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商校 我们的40年

汕头日报 2018-12-23 08:00

汕头地区商业学校81级财会班毕业留影

● 陈坤达

那年,当我们背着行囊来到位于外充公的汕头商业学校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太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学校了:四野都是农田,前面不远就是大海,几间低矮的平房就是教室!从汕头市区到学校起码要两个钟头,碕碌尾已是城市的边缘,坐1路公共汽车到珠池要一个多小时,再走40分钟田墘路才能到学校!

环境确实差劲,但在那激情被点燃的岁月,中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81年的汕头刚刚成立特区,我们一批莘莘学子来到百载商埠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此要投身商业战线,未来有多少精彩的时代大戏等着我等去演绎,心情是激奋的,我们对前程充满憧憬。一群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在“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歌声中度过两年难忘的青春岁月,充实而饱满,这是一个大时代赋予我们的集体意识和性格。

好像没尽情体味,倏忽就毕业了。毕业前夜是个无眠之夜,那是无法言说的惆怅,大家纷纷在毕业册上交换题词,字迹不是平时的散漫笔划,而是认真的情感刻痕。我记得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写了同一句话——普希金的著名诗句:“那过去了的,都已变成亲切的怀恋!”

从四面八方来,又到四面八方去。毕业后我们大多回原籍,进入商业系统,也有少数分配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天各一方,但汕头,始终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对汕头对母校的眷恋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觉近40年过去了!不久前,在几位热心同学组联下,我们又一次在汕头商校聚首了。

今天的商业学校已被包围在现代都市林立的大厦中,外充公——珠池——碕碌尾一线是繁华的市区中心,再不见昔日的乡村景象——当年恋人相拥的田间小路已成梦幻,而校园内都建成高楼了。幸好还留着当年的教室小平房,还有熟悉的磨砂玻璃黑板。不知是谁提议:“我们到原来的座位坐一会吧!”一阵嬉笑,我们找到位置坐下。教室外,师弟师妹们看戏法一样围在四周,一脸诧异——多年以后,他们会拥有同样的心情的。

只要师生、同学情谊在怀,只要心存感恩,母校不单在原址,更在心中、在灵魂最宁静之处,随时随地,超越时空。过去了的,都是亲切的怀恋!

回望这40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40年,是大潮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建设的时期。40年,是一个人全部的工作岁月,我们有幸把青春奉献给了这个时代:有肩负重任、开创了一个单位的新局面;有下海弄潮、声名鹊起;有青云得路、从政从艺;也有默默劳作、甘当人梯,各自造就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尽管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考量,这些算不得惊天动地,但从我们自己的角度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作为时代的一员,我们努力了、奋斗了,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平台,使我们能迅捷地与世界对接,感受与世界一同前进的快乐。

而我,几经周折,成了一个摇笔杆子的。误打误撞,成为市文史研究员,忝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也正因为这些经历,使我对时代、对我们自身有了更深切的思考和体会,能冷静地观察和分析时代与人的关系。

我突发奇想,我要走访所有的同班同学,了解每一个人40年的故事,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这一代”人的特质——所有悲欢离合、得失事功。我无数次与老同学彻夜长谈人生、理想、子女、家庭以至家国、时代,我的笔记满满当当,一本又一本。我被同学们的故事震撼了,情感被强烈感染,是的,眼泪、欢笑、鲜花、失落,都属于这个时代,尽管各人生活轨迹不同,或平淡、或闪光、或曲折,不一而足,但大家内心深处依然是昂扬和不屈的。我们已不再年轻,然而仍有再出发的雄心——或许是一种被时代点燃的激情。我似乎悟到,改革开放的意义,本质上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把人的活力、自信和风华释放出来,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汇聚起来,构成时代的精彩,熠熠生辉。

在这些访谈中,我选取了40位,准备用《四十年的四十人》为书名,整理出版一部纪实文学,从我们的视角来回望改革开放的40年,表达我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对世界、对族群的责任。当然,我们都是小人物,但世界是多元的,或许小情感和平凡的际遇更能体现时代的本色。而作为人生和事业的出发地,汕头,商校,是我们不变的底色。

永远的汕头,永远的汕头商校!

新闻推荐

第十届汕头音乐周开幕 优秀青年音乐家精彩献演

本报讯(记者林蓁摄影报道)12月21日晚,由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主办,市音协青年音乐家学会承办的“新时代·新乐章”优秀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