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历史使命 奋力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
2019年是汕头“落实发展年”,汕头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汕头将深入实施“三四四”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过去的2018年,是汕头改革开放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汕头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高强度、高频率、高效率深入各区(县)、各部门开展专题调研、进行分类指导。在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补齐“三大短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的发展思路,描绘了汕头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上下凝神聚气抓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一大批事关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加速推进,一些制约汕头发展的短板正在逐步补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质升级,2018年汕头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群众自豪感、自信心显著增强,干部风气、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2019年是汕头“落实发展年”,汕头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被赋予新定位新要求,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汕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实施“三四四”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奋力开创汕头改革开放新局面。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改革开放是去年汕头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过去一年,汕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策划和推动战役战略性改革,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以机构改革撬动转作风、提效能、增活力、促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在新时期,汕头将如何主动协同做好深度对接,把全面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作为汕头发展的发力点抓好抓实?
汕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利旭表示,汕头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学习上海、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等地先进经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打造新一轮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今年的汕头“两会”港澳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上,针对汕头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太平绅士、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南坡提出了他的想法:“汕头应抓住厦深高铁、广深港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通的契机,进一步密切汕港合作,建设以汕头为核心的粤东城市群,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接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环节,形成汕头发展新格局。”
对此,汕头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汕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省域副中心城市,要以探索建立更加开放的管理制度为先导,以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主动协同做好深度对接,全面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扩大汕头的“朋友圈”。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科技创新是一个城市是否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汕头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但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等“短板”依然存在。
去年以来,汕头市启动建设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二批启动建设的三家省实验室之一,采用“主体+分中心”模式,由汕头市承建主体实验室,潮州、揭阳市设立分中心,将努力打造成开放性、互动型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平台,为推动汕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提升粤东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适应全国的“抢人大战”,汕头制定实施“人才政策30条”,启动修订《汕头市引进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评审管理实施意见》,召开科技人才政策落实推进会,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
汕头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发展阶段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能已由依赖土地、人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向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人才支撑转变。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落实省建设重大科技合作平台的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大力引进科研机构,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换能力。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汕头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目前揭牌成立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高新区都是重要的创新平台,各个平台之间要同向互补,各展优势。陈鸿宇还表示,汕头市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机遇、大文章”,尽快研究和出台配套政策,大力引进港澳及珠三角风投机构和项目落地汕头,解决汕头市科技创新的人才缺乏、资金缺乏两个短板。
推进“四大平台”建设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制定专门配套政策,支持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好华侨试验区、江湾新区等城市发展新平台。这是汕头面临的新机遇,该如何把握政策加快发展?
刚刚结束的汕头市委全会和汕头市“两会”均提出,要围绕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串珠成链”空间布局,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战略,加快推进江湾新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大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建设、北部大提升,拉开大城市发展架构,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江湾新区要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围绕构建“一带、两协同、三圈层、四组团”空间结构,启动建设24平方公里起步区,谋划布局西胪、金灶、关埠、河溪四镇复合型公共服务中心和起步区特色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滨江大道规划建设,与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牛田洋快速互联互通,形成新区骨架交通网。坚持海陆统筹,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江临港产业,建设生态型科技新区。
华侨试验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园区、国家级孵化器基地和华侨大数据中心,筹建华侨证券公司,打造华侨华人金融集聚区;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和“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等政策优势,精准对接华侨华人资源,着力构建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国家高新区从3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要加快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科技、人才优势,推进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科学布局“科学园+孵化园+产业园+配套区”,建设集科研、教育、孵化、创新创业、特色小镇为一体的粤东科学城。
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依托保税区、广澳港区加快申报工作,实施区港联动、港城融合,推动保税区逐步将珠池港区的国际物流业务转移至广澳港区,推进广澳物流园、粤电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优临港经济。
构建高质量沿海产业带
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扶持民营经济方面,坚持市领导走访企业制度,打造惠企暖企护企“汕头品牌”,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优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重点支持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一批营收超100亿元、300亿元的龙头企业。加大力度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推动上市企业健康发展。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超10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落地,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上海电气风电智能制造、比亚迪二期3D玻璃项目建设,吸引关联企业集聚,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近海浅水区三峡、华能、大唐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带动海上风电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做强做优高端现代服务业方面,实施“引金入汕”,积极引入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和投资性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与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依托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探索建设“离岸数据特区”。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业、旅游业等。
在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方面,充分释放“三旧”改造、盘活用好中心城区低效产业用地等政策红利,大力实施工业园区专项规划,规划建设澄海六合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金平、龙湖区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潮阳、潮南区传统产业入园升级做强做大。明确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补链型企业,推进建设上海电气产业园区,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园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近期,汕头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出台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若干指导意见。下来,汕头将着力用好这一“先手棋”,以推进人的城市化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为先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现代工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模式,“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实施“潮菜师傅”等技能就业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稳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加快完善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体系,推动“厕所革命”,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供水供电、水利设施、农贸市场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有根本性改善。
在实际工作中,汕头各级各部门将如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今年汕头“两会”记者会上,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宋彪表示,今明两年,要继续推进清垃圾、治污水、建村道、兴产业、强组织,计划打造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融合载体,真正带动农业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潮阳区区长张元武表示,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争取今年底前完成全区252个村(社区)整治创建规划,确保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潮南区副区长郭业昭表示,潮南区要按照贴近民生、贴近村史、贴近资源的原则,发挥地方规划部门和乡土规划师的主力作用,聘请专业规划机构为顾问,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并注重全域旅游规划设计。
南澳县县长周崇凝表示,南澳要走乡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找准乡村产业振兴的载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乡村全链条融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数读
2018年,汕头干了这些事
发展能级得到提升——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数达到718家;
●R&D经费投入增长30.2%,列全省第二位。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新增专利申请12611件、增长29.7%,新增专利授权9525件、增长38.8%,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居全省前列;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挂牌,已与9个院士团队及境内外22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淘宝镇13个,淘宝村93个,分别列全省第一、第四位;旅游总收入增长20%;
●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93家,新认定省高成长中小企业4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在广东证监局备案和在证监会排队准备上市企业共13家;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达76.9%,比2017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有效投资持续增加——
◎共签约、开工、投产重点项目211个、总投资额1016亿元;
◎完成工业投资94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414亿元,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的45.0%、19.0%,工业技改投资规模、增速分别列全省第三、第二位;
◎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再次获省考评“优秀等次”,获“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称号。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8亿元,增长25%;
●广澳港区二期10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航道二期项目竣工;
●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开通;
●汕头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首期工程启用;
●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启动建设;
●揭惠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汕湛高速加快推进。
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明显——
◎网厅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办理速度全部达到全省前3名,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2%;
◎在全省首创设立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和政府效能提升。
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
●总投资127亿元的练江流域11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潮阳、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练江干流、支流水质持续好转;
●建成红树林景观带11公里、23.5万平方米,打造全省红树林景观林带最长的“海上绿色长城”。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生类支出占支出总量76%;
◎在粤东地区率先建成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
◎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实现预脱贫2.2万人,在全省率先落实教育、医疗、危房改造和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
◎潮阳、潮南区被认定为海陆丰革命老区,纳入革命老区政策实施范围。
正风肃纪取得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明查、暗访、调查逾4300次,通报13宗23人,查处案件72宗,处理145人。
图表:刘桂嫦
●撰文:余丹黄东华摄影:方淦明
编辑统筹:李江萍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0日在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郑剑戈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汕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