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筹400多万改善社区环境 鮀江街道蓬北社区180多户居民自掏腰包支持创文
返乡居民感叹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讯(记者郭丹摄影报道)乱搭建拆了,建起文化围墙;土路拓宽了,变成水泥路,还配套绿化路灯……金平区鮀江街道蓬北社区村180多户居民自掏腰包,三年来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大大改善社区环境,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文。
日前,记者来到蓬北社区,只见社区里张灯结彩年味浓郁。人来人往的霞路路面平整,一改过去土路泥泞的样子,路边还摆放鲜花。文化广场周边的围墙上贴着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创文宣传氛围。社区在这三年内发生了喜人变化,这也让村民们份外自豪。据社区建设的牵头人、村民黄如家介绍,自汕头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以来,村民们也希望社区环境能有改变。三年来,蓬北居委辖下180多户村民自发筹资400多万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社区美好环境。
在2016年社区建成文化广场和活动室后,2017年,村民们又牵头拆除文化广场周边的猪圈等乱搭建,建成长达135米的文化围墙,在围墙上贴上核心价值观和创文宣传标语。同时,村民又对长达200米的霞路进行改造。“以前霞路是条土路,路边一排老式厕所,环境很差,只有2、3米宽,经常有人摔倒。”黄如家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拆除了厕所等乱搭建,将道路拓宽到约6米,铺上水泥路面,小车也能通行了!”
此外,在霞路旁边有个宫前池。这个池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此前由于年久失管,部分被人围填占用。村民们齐心协力,雇人清运废土600车,重新修建宫前池。如今,宫前池里鱼儿成群,池周围安装有石栏杆,铺设人行步道砖,及种植绿化,配套路灯等,村民们赞不绝口。今年1月,用了一年时间重建的江厦祖祠竣工,让这座有400、500年历史的宗祠重放光彩。春节期间,许多返乡村民都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而欣喜。多年没回家过年的黄姨告诉记者:“这里池塘水清,路面整洁,变化很大,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新闻推荐
资本驱动形的项目往往会导致赶鸭子上架、竭泽而渔的窘境,最终加速资产红利去褪;也许19年消费金融是个好行业,但资金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