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香处是吾乡

汕头日报 2019-01-10 08:19

岁末年初举行的2019潮汕美食节暨第三届“达濠鱼丸”美食节,又见人山人海,又闻香飘四溢,共吸引市民游客62.5万人次,营业收入5067.91万元。或许你很好奇,为何一颗小小丸子能够引爆旅游节庆经济,或许“@今日濠江”近日转发的这篇《鱼丸香处是吾乡》能够给你答案。

临近过节,古镇达濠的大街小巷开始氤氲起白色的雾气,飘散着浓厚的鱼香。

随着一声声吆喝声,一筛筛刚刚出炉的鱼丸被次第摆开,等待放凉后送到店铺的前台称斤售卖。

和众多濠江人一样,我的童年,便是吃着这一颗颗白花花、圆滚滚的鱼丸长大的。

渔民无穷的智慧造就了鱼丸

达濠是一个地处南海之滨、丘陵广布的半岛。自宋代开始,达濠岛就有大批中原移民在此定居,他们靠捕鱼和晒盐为生,并最终形成了“田三鱼盐七”的产业格局。

由于大海馈赠了丰富的海产,加上渔民无穷的智慧,造就了鱼丸在达濠的诞生。

“古遗旧街宽丈余,每逢佳节拥满埠。携篮肩挑路路阻,桥石穿凹问鱼丸。”一首不知出自何人,又不知写于何时的古诗,吟咏着旧时达濠古城里贩售鱼丸的场面。

鱼丸的发明者,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其中一种说法是抗清将领、马滘人邱辉创造了鱼丸的做法。

邱辉的老母亲非常喜欢吃鱼,但因为双目失明,进食颇多不便。邱辉行孝,便想出将剔除鱼骨的鱼肉拍成糊状制成丸子的办法,解决了老母亲吃鱼的难题。

郑成功之子、延平王郑经巡视到达濠,一颗鱼丸让他吃出了“天南奇珍”的极高赞誉,遂将制作技艺带到了台湾,故而有了现在的台湾鱼丸。

其实鱼丸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湛江吴川美食三件宝之一的马鲛鱼丸,福州三坊七巷饱含内陷的包心鲨鱼丸和鳗鱼丸。悉数尝过以后,我依然觉得达濠的鱼丸最为好吃,除了故土情结、童年记忆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濠江人对鱼丸的了解到了极致的地步。

达濠人是名副其实的吃鱼能手

鱼丸的原料,一般选择那哥鱼(蛇鲻鱼)、海鳗、淡甲(鲬鱼)和马鲛。对于知道什么时令用哪一种鱼肉,达濠鱼丸的制作者深谙其道。

原料之一的那哥鱼,是达濠海港最常见的鱼种。据说以前说着潮阳音的达濠人经常到潮州、揭阳地区叫卖那哥鱼,因此达濠一带的潮阳音也被称为“那哥音”。

达濠人是名副其实的吃鱼能手,煎炸蒸煮,无一不通。即便遇上了凶猛多刺的那哥鱼,一味鱼丸照样将它肉质鲜美的优点充分发挥。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阿公上街市买鱼丸,对鱼丸的制作过程非常好奇,但都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直到早几年深圳电视台联合蔡澜拍摄的《蔡澜提菜篮》播出,我才在电视上看到了这道家乡至味的出品过程。

鱼丸制作的首要步骤是起肉。只见师傅们用熟稔利落的刀法,将一根根鱼刺从鱼肉里剔除干净。

其次是拍打。将鱼肉斩糜后,放进浅底木桶里进行拍打,让鱼茸吐出胶质。这其中力度、节奏、时间的把握,全凭着师傅长年积累的经验判断。

到了制丸环节,需在打好的鱼浆里加入蛋清和调味料,搅拌均匀,然后徒手将鱼浆从食指和拇指圈起的虎口中挤出丸状,迅甩入冷水中,直至浮起定型。做好的鱼丸平摊在竹篾上,上蒸笼蒸数分钟取出放凉。一粒酥嫩、爽滑的达濠鱼丸,到这里就算大功告成了。

相较于拍鱼丸繁冗复杂的过程,煮鱼丸汤就简单许多了。

半锅清水煮沸,倒入洗净的鱼丸,待到鱼丸稍微膨胀,加一点盐和鸡精、几滴食用油。很多人喜欢选择茼蒿和生菜作为配菜,但这两种菜我都不喜欢吃。因此,我的做法通常是起锅前撒入一小撮葱花便可。

用白色的海碗盛起,清澈的汤底点缀着数点翠绿的葱花,鱼丸徜徉其中,令人食指大动。吃的时候,无论是沙茶酱或者本地的潮式辣椒酱,都是极好的佐食蘸料。

鱼丸跟着新时代走得更远

岁末之际,达濠人尚祭祖,鱼丸便成为了最为畅销的祭品之一。过年期间,鱼行休市,家家户户必定储备上数斤鱼丸。走亲访友,除了一对“大吉”,鱼丸也是传统的送礼佳品。家人围坐打边炉,爽滑的鱼丸、个头偏大的墨斗鱼丸、粉色的虾丸,皆可下锅焯食,这是一场“丸的盛宴”。

有一段时间在深圳,对丸子一类的东西很是迷恋。尤其是降温的时候,在冻雨冷风中猫着身子钻进一家卖麻辣烫的小店,叮叮咚咚地选着冰柜里冻得梆硬的各种丸子。

大快朵颐之后,我又忍不住质问自己,刚刚吃下去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那时,真是怀念家里这颗真材实料的鱼丸。

所幸,随着真空包装的出现,冷链物流的普及,古老的达濠鱼丸跟着新时代走向了更多更远的地方。

有一回在香港旺角,偶然转进了西洋菜南街,饥肠辘辘间,抬头一望街边档口的招牌,上书“汕头达濠鱼丸粉面”,不禁心头大动,那一瞬间,仿佛就是初恋的感觉。

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粿条汤下肚,让心回了一趟家,这便是幸福的滋味吧。

文、图/许炜毅

来源:@许才子

新闻推荐

手把手指导市民剪纸

近日,《黄少琼剪纸作品展》在“闲人听茶荟馆”展出。展览集中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潮阳剪纸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黄少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