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十佳美丽乡村评选候选乡村风采 主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承办:汕头市农业农村局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
本报记者 许玉璇摄
本报记者 林鹏摄
本报记者 林鹏摄
本报记者 许玉璇摄
在刚刚过去的第20届读者新年文化节上,“汕头市十大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倍受关注,21个候选乡村抢尽了风头,仅仅一天时间,就有候选乡村的投票箱被热情的市民塞满了投票券。网上的投票数也还在持续增加中,已有近74万人参与投票,个别村票数近10万。
可见,村庄的发展、振兴让大家颇为欢欣。人们印象中脏、臭、乱的乡村已经不复存在,整洁的村道、干净的河流、美丽的景致成了乡村的“共性”。不少乡村还别具匠心,把历史、文化画成画、写上墙,点缀成一处风景,装饰成为一道风光,让看到的人会心一笑。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记者走访了许多个候选乡村,亲身感受到乡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发展气势。近两三年来,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种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和力度,旧貌换新颜,宛如新生!这让村民们感到无比欣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那种幸福绽放在笑容里,融入在一句“没事就来走走,来我们这玩一玩”的邀请里。
如今的农村,村民们或在田间干活,或在树下闲聊,都显得轻盈而欢快。他们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唱成歌。
从本期开始,“行走版”将每期推出候选乡村报道,读者们可继续在“汕头日报”微信公众号上为最美乡村投票。
陈晓敏
金平沟南许地
如画美景中藏着“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缩影”
沟南社区在汕头知名度颇高,特别是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远近闻名,很多市民会慕名前往观看。
沟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各种民间风情习俗、民间文艺传承至今,除了端午赛龙舟,还有正月元宵游灯、正月二十标豆狮等传统习俗。近几年来,沟南村被视为研究潮汕历史文化、考证潮汕历史沿革的古村落,被史学家称之为“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走近沟南村,远远就看到了“沟南文化创意旅游村”的标识。如今的沟南村,经过了一番整治,古村之美越发迷人。
兰桂湖的水清澈透亮,在微风中波光粼粼,一叶小舟,无牵无绊地在水上飘荡,湖边的榕树根脉粗壮庞大,树冠参天,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乡村意境。湖边一侧的荒地,如今已整理成了一个绿草如茵的公园,和兰桂湖连成一片,与远处的桑浦山脉遥相呼应,形成了山水田园的如画美景。
乡村的环境变美了,代表古村历史的痕迹也依然完好保留。
“南海圣王庙”、龙舟厝,是村庄里最神圣的地方。
“沟南许地”保存下来的古祠民宅众多,诸如许氏宗祠(内设沟南历史展)、许氏莲祖家庙、世祜许公祠、大夫第、儒林第、慎余居、三希处等。在这些古建民宅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点金”、石雕、木雕、嵌瓷等大量代表潮汕建筑特色的工艺。
村口古色古香的照壁,上面刻有鲁迅先生题写的“沟南许地”四字。照壁后面是一幅精美的潮州麒麟嵌瓷,据说只有当上尚书官员的住宅才配得起这半蹲半站的麒麟。
“沟南许地”是英才辈出的人杰之地,有文有武相得益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则是清代乾隆年间一支外迁广州的沟南许地后裔。
许氏家族史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印证,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上的各种发展轨迹都在这个大家族中得到反映,现公祠外两边墙壁上镶有36道石碑,是弘扬许氏子孙功名官爵的“光宗碑”。
本报记者 许玉璇文
濠江东陇社区
“潮风古韵”十足的“网红村”
在村里的公共空间建起小亭台,摆上石桌椅;在老屋的围墙上画上做粿、包饼、炒糝等;把农家生活场景画上墙,挂上农具做装饰;把农彦民谣写在墙上,贴上萌萌哒的潮汕元素贴画……每个场景都让到来的游客想要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濠江的东陇社区,近来突然走红成了“网红村”,不但有市民慕名前来观光游玩,还有旅游团前来这里体验乡村巨变。
走在东陇社区的村道巷陌,各种有趣的装饰,让整个村居的颜值超高。房前屋后鲜花绽放,旧房屋围护竹篱笆,新建成的陇上生态公园绿草如茵,自然古朴的老屋群、宽敞整洁的社区道路、还有别具特色的配套设施、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原生态的特色农产品……无不给来访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东陇社区的变化,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还有汕头市的创文惠民工程。濠江区今年筹资超10亿元,全面铺开60个社区超600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东陇村就是其中整治得很成功的一个示范村。这里的规划以村庄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为出发点,尊重社区自然美,个性美,打造以“潮风古韵、田园牧歌”为主题的美丽乡村。
社区特别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这里的许愿树、初心泉、姓氏林,既是新的村居景观,也承载着村居的文化,而各种潮汕元素的巧妙装饰,将村居的“潮味”有趣地表现出来,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东陇社区整个村居的人居环境都获得了极大改善,房前屋后空地上的垃圾不见了,种上了各种花卉绿植,还设置了垃圾斗、木花斗、宣传硬件设施等;除了新建设的陇上生态公园,村里还有文体广场、儿童乐园、户外灯光篮球场、临时停车场、综合文化书院、文化长廊、休闲凉亭等等,村民有了更多的休闲空间,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更为难得的是,社区改造升级了垃圾转运站、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全村污水分散收集系统等项目,各种生活污水、垃圾都不见了,只剩下鸟语花香和美丽景观。
本报记者 许玉璇文
澄海观一村
港湾清澈如“天空之镜”
也许你没听说过澄海的观一村,但一定知道樟林古港、秦牧故居吧。观一村就位于樟林古港港湾一隅,是秦牧先生的故乡。这里是海上古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潮汕大多数先贤从这里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外出谋生创业。
周日午后,樟林古港港湾两侧游人如织,古港河上的仿真红头船景观成了大家瞩目的焦点。古港河河水清澈透亮,倒映着朵朵白云,犹如天空之镜,蜿蜒流向深处;两岸疏竹掩映着灰黑色的老屋旧墙,却有一种清幽的意境,让人忍不住顺着边上的石板小路,向深处探幽,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观一村的腹地。
观一村由南盛里和南康里两个自然村组成。“南康里”建有粤东建筑规模最大的“新围天后宫”,“南盛里”为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格局,是由本村巨贾蓝金生先生独资兴建的。很多建筑都有侨宅特色,如“锡庆堂”,便是集中西合璧之作。一代散文大师——秦牧先生的故居也在南盛里。穿过狭窄的小巷,踏着干净的村道,去寻觅这些往早的居所,可以从那些具有历史印记的建筑中,穿越时空感受潮人的坚韧和勇敢,感受这个古村落独特的潮汕文化。
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当地不断开展环境整治及保护修复工作,使古村落逐步恢复生机、重现古韵。违章搭建被清理了,村道变干净了,河道流水变清澈了,村里还造建了很多新的景观,以及让游人休憩的场所。在名人街,除了有几位乡贤的塑像,设计精美造型别致的围墙更是引来游人拍照,大有成为“网红墙”的潜质。古港湾两岸有很多雕塑,表现了以前的村民为了生计与家人离别,飘洋过海艰难谋生的各种场景。
村里有标识清楚的游览指示牌,很容易就能找到新围天后宫、南盛里、锡庆堂、洋楼街、秦牧故居、永定楼、新兴街等遗迹。这里已经打造成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美丽风光的新型乡村,乡村旅游也已初见端倪。有的村民还利用自己的手艺,在路边摆卖特色小吃,收费实惠,让人感到分外纯朴。
本报记者 许玉璇文 本报记者 林鹏摄
新闻推荐
上周海外媒体关注动车正式开进中心城区 汕头喜迎“新高铁时代”
历时4年建设的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通车,16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换乘枢纽同步投入使用——汕头站融入全国高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