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特区使命重燃改革激情 以新作为新担当推动二次创业 汕头:勇立潮头再出发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省尾国角的汕头,“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书写了壮丽的时代史诗。
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无疑面对着一个时代之问: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启航新时代,在新征程中体现特区使命和担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市委书记方利旭反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顽强作风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定位,补齐“三大短板”、突出“四个重点”、打造“四大平台”,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汕头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擦亮新时代经济特区牌子
特区因改革而生,汕头因特区而兴。在新起点上实现特区“二次创业”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唯有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的指示精神,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正确方向,才能将汕头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当前,汕头正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力,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切与珠三角、港澳地区的合作,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紧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打造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加快推进机构改革,主动对接省赋予汕头行使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在内外贸、投融资、出入境、金融财税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的创新性举措;同时对标国内一流、全球前列,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既抓硬件环境,又抓制度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接轨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特区使命,才能重燃改革激情,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好开拓者,当好实干家,将各种优势和机遇兑现为改革发展的澎湃动力。作为因侨而立的经济特区,汕头敏锐捕捉到新时代华侨工作的契机,高标准建设华侨试验区,以“侨”为“桥”连接世界先进生产力,力求最大限度把侨的资金、技术、管理、人脉等优势和资源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增添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汕头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一大短板。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发展极,已成全市上下的共识。
上个月刚刚授牌的省实验室,正着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更好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的导向作用,打造开放性、互动型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平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汕头市把准产业发展导向,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推动玩具、服装等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活水帮助上市企业纾解股权质押困难,在政策、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上市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最根本的是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得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否得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否得以更大程度地实现。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汕头市坚持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加快构建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教文卫中心,不断提升集聚辐射功能和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发展。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汕头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练江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五清”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非法排污,以决战决胜之势坚决打赢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平衡协调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汕头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所在。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汕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全力拉高标杆、补齐短板,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汕头市积极抓好“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兴产业、强组织”各项工作,打造“四好农村路”,大力改变农村面貌,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进程中,江湾新区的规划建设无疑是点睛之笔。作为潮汕地区未来发展的几何中心,拥有保护良好的岸线港口资源,是拉开城市骨架、再造一个汕头、带动汕潮揭城市群整体跃升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样板。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底色。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守护好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持续推进创文提质升级,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真正让文明融入城市的血液里。深入推进法治汕头、平安汕头建设,切实把汕头打造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加强党的建设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振“精气神”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
在新的起点上“二次创业”,汕头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气概提振精气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带队伍强基层、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同时,还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执行力、创造力,要弘扬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气魄,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善啃硬骨头,敢于直面各种困难矛盾,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问题解决,把事办成。确保党中央、省委政令在汕头畅通无阻,确保市委确定的思路目标得到不折不扣执行,以工作业绩说明问题、展现才华。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历史耐心,汕头才能在“二次创业”的路上跑出加速度,跑出新纪录。
使命当前,重任在肩。奋进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扬帆再出发的汕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陈静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康洁)记者近日从汕头海关获悉,今年1至11月,粤东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和汕尾市,下同)累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