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将补齐“三大短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汕头使命”

南方日报 2019-01-24 06:36

汕头将补齐“三大短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全力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扫码聚焦汕头2019两会报道

扫码读图

看汕头2019年的“大远景”和“小目标”

■编前语

1月19日至1月22日,2019年汕头两会召开。

过去这一年,是汕头面临机遇、迎接挑战的一年,也是汕头坚定自信、实干担当的一年。在多重叠加机遇下,汕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深入开展深调研,并提出“三四四”总体发展思路,绘就蓝图,谋定而动。

未来汕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如何走?汕头两会正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汕头”的窗口。为此,《南方日报·汕头观察》在品牌栏目“一纸读懂”开启“汕头两会”特别报道,与读者一起观、读两会,看汕头如何更进一步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再创特区新辉煌。

文/图:全媒体团队黄嘉锋余丹杨可杨立轩叶彤统筹:杨可

1月19日至22日,汕头进入2019年“两会时间”。如何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献智献策,积极推动新时代特区再出发、再创汕头新辉煌。

过去的2018年,是汕头改革开放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回顾总结汕头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提出了“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补齐“三大短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的发展思路,描绘了新时代汕头发展的宏伟蓝图,引领全市干部群众就“目前的汕头怎么看、新时代的汕头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广泛共识,群众自豪感、自信心显著增强,干部风气、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全市上下凝神聚气抓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业已形成。

2019年是汕头“落实发展年”,汕头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省委赋予汕头新定位新要求,为汕头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汕头将牢牢抓住难得发展机遇,以新担当新作为,深入实施“三四四”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A补齐“三大短板”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为何还不够快,原因是还明显存在“三大短板”,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市化进程滞后、城市软实力欠佳。“三大短板”制约了汕头发展,而补齐短板就是汕头的发力方向。

将省实验室打造成重大创新平台

去年以来,汕头市狠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高区域发展引领能力。今年1月10日,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在汕头正式挂牌运作,目前已引进9个院士团队及22家高校、科研院所,将打造成粤东产业发展的开放性科创平台。2018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数三年翻两番以上。积极实施“人才新政30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新理念、新模式、新化工、新产业为目标,按照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标准,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推进一期实验大楼、中试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紧贴科学前沿,引进一流团队,做成一流平台,形成一流管理,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体制机制,形成开放性、互动型的重大创新平台。

作为本地乃至国内化工龙头企业,西陇科学一直积极参与省实验室的前期筹建工作。“这意味着汕头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了!”汕头市人大代表、西陇科学董事长黄伟鹏认为,省实验室的建设会为汕头带来庞大的高端人才团队,这对未来本地产业人才的培育将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双喜也表示,科研基础建设的大手笔投入会带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必将有效提升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他希望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前沿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兼顾轻工装备等汕头传统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研究,加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市化进程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汕头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按照“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兴产业、强组织”要求,集中资源力量解决农村短板弱项,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汕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宋彪表示,今明两年,计划打造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融合载体,真正带动汕头市农业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潮阳区区长张元武则表示,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争取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252个村(社区)整治创建规划,确保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报告还提出,全力推进创文提质升级。其中,深入开展以拆除违章建筑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推进巡游、网约出租车融合发展,投放1000辆新能源出租车;新增停车位1万个,建成全市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高效管理等。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将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汕头城市形象。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竞争力不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任务艰巨,是汕头市城市软实力欠佳的综合体现。汕头将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坚决打赢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作为补齐短板的关键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在开办企业、办理建设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大突破,进一步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增强企业办事满意率和获得感。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一网通办”,力争企业与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切实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创的法治化制度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笔者了解到,去年汕头网厅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全部达到全省前3名;在全省首创设立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和政府效能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汕头这一年来的变化,感触最深的是营商环境的"革命性再造"不断推进让我们看到汕头的发展势头,前景可期。”两会期间,侨商侨领纷纷点赞汕头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表示对家乡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报告提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启动潮阳、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如期建成潮阳、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事实上,去年以来,汕头以决战决胜之势整治练江,市领导带头到练江边驻点居住办公121人次,练江流域环保设施加快推进,183家印染企业全部按时停产、平稳退出,水质污染呈下降趋势。潮南籍港澳委员陈南坡看在眼里,“这次回来,看到练江的水变清了,我真的非常高兴”,他希望各级各部门可以继续加大力度,彻底打赢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让母亲河早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

B突出“四个重点”

汕头是经济特区、老地级市,有深厚的科教文卫积淀,工业和实体经济充满活力。这些都是汕头发展的优势,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底气。新时代,汕头突出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推动特区再出发。

构建高质量沿海产业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聚焦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突出建链、补链、强链,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贸、工、商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沿海产业带。

其中,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批营收超100亿元、30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等。

在汕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团组开放活动中,澄海区委书记刘永铭表示,将尽快动工建设澄海现代沿海经济带六合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扶持民营企业、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争取今年4月份开工,今年底通用产房建成投入运作,再次创造“澄海速度”。

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也表示,将全力加快比亚迪、中海信、上海电气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海上风电研发制造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和海洋经济。

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提升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虹吸力和辐射力。

构筑区域科创中心方面,按照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标准,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体制机制,形成开放性、互动型的重大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质工程,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鼓励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构筑区域教育高地方面,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全力推进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支持汕头大学建设“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加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设立校区或合作办学。

构筑区域医疗高地方面,实施构建区域医疗高地“十百千工程”;支持汕大第一附属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力争新增2家三甲医院;逐级打造百个临床重点专科,努力申报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国家医学创新平台落户汕头。

构筑区域文化高地方面,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文化场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创建粤东文物考古工作中心,做大做强文化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

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报告提出,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笔者梳理发现,今年汕头将着力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汕潮揭区域综合交通共享互通,加快港口建设,加大航线密度,全面铺开建设汕汕高铁,建成汕湛高速并通车。这些有力举措将推动汕头形成大交通格局,增强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汕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汕头围绕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加快推进潮汕环线、汕湛高速等高速和城区路网快速化改造,启动建设汕汕高铁,广澳港两个10万吨级泊位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厦深铁路联络线已经通车,实现动车进城,极大方便群众出行,汕潮揭同城化进程加快推进,为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夯实的基础。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市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港口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人倍感振奋。”汕头市政协委员李钊指出,厦深铁路联络线通车运营、汕汕高铁开工建设、广澳港区两个十万吨级码头建设加快推进,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

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在汕头的兴起,为汕头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形象的提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

汕头去年在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推进“引金入汕”步伐,加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成立企业纾困基金、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支持上市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苏宁粤东物流基地投入运营,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居全国、全省地级市前列。

而今年,汕头将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放在首要位置。实施“引金入汕”,积极引入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和投资性公司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推动城商行、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地方银行金融机构,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功能。

此外,汕头还将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业,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展会,培育具有国际采购功能的会展品牌,强化粤东地区会展业的龙头地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

C打造“四大平台”

作为经济特区,汕头拥有改革开放的天然特质和禀赋,拥有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保税区等多个发展平台。

省委《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专门配套政策,支持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推动汕头建设好华侨试验区、江湾新区等城市发展新平台,为汕头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了遵循,为汕头加快“四大平台”建设、推动广东省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增添了动力。

启动江湾新区起步区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江湾新区要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其中,实施发展总体规划,启动2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型科技新区;加快推进滨江大道规划建设,与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牛田洋快速互联互通,形成新区骨架交通网;加快西胪、金灶、关埠、河溪四镇复合型公共服务中心和起步区特色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平台搭建,建设蓝色新材料科技园、创新制造科技园、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和现代综合物流园。

“政府工作报告把江湾新区作为汕头发展"四大平台"之一,作出系统规划部署,这为我们加快推进榕江片区乡村振兴步伐提供了契机。”两会期间,汕头市人大代表、潮阳区委书记蔡永明满怀信心表示,潮阳区将紧扣片区规划定位抓落实,按照“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兴产业、强组织”的要求,补齐短板,逐步把江湾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产的现代化新区,树立乡村振兴典范,带动全区城乡区域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汕头市政协委员林澄辉认为,起步区是决定江湾新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建议,一定要高标准谋划好、高效率执行好,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确保江湾新区为汕头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进华侨试验区建设

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也是汕头积极发挥侨乡优势、推动特区再出发的重要载体和发力点。

去年,汕头加大华侨试验区改革创新力度,全国首创电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共建共享模式,全国首创“助企贷”新模式,试点建设省海岸带综合示范区;人才大厦投入运营,泰盛科创园、明园科创金融城、潮商金融中心等加快建设;津湾公园、国家示范性高中开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华侨试验区建设有了新的部署。提出华侨试验区要着力建设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示范区。精准对接华侨华人资源,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和“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等政策优势,着力构建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平台;规划建设华侨华人金融集聚区,筹建华侨证券公司;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园区,打造国家级孵化器基地;建设华侨大数据中心。

积极申请设立自贸区

笔者了解到,目前在全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只有汕头尚未设立自贸区。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去年汕头积极争取中央、省支持在汕头设立自由贸易区。目前,自贸试验区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对标广东自贸试验区385个项目改革创新经验和案例,复制推广154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接下来,汕头将努力争取中央、省支持汕头依托保税区申请设立自贸区并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

报告提出,自贸试验区要依托保税区、广澳港区加快申报工作。推进保税区扩区,围绕打造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五大中心”,谋划推进保税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深入实施区港联动、港城融合,逐步将珠池港区的国际物流业务转移至广澳港区,推进广澳物流园、粤电LNG接收站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临港产业,做大做优临港经济。

把国家高新区建成粤东科学城

汕头坚持把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作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重要抓手,推动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集科研、教育、孵化、创新创业、特色小镇为一体的区域创新高地。目前,汕头国家高新区拓展至30平方公里,创新功能区和行政区新型管理体制,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园区内电商产业园成为粤东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报告提出,国家高新区要加快编制总体发展规划,推进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科学布局“科学园+孵化园+产业园+配套区”功能,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完善全链条孵化育成和风险投资体系,吸引人才、技术、机构和项目集聚,建设集科研、教育、孵化、创新创业、特色小镇为一体的粤东科学城。

新闻推荐

去年全市法院收结案均首次突破三万件 审结涉黑涉恶一审案件30件96人

本报讯(记者周敏)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施适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透露,2018年,全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