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拼命三郎 为安全保驾护航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各类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

南方都市报 2019-02-25 06:26

[摘要]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各类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

人物简介

姚友工

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部锅炉专工。作为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全程参与电厂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通过多项技术攻关和应用,使电厂在国内百万机组中首次实现前后小分区低低温电除尘综合提效,首次实现采用氟塑料WGGH取代容克式GGH,并在脱硫入口加装二级烟气冷却器实现烟气深度节能优化。为攻克空预器漏风的老大难问题,姚友工创造性提出空预器不变形恒定漏风率密封技术,经长期、多工况检验,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效果显著。不断总结经验,他开发出《基于动态数据库支撑的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燃料“堆、存、取、配、送、烧”全流程监督,有效提高燃煤管理效率,降低堆放损耗,获华能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技术专家和电厂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坚持学习,不断总结,共获得技术专利5项,各类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促进电厂人才培养。

初见姚友工,是在华能海门电厂的创新工作室里,简单无装潢的空间是姚友工和10来位年轻员工日常的办公居所,拜访时偌大的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姚友工说,“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安全检查的一线现场。”

华能海门电厂生产管理部锅炉专工姚友工从1987年开始从事锅炉工作,迄今已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从一名基层员工到行业专家,如今姚友工依旧在行业创新领域上持续钻研。

玻璃幕墙升降机成设计灵感

黝黑的皮肤,长满老茧的双手,质朴是姚友工给人的第一印象。

回忆起初入行时的工作场景他仍历历在目,“刚毕业就来到华能燃机电厂了,从事电厂锅炉检修,那时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没有现在好。”姚友工坦言,“在当时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学生,在选择岗位这十字口上也感到很纠结,尤其是锅炉检修工作的累与脏,一开始并不是很习惯这岗位工作。”

日常工作伴随着高温和粉尘,当突发情况发生时更要徒手攀爬几十米高的脚手架进行检查,在姚友工的记忆中,险象环生是工作中常有的事。据了解,锅炉的运行过程,就是通过燃煤的方式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带动机器运作继而产生能源。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在转化过程中由于燃烧会产生磨损、积灰等原因,从而导致出现锅炉泄漏爆管堵塞等情况。姚友工介绍,在锅炉运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便要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以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

“以前抢修,要先把锅炉停运,然后搭建脚架,检修工人再攀爬上单排架逐一进行排查。”姚友工分享过程中,抑制不住惊叹的语气,“有时要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排查,加上锅炉的高温,热到人都有些糊涂了,很容易产生虚脱感,要依靠安全带和安全扣才能确保人身安全。”姚友工回忆,“试过爬到顶层的时候都不敢往下看,更别说回到原地,如果没有人鼓励,真的是不敢下来。”

在基层的工作经历,让姚友工思考着是否可以有什么办法改善工作环境?高层建筑清洗玻璃幕墙的工作方式给姚友工带来了设计的灵感,“如果设计成升降机的形式,这样能节省检修工人的体力,可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攀爬风险。”于是姚友工开始着手尝试设计。

姚友工分享,由于在此之前行业内并没有类似的设备出现,可参照的案例有限,他根据个人的实际工作积累,从无到有展开设计,到后续的材料选择等,包括钢丝绳、电机以及驱动装置,都由姚友工亲自完成。最终经过测试,顺利完成了设计,并在厂内试运行,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以前用单排架的时候,要先花几天的时间搭建脚手架,现在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搭建,检查过程也不用像过去一样上下攀爬,安全系数高了很多,工人们也愿意去干,在锅炉内检修时还能有说有笑的。如果像以前那样,还有多少人愿意去?”

如何让每台机组一年省下500万

走进华能海门电厂,4台80多米高、被层层钢结构和输送管道包围的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锅炉,自投产以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这离不开姚友工和团队的辛劳付出。

姚友工介绍,锅炉作为燃煤发电机组的主设备,空预器换热元件因高温产生蘑菇状形变,漏风一直成为行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风机的电耗增加,煤炭燃烧需要的风量损失,这个过程中漏风会导致设备效能的极大浪费。”

锅炉是发电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在整个生产设备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高参数在电厂的应用,如何提高电厂锅炉的可靠性、节能减排、运行效率是当前电厂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姚友工分享,从2012年开始尝试,直到2016年时才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空预器不变形恒定漏风率密封技术。据了解,通过这项技术使设备漏风率从10%降低到4%,并且长期运行稳定,平均每台机组一年节约五六百万元,该技术还获得国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如今,这个技术手段还在同行业内得到了推广。姚友工介绍,目前福州、井冈山电厂都陆续准备在机组里应用这一新技术,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聚焦锅炉减排,提升超低排放改造成效。作为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全程参与电厂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姚友工介绍,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提速扩围”任务要求,2016年10月,海门电厂迅速启动了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为了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姚友工更是直接在机组外搭建集装箱作为临时工作区域,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奋战了425天,最终通过多项技术攻关和应用,使电厂在国内百万机组中首次实现前后小分区低低温电除尘综合提效,首次实现采用氟塑料WGGH取代容克式GGH,并在脱硫入口加装二级烟气冷却器实现烟气深度节能优化。

比原计划缩短工期1个月,顺利完成电厂改造任务,使海门电厂成为广东省最早成为超低排放改造的百万机组电厂。

姚友工坦言,“锅炉的可靠性一直都困扰着我们锅炉人。”通过长期的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最终,姚友工和团队提出一套针对四管防磨防爆的PDCA闭环管理标准模式,使电厂四台百万机组成功实现“一个检修周期内不发生四管泄漏”的目标,并且连续5年没有发生非计划停运。

在行业创新也不忘培育新人

回首近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姚友工说,“从2006年开始参加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这两个新项目建设的优化以及17年度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上优化取得了成果,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锅炉工程师的角色,苦乐并存,这样的折腾,也比较适合我的性格。”

除了立足本职工作外,姚友工还致力于“传帮带”,培养后辈技术能手。据介绍,2016年,华能海门电厂成立了12个专业的创新工作室,厂里以姚友工的名字设立了劳模工作室,与所在的胡木林创新工作室结成团队,带动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

姚友工是团队的领路人,也是他们的导师。据了解,目前团队里,不少都是90后成员,为了让年轻人在这里学有所获,姚友工介绍,华能集团公司在系统内开设了网络学院,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在线上开讲。姚友工是其中一个,通过PPT授课的模式,和团队成员分享技术要领,组建专家群回答年轻员工的技术困惑等。

姚友工表示,在团队里,各个班组都比较稳定,年轻人也比较能吃苦,这一点让他有些意外,也倍感幸福,“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让这个行业也有了新的接班人,这真的很难得。”在姚友工看来,工匠精神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还要敢于创新和突破,才能够让行业得以永续发展。

同题问答

不坚持就不可能在技术上进步

问:你心目中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的?

答: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持之以恒且敢于创新。如果你不坚持,最终没办法在技术上获得进步,也没办法推动行业的发展。

问:工匠精神要如何传承?

答:搭建一个平台,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年轻人在这个平台里敢想敢于创新敢于尝试。

统筹:南都记者李春花方军

采写:南都记者郑雨楠

实习生何晓敏

新闻推荐

打造10所区域高水平医院 汕头市将制订出台区域医疗高地建设行动方案

本报讯(记者黄鸿华)今年是汕头“落实发展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部署,在既有优势上,抓提升、提档次,让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