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曲 潮州踢

潮州日报 2019-01-11 13:02

戏谚是谚语百花园中一支独特的鲜花,既流传在戏班之间,也盛行于民间,是艺人或观众经过长期的演戏或看戏而总结出来的口头禅,“澄海曲,潮州踢”便是戏谚海洋中的一滴水。

从字面上看,“澄海曲”容易理解,应该是以“曲”(唱腔)取胜于观众,而“潮州踢”的“踢”便较难理解了。该不是潮州踢开澄海曲吧?当然不是。这个“踢”字,在潮州字音中,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肉”的第四声,也是“踢开”的意思。它是一个广泛应用在潮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字,比如“踢伊灵精”、“踢伊出门”。戏里也常见,比如潮剧《柴房会》中,李老三因占莫二娘的眠床而被她掀落地下,起身后自言自语道:“定是日间走路疲倦,正会"踢"掉被,跌落眠床下……”李老三的口白与本文的“踢”字同音同义。那“潮州踢”到底说什么?

“踢”字从足部,带动作,显而易见,“潮州踢”所指肯定与武打有关。这谚语产生于哪年哪月,现在无从稽考,不过说潮州团擅长武打,武打场面好看排场,还真的不错。笔者看过的、以为过瘾的、精彩武打场面的戏便有:《宝莲灯》、《八仙闹海》、《三请樊梨花》、《岳家军》、《五子挂帅》、《五女征南》、《忠烈千秋》、《杨八姐闯幽州》、《程咬金招亲》、《林冲上山》、《广陵王救驾》、《徐策救孤》等等,可谓举不胜举,每出戏,至少有一场紧张刺激壮怀激烈的武打场面。潮州团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男男女女,一个个都是在身好工课,说来便来,说做便做,上得“战场”,都是生龙活虎,大场面如《五子挂帅》,几十人同台对阵,动作统一协调,打斗整整齐齐,呈现一派大家气象;小场面如《杨八姐闹幽州》的“挡马”,二个人的戏斗,斗得风生水起,刀光剑影间见却也妙趣横生,煞是好看。

有让观众数念的好菜色,必然先有好的菜料,彼时潮州团的演员阵容是原县市二个剧团的精英挑选构成,其中不乏工底甚好的原汉剧团、杂技团合并过来的演员,还有剧团培训班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有着好工底的前辈,又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而形成了潮州团善于“踢”的优良传统。说到剧团培训班,不得不提一提著名戏剧家俞世明老师。

俞世明出身豪门,本与戏无缘。人生中与戏剧结缘,是赴上海求学之后的某次偶然机会接触了京剧,为京剧独特的艺术魄力所震撼而爱上京剧。于是遂拜师学艺,勤学苦练。一场迷恋,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从此与戏剧结下一辈子的缘。俞世明学成文武艺,货与潮州戏剧,成为潮州戏剧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恢复古装戏之后,潮安文艺培训班招生办班,成了他施展平生抱负的舞台。他将毕生所学,授与学生,为剧团输送苗子。如今,俞世明虽然仙逝,他的学生,依然延续着他的事业。

有好的菜料,需有懂得煮菜的厨师,才能煮出好菜色。俞世明不单是一位选料育才的好老师,还是一位好厨师,他所执导的《程咬金招亲》中有多个武打场面成了经典。与俞世明同是好厨师的还有较他年青的刘元旦,再有他的学生胡少彪。他们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泡制着好的菜料,一出出经典的、耐人数念的武戏相继上演,“潮州踢”也得以发扬光大。

三个不同时期的导演为“潮州踢”都留下各自的代表作,代表着各自的高峰,笔者认为,也代表着整个潮剧界“踢”的高峰。2014年,潮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迎来国家京剧院二团的演出,看完样板戏《红灯记》演出后,一位参加当年该剧演出的老同事竟然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武打还比不上当时的我们。说实在的,当晚的演出,特别是武打场面,真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我的这位老同事也未免大言不惭吧。但我也了解我这老同事,他是直肠直肚,说话无藏无拙,总是说一不二。如果真如他所言,当年的样板戏,“潮州踢”是何等的水平,何等的高度,何等的赏心悦目,真让人难以想像。

看来,“潮州踢”的历史应该往上推,至于推到哪个时候不得而知。不过那个时候,澄海剧团的曲和潮州剧团的踢一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们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形成对比,相映成趣。二个班戏的不同看点被聪明的作者发现,于是用最简单又“合粘念(押韵)”的“踢”与“曲”概括出来,形成谚语,既易听易记,又形象鲜明。如果非要问这戏谚今天的使用意义,那么除了本义之外,应该还有各有千秋的意思吧。

许镇焕

新闻推荐

近廿载夙愿得偿 台老兵魂归潮汕 市大同社工中心志愿者协助在汕台属完成亲人骨灰回乡安葬遗愿

▲方兆福(左)向市大同社工中心赠送牌匾邹永清(中)与方兆福(左)等人谈起这段感人的圆梦之行在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