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汕头营商环境优化之路
□ 朱文燕
汕头营商环境的优化起步于模仿和追随,再出发于补短板和立形象,将实现超越于自身创新活力和内在驱动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现地方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汕头等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应运而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拉开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序幕。汕头营商环境优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立标之初级创新、对标之补齐短板,但将迎来创标之引领潮流阶段,更显曲折与别致。
立标之初级创新
立标是树立标杆的简称,即本身就是优秀卓越的,是被学习的对象。改革开放之初,汕头因被赋予“先行先试”权,在营商环境建设曾进行过“引领性探索创新”。早在1979年3月,吴南生在广东省委常委会议上就指出了当时汕头的优势,即首先在广东除广州之外,汕头是对外贸易最多的地方,搞对外活动比较有经验;其次,拥有全国最多的海外华侨;最后,偏于一隅的区位能保证其负面作用影响不了全局。1980年8月26日,汕头因其区位优势和华侨优势被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实行一系列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长达10多年,汕头的发展令人瞩目,1992年,汕头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1994年成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之一。然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汕头营商环境建设走了一些弯路,进行过“试错性探索创新”。由于缺乏原创性基础和规范性引导,当时汕头出现了不少逃税骗税、制假售假、各类经济欺诈,以及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信用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对标之补齐短板
对标是对齐标杆的简称,即以优秀榜样为目标,追赶并超越竞争对手的过程。一方面,对于以谁为榜样的问题,汕头经历了对标广泛性先进城市到聚焦具体城市的认识过程。早在2011年1月,汕头就明确了“善于向先进城市学习,以特区的标准要求自己”,指出学习的榜样是先进城市。2018年,汕头明确提出“实施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对标厦门行动计划”。这更具体地提出了要学习的先进城市是厦门,要向厦门看齐并超越。另一方面,对于找差距补短板的问题,汕头突破长期制约发展传统短板的认识聚焦于科研创新短板。对标厦门后,汕头明确突出补齐交通、生态、服务效率、民生事业等重点短板,要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过去的一年,汕头市成为全省4个试点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优势、大港口优势、功能平台优势、百载商埠优势,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企业开办办理事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办理速度全部达到全省前三。2019年,汕头市明确提出“着力提升汕头市原始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具有汕头特色的科创新模式”。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是超越标杆城市涌流的源泉。
创标之引领潮流
创标是创建标杆的简称,即在与标准对齐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优势和创新,从而起到引领作用。当前国家和省对汕头寄予厚望,尽管汕头和先进经济特区在营商环境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在汕头“二次创业”推动下或将成为历史。一方面,汕头的发展层次不再局限于传统经济特区的模式。汕头传统经济增长的特殊政策空间已经非常狭小,汕头需要与时俱进,既为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模式探路,又得争取新的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目前,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自贸试验区“四大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总的来看,目前汕头经济特区以功能区划分推进不仅引领政策优势叠加的发展局面,而且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汕头发展目标将不再局限于赶超先进城市的定位。汕头经济特区不再偏居一隅,而要引领带动汕潮揭城市群,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汕头经济特区不再平淡无奇,而是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总之,汕头营商环境的优化起步于模仿和追随,再出发于补短板和立形象,将实现超越于自身创新活力和内在驱动力。汕头的营商环境优化之路中的成就与困顿,个中的甘苦,正可作汕头新辉煌之风帆。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推荐
送归走失小孩 劝阻莽汉上路 汕头高速公路交警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今年春节期间,汕头辖区各高速公路路段车流量大幅增加,长假前几天最高峰的正月初三总流量达35.26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