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湘阴面
□李清明
在南洞庭湖边一个名叫湘阴的地方,出品一种好吃又好看的湘阴面。此面配料上乘,制作精心,烹煮讲究,一直以汤清、面韧、码鲜、味香的特点,以及薄、韧、滑、汪、酸、辣、香、色等特色深得顾客的钟情与喜爱。坊间有传:湘阴面,香天下,吃一碗,想五年。
俗话说,南米北面。一座南方县城,地域非面条原料产地,平日又多以产稻谷与吃米饭为主。这里的人们为何这么钟情于吃面,还把面条做得如此好吃?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客商云集,信息灵通,交际广泛。以湘阴县城为中心,上经湘江可达广东、广西,西沿资江可至云南、贵州,往下过洞庭湖则可直抵岳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离省会长沙也仅三十公里,作为直取岭南、赣南、西南的北大门,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相比较于米饭,更容易制作与携带、还营养耐饿的面条,对于生活在大江大湖边,夏天炎热,冬天阴冷,且湿气重,干重体力活人多的湘阴来说,一经传入,便受到百倍钟情。
其次是湘阴有江、有湖,也有山、有水,属地多为江水、湖水冲积与淤积之地,十分膏腴肥沃,物产丰美。现被列为国家地理商标及湖湘名菜的樟树港辣椒、三塘藠头、南湖菜干、鹤龙湖螃蟹,野生的水芹菜、蓠蒿、芦笋,以及野生的鳝鱼、泥鳅、水鱼,还有靠吃洞庭湖湖洲上的黄花菜、车前草、红花籽中草药长大的黑猪与散养土鸡等,不下十几种……这些皆是制作湘阴面美味汤汁与鲜艳、营养菜码的不二首选。
尤为重要的是,湘阴面之所以好吃,更与这个地方的人有关系。一是这个地方出名人,与名人的关联也广。著名的有左宗棠、郭嵩焘、任弼时,还是蚩尤冶炼、舜帝南巡、屈原投江、杜甫垂钓,以及华国锋首任县委书记兼县武工大队政委之地;二是湘阴原为楚国的次中心,属民多为楚人。史书有载:楚人喜高蹈、好巫祀,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颇具包容、坚韧、创新,追求极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与特征。这些融于骨血之中的文化与个性,恰好在对源于北方面食的吸收、融合、改造、创新上体现得较为明显。无可否认的是,湘阴面几乎吸收与借鉴了中国十大面条的所有优势与优点。
受“江湖文化”与“码头文化”浸润颇深的湘阴人,从古至今便好吃、会吃,也特别讲究吃……比如,在湘阴面的制作与烹饪上,他们一直坚持与坚守“面是基础,菜码是精髓,汤是灵魂”的制作理念。从选面、磨面开始,湘阴面馆业主们便精心制作,精益求精。他们用洞庭湖平原产出的优质水稻,直接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换回优质小麦,再用久经时光烛照,历经千锤百炼、钎削斧凿的圆形石磨进行低速研磨,所产面粉既筋韧、香浓,又较好地保留了小麦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加工面条,他们则创造性地用一根两米左右长度的竹杠,套放在石头墙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活动圆孔中,用竹竿反复捣压,边压还边念“三遍水、三遍碱、九九八十一遍压”的口诀,遂成口感独特的“手工杠子面”。同时,还用曾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七个之最”的湘阴岳州窑的瓦罐煨汤……和面与面汤用的水,则多取湘江与资江两江交汇流经县城的“合水”(活水),或者是清甜可口,矿物质丰富,且冬暖夏凉的地下水与古井水……如此这般,做出的面条口感好,香味更浓。
好山、好水,好人、好面,好菜、好汤,加之又有名人效应与神话传说做佐料,由此做成的湘阴面,不好吃都难呐。
新闻推荐
美的鹭湖半山温泉图@视觉中国感受滑雪的魅力云顶温泉的儿童乐园中心佛罗伦萨小镇去“花都”赏茶花新春假期快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