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战士林跃芹: 接过父亲的枪为百姓保平安

江门日报 2018-12-22 06:22

林跃芹一家。采访对象供图

口述:林跃芹整理:朱磊磊

我叫林跃芹,1990年出生于广东澄海的一个军人家庭,2009年应征入伍,2017年来到江门边防支队。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选择了入伍从军,一路走来,我都是在追随着父亲的足迹。而如今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东风,我将接过父亲的枪,守护侨乡百姓,书写属于我的新故事。

跟随父亲走上从军路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对于我,有一个军人父亲并未给我带来什么优越感,更多的是亲情的忙碌与疏离。每次想见他总是匆匆离去,深夜待他归来时我已入睡。现今仔细回忆,可以说在我十岁之前,父亲都很少回家,也从来没有一起在家看过春晚。特别想父亲的时候,妈妈会带着我去三四十公里外的部队跟爸爸团聚。

印象中父亲一直都保持着他当兵时候的样子:笔挺的军姿,厚实的肩膀,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还有那一本正经的脸。岁月能让他鬓角微霜,却磨不去那流淌在骨子里的那军人的鲜血,透过他正直坚毅的眼神,一直指引着我不断成长。

父亲于1981年入伍,属于广东第一批边防兵,提干后到广州花县(现为广州市花都区)参加教导大队的建设工作。由于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父亲只能与他的战友一起,一边学习训练,一边建设生产,用一砖一瓦亲手建设教导大队。

2009年,我毕业后离开了象牙塔,受父亲影响应征入伍,期间我三次前往花都训练基地担任带训工作,看着如今全广东最大的边防训练基地,我知道这里承载过父亲多少今曾与共的梦想,对父亲的峥嵘岁月增添更多敬意。

成为侨乡边防民警

2017年,我来到台山汶村派出所,成为一名普通外勤民警,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没想到的,现实却给我狠狠泼了一盆冷水。在辖区里,村民大多用地方语言沟通,由于语言不通,我无法与辖区群众进行正常交流,我第一次因为语言差异而吃闭门羹。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也向父亲诉过苦,父亲听完我的抱怨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管去到了哪里,都要主动融入到当地群众中,融入到当地环境中去。”父亲的一番话敲醒了我,也让我有了新的动力。

为尽快打开僵局,我主动拜访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走访村干部、向所里经验丰富的民警学习当地方言,通过聊天聊出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群众不再刻意回避和拒绝我,而是慢慢开始接纳我。几年的锻炼与认真学习,让曾经为语言不通而苦恼的我面对矛盾纠纷的调解也逐渐得心应手了起来。

两年时间过去了,在这1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辖区再偏僻的小道上都有我的足迹,我现在已经能说出村里有几户人家、都有哪些人,我也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辖区内的群众见到我后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开展工作愈发从容,父亲知道后也很欣慰。

回首往昔,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因此有机会能亲眼见证、亲身参与江门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设,这是我的荣幸。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与父亲共同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如今父亲在家乡继续发光发热,而他对我的谆谆教导也激励我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侨乡大地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军旅篇章,为建设美丽侨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打砸工厂 暴力讨债 澄海警方打掉一个恶势力犯罪团伙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经缜密侦查和精心部署,打掉了一个以恐吓、喷字、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