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健康品牌。

关键词营商环境

打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营商环境”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关键词之一。作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营商环境是各地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国两会期间,方利旭、郑剑戈在谈到汕头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话题中,均提到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

方利旭表示,要以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郑剑戈则指出,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促进规则相互衔接,重点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规则相互衔接,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打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事实上,作为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也是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汕头不断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工作。率先在全省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首设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建立营商环境高位推动机制;参照世行评价标准开展年度评估,建立营商环境调研评估机制;完善营商环境督查考核、监督问效等制度,建立营商环境运行保障机制。

汕头还力推“三项改革”,如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累计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02项;推进行政服务效能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全市42个网厅进驻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时限提速达50.4%、全部达到全省前3名,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2.0%。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记者了解到,今年,汕头将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在推进109项改革的基础上启动43项改革攻坚任务,以更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主动、推动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

民营经济是汕头发展的最大优势、显著特色、宝贵资源。改革开放40年,汕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挂靠生存到独树一帜,目前创造了汕头市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和近80%的外贸出口,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汕头民营企业家代表之一,刘绍喜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他说,去年以来,民营企业碰到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趋严峻,但中央和国务院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他表示,作为一名企业家,本身就是在与困难斗争中成长的,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就能坚定信心、心无旁骛地搞好企业。

作为一名来自技术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股份公司显示器事业部工艺工程师黄贵松则更关心民营企业特种工种人员的待遇问题,这次两会,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享受特殊工种人员提前退休待遇的建议》。

“根据国家规定,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可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男性55岁,女工人45岁,女干部50岁),领取社保退休金。但当前在某些领域,某些层面上,公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不公平不对等待遇,民营企业的职工未能享受这项政策。”黄贵松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对特殊工种员工的管理和使用,在当前企业用工难的大势下,更加大了招聘特殊工种员工的难度。对此,他建议,关于特殊工种人员提前退休的政策,应不分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员工,一视同仁给予享受。

关键词高校建设

加快创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这次大会上,黄贵松发出了“汕头声音”,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推动汕头加快创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议》。

“汕头在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上要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发展目标,需要一所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来支撑。”黄贵松指出,目前汕头拥有的高校类型与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全日制高校包括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恰恰缺少一所面向汕头市发展需要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汕头高等教育的规模远远不够,特别是对标先进城市之后,大学数量相对较少的短板显而易见。

他认为,汕头创办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且完成高质量建设,将有利于吸引、留住、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满足实体经济和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助推汕头构筑区域科创中心,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黄贵松建议,国家和省要大力支持推动汕头加快创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使汕头的高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聚焦实业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笔记记录人:刘绍喜

总理的报告瞄准发展急需、升级急缺、民生急盼,既指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又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特别是聚焦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提出“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忧纾困。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这说出了民营企业的心里话,我非常赞同和拥护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以来,民营企业碰到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趋严峻。面对企业发展困难,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汕头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第一时间给予大力支持,协调各类生产要素,民营企业真正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民营企业就能坚定信心、心无旁骛地搞好企业。信心来自实绩,实干增进信心,越是形势复杂,民营企业越要奋发努力、不断创新,聚焦实业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民营企业除了“练就内功”之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来安心谋发展!当前,国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建议有关部门全面梳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简化操作流程,确保这些利好政策发挥效益。我们民营企业则要主动对接好政策,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以优秀业绩回馈国家和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民营企业家就要有主人翁精神,就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要更加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公益事业当中,帮助更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汕头市连日来普降中到大雨 今起转为多云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连日来,汕头市天色阴沉中雨势不断。记者昨天下午走访市气象台了解到,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汕头市最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