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雄关 改革一直在路上 汕头海关履行“把关与服务”职能,助力粤东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海关在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创造出在全国海关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打击洋垃圾走私,汕头海关现场查扣走私废五金。
关员到企业开展调研。
关员到企业开展帮扶。
汕头海关派员走进企业进行监管服务。
汕头海关帮助汕头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屹立在粤东的一座百年雄关,汕头海关的历史不仅诉说了一个民族的百年荣辱,还见证了一个国家改革发展的脚步。
汕头海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翻开汕头海关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从未停歇的改革步伐——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海关在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创造出在全国海关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汕头海关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把关与服务,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的重大部署,按照海关总署要求,切实采取多种务实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和贡献“海关力量”。
●余丹
日记簿记录海关改革探索
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2楼展区内,一本页面泛黄、折角内侧磨损、年代久远的日记簿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这是一本航程日记,记录了海关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东南亚国家考察的所见所闻。日记簿的主人,是曾任汕头海关驻经济特区办事处首任处长李广寒。
作为国家经济大门的守卫者,海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在改革开放初期便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1979年7月,李广寒作为汕头海关的代表被选派至东南亚考察。
两个月的时间,他详细记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贸易情况和海关制度,国外海关便利化的手续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都让他大开眼界。回国后,李广寒等考察团成员将国外海关先进经验整理成报告上报海关总署。如今海关现代制度的许多内容,都源自于当时那批出国考察人员学习的情况报告。
这是汕头海关在改革开放初期参与探索改革的案例之一。彼时,汕头经济特区刚成立,汕头海关专门成立驻特区办事处,李广寒任首任处长,他曾回忆道,汕头海关在当时就实行24小时服务制度,凌晨两三点都还在为企业提供服务;还设计启用了全国海关第一本加工贸易手册,创造了“一个窗口”保管管理模式、“信得过”企业集中报关模式等新型通关监管模式等等。
“改革开放前,海关思想束缚很大,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海关人敢闯、敢试、敢干、敢为天下先,全面促进特区经济发展。”在许多老海关人的眼中,改革开放带给海关的,是思想上“质”的蝶变。
如今,汕头海关关区各项业务取得瞩目成就,是不断探索改革的结果。据历史统计,汕头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从1988年的15亿美元攀升至2017年的174亿美元;通关速度和无纸化水平位列省内海关前列,关区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重拳打私把好国门
广东毗邻港澳,商贸发达,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先行地,也是海防与打击走私的重点地区,汕头关区更是反走私斗争的重要战场。20世纪90年代初,粤东沿海领域曾掀起一阵海上走私狂潮,猖獗的走私势头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流失,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查缉走私,历来是汕头海关主要工作任务。1999年,汕头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成立,2003年更名为汕头海关缉私局,汕头海关缉私警察从此踏上了为粤东经济保驾护航的征程。
在关史馆2楼展区内,三艘按照80:1比例制作的精美艇模在玻璃柜里陈列着,它们是海关“209”“711”“904”缉私艇的模型,分别代表了汕头海关海上缉私装备在上世纪70、80和90年代的变化发展。
据关史馆杨伟科长介绍,这三艘战艇,在过去40年间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反走私战争,为汕头海关缉私作出卓越贡献。其中,汕头海关“904”艇被誉为粤东海上缉私战线上的一把尖刀,服役至今战功显赫,共查获案件数百宗,案值达数亿元之多,是走私分子闻风丧胆的“大白鲨”,有效遏制了关区重大走私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前行,国际贸易出现诸多新变化,如何与时俱进提高反走私掌控的能力,成为汕头海关当务之急的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情报分析成为当前海关缉私工作的重要支撑,汕头海关勇于改革创新,以“数据驱动”为导向,顺应“大数据”发展,搭建起海关网、公安网、互联网等多网数据资源网络。
据汕头海关副关长张国清介绍,2017年,汕头海关大力推进“智慧缉私”模式改革,自主研发DKI网上作战平台,以数据驱动缉私,以科技解放警力,持续保持打私高压态势。自成立以来,该局共侦办刑事案件498宗,案值263.98亿元,涉税额51.3亿元;查办行政案件5030宗,案值27.8亿元,涉税额3.41亿元。该模式得到海关总署的充分肯定,在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
依托“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汕头海关在打击“洋垃圾”走私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18年5月22日,汕头海关开展代号为“1801”的打击固体废物走私“蓝天”专项行动,一举摧毁郭某、戴某等团伙利用他人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走私废五金等固体废物进境的犯罪网络。该案涉及固体废物约40.46万吨,案值人民币约43亿元,有力打击了走私固体废物的幕后团伙。
从“红绿通道”到“机检审像”
汕头海关的发展史,同时是近现代粤东地区发展变化的缩影。目前,汕头海关管辖范围包括汕头、梅州、汕尾、潮州、揭阳5个地级市,面积3.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9公里,人口2000多万。
改革开放之后,粤东经济对外交往迅猛发展,进出口业务不断提高,汕头海关努力做到把关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据数据统计,汕头关区监管进出口货运量从1988年的212万吨攀升至2017年的2745万吨,进出口报关单数从1988年的8.1万张攀升至2017年的28.3万张。
这些数据成果,离不开汕头海关不断优化改善通关监管业务。在关史馆2楼展区西侧墙上,一幅幅老照片讲述着汕头海关监管模式及设备的演变。
1987年1月,汕头航空港对境外开通,汕头海关在客运码头和机场的检查现场设立“红绿通道”,要求过境旅客根据自身携带物品选择走申报或者无申报通道过关,此举改变了以往“人人过筛”的旧监管模式,方便了旅客的合法进出境。
上世纪90年代,汕头海关迎来业务工作新革命。1990年,汕头海关最早在全国海关系统中开发出《保税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国海关推广,作为H883保税子系统开发应用样板;1994年,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正式投用,结束了手工填写报关单的时代;1995年,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实现全关区联网通关作业自动化管理。展区内,像砖头一样厚的IBM笔记本电脑便是海关从信息化向系统化迈进的见证。
2001年1月8日,全国海关第一台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检查设备在汕头海关驻港口办事处投入运行,查验方式从简单人工作业转而依托科技手段管理;2003年,港口办启用H986组合移动武集装箱检查设备;2005年,汕头海关与粤东五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启动粤东电子口岸,实现粤东地区“大通关”。
这一台台科技设备在汕头海关陆续使用,提高海关业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和通关效率,使得海关监管效能得到提高。近几年,汕头海关持续加强科技投入,2017年成立机检审像中心,采用“跨隶属海关集中模式”开展H986联网集中审像工作,从机检扫描成像到完成集中审像放行,大约只需5分钟时间,查验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制度创新为企业减负增效
海关通关大提速,一方面有赖于科技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制度创新的结果。1987年4月,汕头海关率先在全国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工作中引入信誉管理理念,评定“信得过企业”荣誉称号,为高资信企业提供便捷通关服务,此做法得到全国海关的推广。
2013年,汕头海关制定实施《汕头关区AA类企业通关便利措施》,AA类企业作为最高类别守法企业,享受到更多进出口通关便利,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实现更快通关,降低物流成本。
2017年,汕头海关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顺畅对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单一窗口”改变以往安全准入手续和税收征管手续都被压缩在口岸通关的狭小时空、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过长和海关内部管理“中梗阻”等现状,使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全国是一关,一关通天下”的便利。
同年,汕头海关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澄海玩具税号简化归类调研和澄海玩具企业现状调研,提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玩具商品的12个税号简化合并的议题,于10月17日获财政部审批同意并被国务院税则委员会采纳,玩具商品税号从12个减到7个,全国玩具出口企业将因此获益,汕头海关此举得到地方政府、企业及玩具协会的高度赞誉。
2018年4月,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实现关检融合。汕头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对原报关、报检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共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统一了国别(地区)、港口、币制等8个原报关、报检共有项的代码,将原报关、报检74项随附单据合并整合成10项,102项监管证件合并简化成64项。此后,企业只需要登录“单一窗口”界面通过一次整合申报就可完成,企业需要录入的数据减少50%,工作量减少了50%。
今年来,汕头海关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开展“互联网+海关”改革,推进通关作业“去繁就简”,通过简化作业环节、压缩审批流程、创新作业模式,简化掏箱等作业流程27项,着力解决监管过程中流程繁琐、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杜绝“重复作业”,为企业减负增效。随着海关全面启动《海关专用缴款书》企业自行打印改革,汕头海关通关实现全部单证无纸化和全流程线上办理,让外贸企业更加省事省时省钱省心,获得企业家们的一致好评。
数读
汕头海关
打击走私“成绩单”
1打击“洋垃圾”走私
2017年查获“1701”特大固体废物走私案,是海关总署公布2017年十大缉私案例之首。2018年查获“1801”走私固体废物案,是“蓝天2018”专项行动中的典型案例。
2打击濒危物种走私
2006年、2009年、2013年,分别在海上、旅检、邮递渠道查获三宗走私进口象牙案件,查扣走私象牙1.985吨,案值2.6亿元;2018年查获“307”走私鹦鹉等珍稀鸟类动物入境大案,查扣涉嫌走私进口的鹦鹉蛋383枚,各类珍稀鸟类动物474只。
3打击农产品走私
2016年,一举破获“1501”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棉花大案,案值8.31亿元,涉税额3.06亿元。
4打击重点涉税商品走私
成立以来共查获成品油案件1715宗,案值3.95亿元,涉税1.03亿元。2013年成功查获了“1301”走私皮草大案,案值达85亿元,涉税20.2亿元,是当年全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宗走私案件。
5打击涉枪涉毒走私
2007年连续查获3宗旅检渠道行李夹藏走私毒品大案,查获海洛因6263克;2013年查获1宗人体藏毒走私案,查获海洛因699克;2016年,查获走私新型毒品恰特草330公斤;在“国门勇士”缉枪专项行动中,查获刑事案件2宗,行政案件5宗,狠狠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
■特写
让企业享受海关改革“红利”
通关快一些成本低一些
宜华生活是汕头土生土长的企业,自1987年从澄海一家木制加工小厂起步,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宜华的发展足迹,见证了汕头海关在改革开放中的不断演变。
宜华生活总经理助理王维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0年,最初曾作为报关员负责与海关对接等业务。他说,汕头海关从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一系列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加强了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并推出了守法企业给予通关便利,失信企业给予惩戒,使进出口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和守法经营。
近几年海关推行无纸化报关,并推出自报自缴、电子支付、无纸保函、汇总征税等税费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方便实惠。王维咏说,以前办理海关业务需要到多个现场排队,现在申报、缴税、放行这些环节都能在网上一键搞定,“对企业来说,报关即时性和便利化是节省企业通关成本的关键。”
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大背景下,宜华生活也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以前,我司如果要通过别的关区进口原材料,必须到该关区的现场去申报。在实行通关一体化之后,我们在汕头本地就可以向全国的口岸海关申报,既方便又省时。”王维咏尤其提到,今年关、检合并后,整体通关速度明显提高,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和各种单证的重复提交,“我们的进出口业务只要单证手续齐全当即办理,当天申报当天放行,出口单证有时快的10多分钟就放行,缩短了通关时间。”
新闻推荐
【人物简介】马琳(第28届、第29届奥运会冠军):辽宁沈阳人,1993年进入汕头市乒乓球学校。1994年在广东省运会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