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红色村 汕头桥陈村:“红+绿”发展探索乡村旅游富民路
汕头桥陈村做好“红+绿”文章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实习生 李梓毅
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桥陈村,曾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荒野山村。但如今,这个革命红色村却名声在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地和周边城市游客慕名前往,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周末,短途游和自驾游者更是络绎不绝。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程赶赴桥陈村探访发现,从省定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背后,桥陈村有着自己的“精准疗法”:借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高质量推进省定红色村的各项建设,充分挖掘和传承自身的“红色基因”,打出党建“组合拳”,做好“红+绿”文章,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富民路子。
深挖“红色基因”打造宣教基地
桥陈村位于潮阳、普宁和揭阳三地交界偏远平原地区,有着天然的隐蔽优势。相关资料也记载着,桥陈村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小北山(又名潮阳内山)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又是揭阳“北武”、普宁“南武”武工队重点建立的一个联络站——桥陈革命堡垒村,从事宣传、借枪、锄奸、爆破等革命活动。
为保护红色历史遗迹,打造一个融红色元素、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自2017年起,桥陈村便开展了打造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的一系列动作,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进行保护、修复和复原。
来自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派驻桥陈村的第一书记林雄介绍告诉记者,如今的桥陈村已规划建设了“母子榕红色公园”、革命红亭、红色渡口、红色陆路,并配套革命交通小船。同时,将武工队曾走过的红色道路建设红色长廊,按照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我国迈进新时代的时间顺序,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8个重要时间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用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激发村干部求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
“养殖扶贫”农村土鸡蛋走俏
2016年,桥陈村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据林雄介绍,桥陈村全村现有245户人家,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村内集体经济曾经十分薄弱,贫困户也占着较大的比例,达到了38户(现已有37户成功脱贫)。
走访期间,记者遇到了2017年已成功脱贫的陈姐,她脱贫的故事也是桥陈村实现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陈姐的丈夫在十几年前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巨额的债务,生活十分艰苦。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陈姐,只能靠着做手工,每天挣十几二十块钱过日子。
直到2016年,汕头市农业局(如今的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单位挂钩帮扶桥陈村。2017年,碧桂园集团决定投入2000万元在汕头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其中1000万元便是用于打造“桥陈碧桂园新农村示范村”项目。
这家知名房企的加入,为桥陈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像陈姐一样的当地贫困户是直接受益者。在多个挂钩单位的帮扶下,陈姐和其他4户贫困户承包经营起了一个“万只蛋”养鸡场,这是当地村党委干部和驻村组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而实施的养殖扶贫项目。
“除去分红部分以及各项成本支出外,我每个月还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陈姐告诉记者,她的鸡场如今养有4000多只蛋鸡,每天大概能够收到2000只鸡蛋,鸡蛋由村里的合作社负责收购,她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而且村里的环境日渐改善,到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也让她的土鸡蛋日益走俏,如今她的日子也红火起来了。
“量体裁衣”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据林雄介绍,桥陈村除了养鸡场、家庭农场和教育帮扶等项目外,还通过光伏产业分红、政府承担医疗社保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与此同时,桥陈村还结合自身优势,做好“绿色”文章,积极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垃圾、河沟、违章建筑,并借助桥陈村的天然优势建设农业观光区、湿地公园、文体公园。
走访期间,桥陈村内湿地公园旁一栋实木外立面的“碧乡农家乐”建筑尤其引人注目。碧桂园粤东区域驻村扶贫干部陈伟佳告诉记者,依托金灶镇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和桥陈村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他们正在引导村民种植桑葚、火龙果等多种特色水果,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并计划将桥陈村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整体打包,引进经营主体做强做优,从而带动整个村的振兴发展。
站在“碧乡农家乐”的木屋上眺望,陈桥村内曾经因为落后偏僻而保存下来的百亩良田、绿水古树、老寨旧屋,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正在蜕变成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美景。当地村民对于今后的幸福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文兰文/摄随着广东佛手产业联盟的成立,地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及广东特色现代农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