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读报 细看简说 倾情倾力送文明入户 尽心尽责为迎检加分

汕头日报 2018-12-25 08:16

□ 本报审读组

我们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守望者、引领者和践行者。随着汕头市创文迎检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报的新闻宣传频频加温,高密度、全方位、多视觉聚焦“决战”一线,以高效的舆论引领,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激发斗志,强力助推创文迎检攻坚。与此同时,本社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作用,组织百名投递员走街串巷,大力宣传创文法治,把文明送进千家万户,让市民百姓进一步了解创文、支持创文、参与创文,人人为创文迎检工作贡献力量。这是近期本报的采编重点,也是本社的工作亮点。

半月来(12月2日至16日),本报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声,倾情倾力为汕头市创文迎检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各方合力答好创文第一张“国考”答卷;紧盯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跟踪报道两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关注中心城区路网改造情况,回应市民关切的交通出行热点问题;快报“和谐号”动车组进城消息,及时介绍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动态检测。同时,推出一批人情味浓、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暖心新闻、社会新闻和实用信息。另外,专刊副刊部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刻画汕头音乐能人鲜活“群像”,讲述潮艺生动故事,凸显地域文化自信。

走街串巷送文明进家入户

文明城市的创建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助推器,也是一项事关百姓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汕头市创文首年度测评检查迎检工作已进入关键的“决战”阶段,全市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气魄,坚决打赢创文“国考”第一战。

本报作为党媒,肩负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劲助威的职责。因此,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创文迎检做足文章。半月来共刊发相关消息、通讯、评论等稿件40多篇。通过大规模的新闻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有力地推动迎检工作向纵深开展。特别是《凝聚全市各方力量打好打赢创文首战》、《全力以赴迎接创文首场“国考”》、《文明来敲门创文齐参与》、《72万创文志愿者携手打造志愿之城》、《美丽家园更亲和更宜居》、《致全体汕头市民的倡议书》等文章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提高了市民群众对创文迎检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促使各方形成合力,共为迎检作贡献。

为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让百姓人人知道创文为民、创文靠民、创文没有旁观者,本社在充分利用好报、网等载体开展有效舆论引导的同时,还灵活进行“动态”宣传。如近日见报的《助力创文,为美丽汕头添彩》等文章,便生动讲述了本社投递员“兼职”创文宣传员的故事。介绍他们巧用业余时间,充当“流动探头”,监视街头市井,曝光卫生死角,力促有关方面整改;并承接汕头市创文宣传相关的海报、彩页、手册等资料投送入户,为市民输送“精神食粮”。尤其是在新近汕头市创文迎检工作进入冲刺阶段,百名投递员与司法行政系统等有关人员一起走街串巷,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创文法治宣传活动,把宣传资料送到群众手中,向市民传播法律法规知识及创文迎检信息,呼吁大家一起投身创文,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为创文迎检加分。

争分夺秒报动车进城快讯

铁路建设是汕头构筑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具体举措。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何时正式开通?动车什么时候进城?成为了市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报记者紧紧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进展,盯住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变化,以回应受众的关切。

12月7日,本报记者获悉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将进行动态检测的信息后,立即意识到这是该线正式开通前的一个重要“规定动作”。当晚10时多便到检测点静守等待。23时40分,当由机车、网检车、轨检车编组而成的J55002次列车从汕头火车站开出,开始在联络线上行进检测,即快速在12时前把图文发送到编辑部。由于抢报及时,第二天见报时,这一“昨夜今晨”消息成了独家新闻,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紧接着,8日早上,汕头迎来了首列检测动车组,本报记者又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通过汕头plus客户端推出了快讯。随后在本报刊发详讯《汕头中心城区迎来首趟动车组》,文中满满都是信息量。尤其是记者翔实描述了“和谐号”动车组抵达汕头火车站这一历史时刻的现场直击,调动了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实时传播的冲击下,时效性成为传统媒体新闻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思维,设法突破纸媒时效性的瓶颈约束。一方面要主动嫁接互联网,搭上传播快车;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采编实力雄厚的优势,积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并巧打“时间差”,推出独家猛料。像上述的“昨夜今晨”新闻,便抓得准、报得快,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我们要鼓励记者多开掘这类新闻资源。

精雕细刻描四沟蝶变新颜

近两周,本报在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批暖新闻、短新闻、好新闻。如《种植宫粉紫荆营造“浪漫之路”》、《“免费午餐”情暖34名特困户》《不爱红妆爱武装》、《拍照体检10分钟一次搞定》、《探索“核潜艇之父”求学报国之旅》、《“喷泉”造景“浮床”花开“碧水玉带”现新颜》、《汕头将增添新的“网红桥”》、《七旬翁发明小提琴辅器》等稿件,虽所占篇幅不大,但内容厚实,信息量很大,且贴近受众。其中,《种植宫粉紫荆营造“浪漫之路”》和《“喷泉”造景“浮床”花开“碧水玉带”现新颜》两稿,本来是有关绿化和治污的“硬题材”,但被记者写软、写活、写出感情来。前一篇以轻松的笔调,介绍滨江路打造“一路一花”的美妙景观,描述春天路人可欣赏到雨后满地落英缤纷的浪漫。而后一篇则从勾勒湖中千株多姿睡莲引来水鸟欢舞的静雅景致入手,述说中心城区四沟“黑臭水体”经整治后,“颜值”大幅提升,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该文由于记者精雕细刻,写得很有动感、很有生气、很有可读性。

“硬新闻”软处理是记者必须修炼的一门硬功,这除了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对新闻的洞察力外,采写者还需多深入生活、亲临现场、观察细节,寻找宣传需要与读者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并以平民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把“硬题材”做成富有亲和力的“软新闻”。

新闻推荐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一年接诊患者逾万人次 以患者为中心 让笑容更灿烂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副院长解超勇为患者施行种植牙手术。即便是节假日,汕头口腔医疗中心也照常营业。南京医科大学陈亚明教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