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霞:“人生如同竞技体育,都是磨出来的” “磨出来的专业实力”
1981年,我因为在市文化宫举办的赛跑比赛表现优异,被选入体操队。没过多久,李銮贞教练从体操转为跳水教练,我也就跟着她改练跳水。懵懵懂懂就踏上了运动员的道路。两年后,我就被选拔进入省队。
当我第一次踏上10米台时,对高空的恐惧感不期而至。因为这是我所不熟悉的高度,从这个高度往下跳,能否完成我在地面练习的整套动作都是未知数。
我记得当时是1986年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我都在克服对高度的恐惧。怎么克服?对于跳水这个项目而言,就是:磨。竞技体育都是磨出来的。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一次次地摔,全身上下多处都摔得乌青,又一次次地坚持了下来。就这样,我克服了恐惧,不断地成长,一步步从省队走到了国家队。现在回头再看,这个艰难的时期其实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因为随着你学的动作更多,承受的运动量也更大,训练的难度就更大。但跳水是一个灵巧性的项目,运动员对自身力量、协调性,空中动作的判断,都需要每日不停地训练、积累,才能得以提高,没有捷径可以走。
“靠着意志力坚持参赛比赛”
在省队期间,我先后获得1988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十米台个人银牌、1989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十米台个人银牌。这两次比赛,为我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1989年我正式被调入国家队。随后的1990年,我参加了全国跳水锦标赛,获得了冠军。
1991年,我终于迎来了一次世界级的赛事——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但是,因为常年的训练,身体亮出了红灯。我得了中耳炎,每次入水耳朵都疼得眼泪直流。可我并不想放弃,希望能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在医生的帮助下,我每天要打两支青霉素来抵抗炎症,早上打一支,下午打一支,同时手腕要用一块木板固定着,带病继续坚持训练。那时候每天思想斗争都很大,现在回想真的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支撑。最后,我获得了那一届比赛的女子团体冠军和混合团体冠军。
“选手的信任是教练的无形资产”
1995年,我选择退役,回到汕头跳水队执教。从运动员转为教练,又是全新的课题,一切从零开始。怎么选拔人才,什么样的训练方法适合运动员,都要靠自己摸索。
当教练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员对我的信任,这是教练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回报。我教导后选送出去的很多选手,他们在比赛或者训练中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给我打电话,每次接到他们的电话,我都很感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倾诉的对象不是父母,不是其他教练,而是我,这种默契,这种亲密感,每每都让人觉得感动。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选拔并输送出去的人才,可以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不过现在随着行业的发展,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更高。如今当好一名运动员,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还要兼顾好学业。现在每位运动员在参加大型比赛之前,都要参加文化课考试,根据要求,如果你的文化课考试不合格,那就会被取消参赛资格。这样的要求无形中也增加了运动员的精神压力,但是,我经常跟他们说,要成为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苦,没有人能不劳而获!拼搏、奋斗不仅是运动员的精神,更是我们每个人所要保持的精神。
本社记者 周晓云 整理
【人物档案】
林媛霞(第7届世界杯跳水赛冠军):广东汕头人。1981年开始参加跳水训练,1983年被选入广东省跳水队,1989年加入国家跳水队。1990年获全国跳水锦标赛十米台个人冠军。1991年在第7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得女子团体、男女混合团体两项冠军。1995年退役,同年回汕头跳水队执教。2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教练员一线,为汕头跳水队选拔、培养了一批批有潜质的运动员,其学生很多被选拔入国家队、八一跳水队、安徽省队、山东省队和广东省队。
新闻推荐
“和谐号”开进汕头中心城区 告别以往搭乘动车需前往潮汕站的车程
深圳北—汕头的D9831次“和谐号”动车组正式开进汕头站。方淦明摄据《汕头日报》报道近日,深圳北—汕头的D98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