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码”是啥? 老一辈潮汕人用来分番薯, 福尔摩斯用来破案

汕头日报 2019-03-07 08:42

香港大排档的价目表

《神探夏洛克》中的苏州码子

碑记局部图

对潮汕一些深山古庙、神话、物件进行研究琢磨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也坚信:目之所视,一砖一瓦,皆是心血;耳之所闻,一草一木,各有传奇。

比如前两年到珠浦岭顶,伯公庙旁凉亭里的一块碑记就曾引起我的注意。碑记用方正的楷体镌刻着出资人的芳名和善款。有趣的是,上面的金额是使用一些奇怪的符号记录的,碑记落款的时间是1999年。

之后,我又在达濠郭圣王宫旁的题款碑记上发现了同样的符号。相比岭顶伯公,郭圣王宫的碑记时间更靠后,为2005年。

我曾将这些符号发到朋友圈请朋友们辨认,竟无人知晓。

后来,在父母的回忆和讨论中,我得知这些奇怪的符号称为番薯码,是旧时老一辈人领番薯时用来计数的,现在能看懂和使用的人已经很少了。

“番薯码”产生于苏州

为了探寻符号背后的渊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原来,这种潮汕地区使用的番薯码,最早叫苏州码子,产生于中国的苏州,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在潮汕一些地区则被称为猪仔码、猪母数、柴码,属于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出来的一种计数方式。

苏州码子是中国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更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应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苏州码子比汉语数目字简单易学,比汉语大写数字更为简便易行。特别是在使用竖写账本记账的时代,在商业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实际上,苏州码子的书写确实是非常简单的,即用“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表数字1-9。由于它的形象性很强,因此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即便是文盲,都极易掌握,并且能熟练地书写,所以又被赋予“商业数字”的称号 。

苏州码子是一种进位制记数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通常以位置表示大小。记数符号要写成两行,首行记数值,第二行记量级和计量单位。个别地区(比如港澳地区)第二行表示首行首个数字的单位。

“番薯码”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开始在全国推广。而中国人自己发明并使用的苏州码,却由此黯然失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有段时间电影《神探夏洛克》上映,为了补足功课,我决定从电视剧版开始看起。没想到在第一季第二集中,苏州码子神奇地出现在案发现场。

我完全没想到竟然在一部英国背景的电视剧看到了创造于中国但几乎绝迹的苏州码子。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苏州码子后来成为了福尔摩斯破案的重要线索。

除了被作为影视素材,苏州码子在当下运用的地方少之又少,前面说几乎绝迹丝毫不夸张。但从珠浦岭顶伯公和郭圣王宫这两块碑记的时间来看,在达濠地区,现在仍有一些年长的会计人员在使用这种数码。

苏州码子虽然产生于南宋,但直到明朝才被苏杭一带的人们广泛采用。康熙初年,随着汕头达濠埠开埠,我猜想,苏州码子就是那个时候被蜂拥而至的江浙商人带到了达濠,并保存至今的。

苏州码作为中国数字文化的一个代表,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绝大部分国人也对它很陌生,但从一些资料来看,它确实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当然,这种计数方式在当下也没有太大的价值,重新启用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但我们还是希望它能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解读先辈们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

文、图/许炜毅

来源:@许才子

新闻推荐

双创女性分享创业成果 汕头市举办巾帼创新创业成果展暨分享会

本报讯(记者郭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落实广东省“促进就业九条”政策措施,以新担当新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