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载道 教书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汕头日报 2019-01-30 08: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科的固有任务;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播道德,教人求真?

一、认真备课,挖掘德育资源

语文教材是一座德育资源宝库,其中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价值观的载体;所以课前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储备物质”。

在字词上下功夫。汉字的构成方式使许多字可以直接作为德育资源。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清楚的知道课文中有哪些字词适合渗透德育,哪些字词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这样才能收获满意的德育效果。

在情节上下功夫。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国家的教育目标精心选择的,是美好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有的文章道理明显,如《幸福是什么》所“载”之“道”就通过“智慧的女儿”说出来:“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二、精心授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目前,集中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的主渠道,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要用好“课文牌”,打好“课堂牌”。

创设情境,渗透德育。良好的气氛容易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可以借助PPT、多媒体平台等手段,整合图画、音乐、视频、文本等资源,营造学习环境。

聚焦细节,渗透德育。文章的细节有环境描写、外表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背景描写等,精准聚焦细节,是渗透德育的科学途径。

我教《詹天佑》时,就紧紧围绕背景描写,抓住“阻挠”、“要挟”等关键词引导体会当时帝国主义的强势,清朝政府的无能;抓住“笑话”、“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等词体会自然环境的恶劣。然后让学生想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詹天佑为什么还“毅然接受任务”?结合他勉励工作人员的语言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想法,自然为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德育是育心的过程,是缓慢的过程,急功近利的填鸭式灌输是起不了作用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耐心和不懈,需要备足功课,讲究技巧,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汕头市北墩小学 李立镇

新闻推荐

书写新时代汕头文艺精神 27位美术院校青年国画家莅汕展示创作新理念

本月31日,27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学生、硕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