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奋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南方日报 2019-01-10 05:23

权威

访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对于正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汕头来说,这一科学判断切中要点。如何建设协调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此,汕头坚定实施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突出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提升自我、超越自我。1月9日,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汕头将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切实把城乡二元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南方日报记者刘俊黄学佳余丹

牢记改革开放开拓者的历史使命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对广东提出四个方面工作要求。其中就提到,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方利旭: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广东发展成就和工作部署,要求广东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是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我有幸在汇报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博大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强大的思想魅力、人格魅力。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时,我更是心潮澎湃、无比振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去年全国“两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之后,再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汕头,充分体现了对汕头改革开放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激发汕头经济特区活力、重整行装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的斗志和士气,极大增强了我们干好新时代汕头各项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转化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自觉,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具体行动上,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特别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深化改革开放”,对此您有怎样的理解,汕头将怎样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特区再出发,实现汕头特区“二次创业”?

方利旭: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我们一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把握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战略角色,担起改革开放试验平台的重要职责,牢记改革开放开拓者的历史使命,保持改革开放实干家的精神状态,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突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格局

南方日报:汕头要打造成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您认为还有哪些短板?在这方面,汕头将如何补齐短板,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利旭:对照党中央和省委给予汕头的光荣任务,对比深圳等先进城市,汕头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格局、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探索深化全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形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上,与特区的地位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同志莅汕调研讲话和省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再创汕头新辉煌。一是在激发特区活力上下功夫。认真总结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启示,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多策划战役战略性改革,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以机构改革为抓手,主动对接省赋予汕头行使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协同推进18项重大改革任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学习上海、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等地先进经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设立自贸区,加快打造新一轮改革开放新平台,擦亮特区牌子。

二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建设,积极对接落实省建设重大科技合作平台的部署,发挥国家高新区叠加效应,积极引进一批科技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孵化育成机构,增强汕头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区(县)加快建设人才驿站分站,吸引各方贤才来汕创新创业。着力将六大国有企业集团打造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骨干企业集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长达11公里、种植面积23.5万平方米的红树林景观带;以决战决胜之势整治练江,确保水质一年比一年好。集中财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热点问题,让全体市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是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规划建设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江湾新区,打造生态科创走廊,推动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之以恒推进创文提质升级,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清垃圾、治污水、建村道、兴产业、强组织,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把城乡二元结构的短板变成“潜力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统筹推进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建设、北部大提升。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四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下功夫。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1086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头雁”作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民营企业调研时指出,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汕头的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为汕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接下来汕头将有哪些实招,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方利旭:民营经济是汕头发展的最大优势、显著特色、宝贵资源。改革开放40年,汕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挂靠生存到独树一帜,目前创造了我市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和近80%的外贸出口,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针对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我们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精神,明晰实现民营经济更大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机会,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更广阔的舞台大显身手。

着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个方面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坚决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立企业纾困基金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加快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着力消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做优。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暨南大学视察时指出,我国有5000多万海外侨胞,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汕头是著名侨乡,今后将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打好“侨”牌?

方利旭:汕头特区因侨而立,“华侨”已成为汕头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城市印记。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广大侨胞的心血和奉献,离不开海内外乡亲的关爱和支持。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主动应对侨情新变化,坚持共创共赢、共同发展理念,以“侨”为“桥”连接世界先进生产力,推动海内外的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让回乡投资的华侨获得更好的效益和回报,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我们将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全国唯一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一批创业园、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高端产业发展平台,打造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发展示范区。我们将着力做大侨乡经济,聚焦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医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华融华侨等金融创新平台,发展“侨”字特色金融产业。我们将创新为侨服务,充分发挥“侨梦苑”等载体作用,提升“世界潮商大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积极建设高能级国际经济交流平台,最大限度调动侨资、汇集侨智、发挥侨力。

■综述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汕头正着力把城乡二元短板变成“潜力板”

汕头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全会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功能区为引领,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促进汕头东部大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动南部大建设、实现北部大提升,奋力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高标准建设江湾新区

江湾新区位于汕头榕江南岸,地处潮汕地区发展的几何中心,总面积约331平方公里,拥有保护良好的生态岸线和内河良港资源,隔岸相望的牛田洋片区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创新平台。

把江湾新区作为汕头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是汕头补齐“三大短板”的重要举措。在这背后,是汕头提升辩证思维、切实转变观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汕头将牢牢把握江湾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资源,坚持改革开放主导、绿色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引领、陆海城乡统筹,布局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江临港产业,探索国土开发新格局,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粤东地区率先实现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增长极、榕江生态科创走廊核心区、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目前,聘请中国科学院高标准编制的《广东汕头江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50)》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并上报省政府。方利旭说,汕头将加大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完善配套政策,搭建工作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土地收储等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实现大的突破。

挂牌运作省实验室引进一流科技团队

科技创新能力同样是汕头需要补齐的“短板”之一。可喜的是,1月10日,汕头将迎来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的正式挂牌,以此塑造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区域领先优势。

汕头将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一流团队,打造开放性、互动型的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平台。据悉,汕头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目前已与9个院士团队及境内外22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汕头还将以体制创新激发国家高新区发展活力,将金平区鮀莲街道和牛田洋生产基地片区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管理范围,总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金平区作为高新区所在的行政区,具体负责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职权,同时配套税收收入分成体制、鮀莲街道管理体制创新,最大限度保障高新区大建设大发展。

汕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数达到718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新增专利申请12611件、增长29.7%,新增专利授权9525件、增长38.8%,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居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明显。全市42个网厅进驻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时限全部达到全省前3名,新登记市场主体62882户、增长22%。此外,汕头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实施“人才新政30条”,启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人才大厦,汕头大学管轶、朱华晨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全力推进练江整治攻坚

练江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汕头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汕头全力推进练江整治攻坚,练江干支流水质状况持续好转。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汕头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提出的3点整改要求,市领导班子成员到练江流域重污染支流边驻点居住办公121人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练江流域巡查调研成为常态。总投资127亿元的练江流域11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潮阳区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海门湾桥闸和练江水闸重建工程开工建设。建成红树林景观带11公里、23.5万平方米,打造全省红树林景观林带最长的“海上绿色长城”……纵观这一“成绩单”可以发现,汕头在练江综合整治,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上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效。

此外,汕头持续推进“曝光台”曝光练江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统筹开展五大专项整治,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全力推动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等工作。

方利旭表示,汕头将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全力推进练江整治攻坚,练江干支流水质状况持续好转,力争2020年底前国考海门湾桥闸断面水质基本消除劣V类,实现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转变。

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日前,“首趟动车组开进汕头市区”刷爆汕头市民朋友圈。这一利好消息,为汕头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再添亮丽一笔。

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坚实支撑。在这方面,汕头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汕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8亿元,增长25%。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全面铺开:广澳港区二期10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航道二期项目竣工,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第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开通,汕头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首期工程启用,汕汕高铁启动建设,揭惠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汕湛高速加快推进,牛田洋快速通道启动建设,海滨路提速改造项目春节前全面完成,泰山路、黄河路快速化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动工。

在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面,汕头投资6.1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3公里、安保工程250公里、危桥改造12座。

新闻推荐

国内顶级编导打造汕头精品创作新标杆 杂技报告剧《心烧·眷恋》将于近日在汕首演

本报讯(记者林蓁)1月8日上午,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中国著名编导何晓彬历时一年多策划打造,汕头市杂技团演出的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