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家长频频受骗 增强防范意识 保证家长学生沟通顺畅
汕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宣传科民警为汕大师生上反诈骗安全知识课。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从汕头大学获悉,该校有几名学生家长遭遇校园诈骗,诈骗分子多次以汕头大学与哈佛、清华等高校合作为由欺诈家长,更有甚者被骗上万元。对此校方表示,学校从未有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合作的培训交流活动,请各位学生及家长保持警惕,谨防受骗。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打击网络诈骗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随着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网络诈骗似有卷土重来之势。这一回,骗子们把目光转向学生家长,利用家长们对子女的关爱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漏洞,实施精准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实际上,关于反诈骗的宣传知识并不少,民众心中也已建立一定的防范心理,为何仍有家长频频上当受骗?高校学生及家长们该如何防患于未然?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文/南方日报记者余丹实习生蔡静灵
案例
孩子声称参与“培训课程”急需汇钱
“小孙(化名),我跟你对一下,汕头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联合项目学费6.9万元,你看看你爸让我转账的账户号有没有弄错啊?”
10月24日下午5点多,2017级商学院的孙同学和往常一样在宿舍里学习,突然接到了老家姑妈打来的电话。听完姑妈的描述,小孙一惊,连忙解释:“这是骗子,千万不要转!”
原来就在姑妈打来电话的前2个小时,小孙的妈妈收到了自己“女儿”的QQ好友申请。由于昵称便是女儿的大名,孙妈妈没有多想就通过申请。“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手机不小心掉水里了,现在还不能开机。”还配上了“大哭”的表情,像足了女儿日常的语气,孙妈妈毫无防备就相信了。
随后,“女儿”开始进入正题,发给家长一张盖有汕头大学公章的《哈佛大学培训公告》,称自己想报名其中的三门课程,每一门课程费用是2.3万。孙妈妈当即发起视频请求,“女儿”立即挂掉,称自己正在上微机课,不方便视频。
“我想了几天,考虑费用的问题担心你不同意,可是我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QQ聊天中,女儿表露出自己上进好学的一面,孙妈妈没有多想,况且“商务英语、计算机、经济管理”三门课程简直是为读商学院的女儿量身定做的课程,她当即应允报名。
得到了肯定答复,“女儿”让孙妈妈与学校负责人“曾主任”联系,这位“曾主任”在《哈佛大学培训公告》署名处曾出现过一次,家长马上与其通话,报了三门课程。电话中,“曾主任”催促家长赶紧报名缴费,并强调“名额有限”。
孩子学习的事可耽误不得!一向谨慎的孙妈妈来不及多想,马上给打电话给丈夫,让他按照“曾主任”的要求汇款给“学校”账户。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QQ那头的“女儿”开始急促起来。“爸爸去银行了吗?”“姑妈用网银转了吗?我着急。”“妈妈你抓紧时间,我真的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每隔几分钟,“女儿”不断催促着家人。
所幸,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小孙的姑妈发现汇款账户号是个名为“潘登”的私人账户,于是留了个心眼,立刻给远在汕头读书的孙同学打了通电话,这才避免了一场骗局。
追溯
曾有家长被骗走上万元“培训学费”
无独有偶,就在孙妈妈险些遭遇诈骗前,10月10日,2017级法学专业黄同学的家人也同样收到了诈骗分子一模一样的短信。相似的套路,不变的“精髓”,连哪里来的另一个手机号发短信都没有解释交代,诈骗分子直接进入正题——声称“手机进水”,以及渴望参与汕头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合作项目”。
这一次,诈骗分子似乎没有掌握到黄同学更加精确的信息,关于哈佛大学的培训课程描述,笼统地提到有关金融、英语、政治、国贸、军事、教育,以及黄同学所学的法学专业。同时,诈骗分子称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培训机会”,“报名截至中午十二点”,“仅剩两个名额”。
由于黄同学刚在网上给姐姐转账,转眼姐姐就收到骗子发来的“手机掉水里”的信息,并且称呼姐姐为“妈妈”,这一破绽满满的谎言被黄同学的家人轻易拆穿。
但并非所有家长都能避免骗局,2017级新闻学院的顾同学,其家长便被诈骗分子骗走了1.52万元。事情还要追溯到去年,当时正在上课的小顾看到了手机上妈妈的来电提醒,她没有立刻接听。下课后,妈妈一句“钱收到了吗”直接让小顾蒙了。
一问才得知,骗子通过QQ分别佯装自己和汕大的辅导员,以清华大学教授来汕大宣讲为由,说自己要报一个数学和英语的班,竟然骗走了家长上万元。小顾妈妈也曾试图拨打小顾的电话确认,但由于小顾在上课没有接听,时间紧迫,家长来不及再问便直接转钱了。尽管小顾第一时间让妈妈报警,也立刻和银行取得联系,但时过半年,这笔钱至今仍未追回。
回想此事,小顾说,其实骗子的语气和她一点都不像,并且她和妈妈也甚少用QQ聊天,一般都是用微信交流。但骗子同时操控两个QQ号,在“小顾”和“学校辅导老师”的“身份”之间无缝衔接,令人信以为真。最终,把孩子学习作为头等大事的小顾妈妈,就这样上当了,1.52万元的“学费”打了水漂。
关注
学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及社会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隐患。这三起案例中,诈骗分子对受骗者的信息可谓了如指掌:全名、就读的大学、专业、课程。
小顾和小孙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加了各式各样的家长群。骗子往往会把昵称或申请添加好友时的验证消息改成孩子的全名,或者直接黑入家长的QQ添加骗子的QQ号,再改其备注。小黄猜测,自己在高考后曾到填报志愿的机构咨询,并填写了许多个人隐私信息,而自己当时所填写的正是妈妈和姐姐的手机号码,信息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泄露。
小孙和小黄将自己的遭遇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上,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收到诈骗信息的不止他们,全国各地的许多同学,也收到了同类型的信息。
尽管,201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明文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但在信息过于丰富的时代,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保障仍亟待增强。
提醒
警惕来源不明、要求汇款的信息
诈骗分子多次以汕头大学与哈佛、清华等高校合作的名义欺诈家长,笔者就此事从汕头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了解到,汕头大学从未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的合作培训交流活动。
汕头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的黄汝干老师称,汕大境外交流项目的实施,从学生选拔、派出、境外管理、返校都有一套严格、完整的流程。国际交流合作处、各学院会在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布项目信息,报名或选拔通知都会附上相关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
一般来说,需要缴交学费的交流项目如赴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境外交流项目,都是由学生拿到录取函之后,自行将学费汇入国外学校,汕头大学不会经手相关学费。黄汝干建议,学生可以在学校办公自动化上查看相关项目信息,遇到类似问题先咨询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或各学院国际项目办公室负责老师,不可轻信任何无来源、无保障、无可信度的“公告”。
汕头大学法律系田志荣老师认为,该案以及前两起案件的行为人伪造汕头大学公章进行诈骗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应当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田志荣建议,家长得知受骗后第一时间应保存好银行凭证和聊天记录,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缴诈骗分子诈骗所得,挽回家长们的损失;如果未能追缴或未能全部追缴诈骗所得,家长们还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分子赔偿相应的损失。
此外,对于这类专门利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望子成龙的心理,针对在校大学生家长实施诈骗的行为,田志荣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源头上要做到家长与在校大学生相关信息的保密,不可轻易泄露身份、学业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其次,要做到家长与在校大学生沟通顺畅,确保交流的信息是双方的真实意图,骗子的谎言就能不攻自破;最后,家长与在校大学生都要时刻保持较强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骗局就不会重演。
笔者也采访了长期从事招生工作、曾经先后在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担任过招生办主任的曾锐,他提醒学生和家长要加强警惕,邮件、微信、QQ、短信、电话等各种联络方式都有可能接到骗子的诈骗信息,对于来源不明的、特别是涉及隐私或利益的信息,千万不要轻信。
■链接
汕头民警教你反诈骗
2017年以来共紧急止付涉电诈案近500起
日前,汕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宣传科民警走进汕头大学,为该校商学院学生上了一堂反诈骗安全知识课。活动中,来自反诈中心的民警引用大量真实案例,结合办案的实战经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分析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突出类型,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识骗与防骗技巧。
据汕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该中心共紧急止付涉电诈案483起,成功止付冻结涉案银行卡809张,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969.96万余元,劝阻潜在受骗事主5179人。
警方表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刷单类诈骗、冒充购物客服诈骗等。骗术虽然五花八门,但犯罪分子通常就是利用受骗事主以下五种心理而受骗:一是贪财、好占小便宜或者是赚钱心切的心理;二是担心自身财产安全的心理;三是担心人身安全或者个人隐私的心理;四是网上购物、银行转账时的疏忽;五是对熟人求助、官方机构不设防的心理。
那么,针对这些骗术,该如何防范?
1.公检法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通知
警方表示,犯罪分子会冒充公检法、运营商、通信管理局或快递客服工作人员,以事主涉嫌犯罪或身份信息泄露为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对其恐吓洗脑,诱骗事主转账汇款或套取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为此,警方表示,公检法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事主已涉案;公安机关不会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发送通缉及作笔录,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警方特别强调,切勿向任何不明来电、QQ或微信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此外,电话前加有“00”“+”等数字或符号的,通常是诈骗电话,大家接到类似电话要留一个心眼。电脑、手机中可以安装安全软件,能够有效拦截钓鱼网站;安卓手机用户切勿安装不明来源APP。
2.刷单涉嫌违法不可参与
刷单类诈骗在近几年也频频发生,犯罪分子会通过各大网站发布招聘兼职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提高网店信誉或成交单量为由,要求事主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并承诺在购买后给予佣金并退还本金,诱骗事主进行汇款转账。
对此,警方提醒,刷单本身涉嫌违法,不可参与;其次,“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轻信任何“高额回报”、“坐在家里赚大钱”的广告宣传;对于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购物、兼职、刷单等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保障金”“押金”“海关费”、刷单超时无法返还佣金等均为骗子的话术,不要轻信。
3.不点击陌生来源二维码和链接
冒充购物客服诈骗也是骗子们的常用伎俩。他们利用事主经常网购的经验,称其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要给事主退款,同样是发送二维码或网址链接给事主,要求事主扫描二维码或进入网页填写相关银行卡信息。事主一旦进行操作,就会造成资金损失。
类似的骗局手段还有诈称“快递丢件”,以快递公司客服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再以无法申请退款一步步诱导受害人进行转账或贷款。
民警提醒,正规电商网站购物不存在购物单丢失、订单有问题、系统故障等情况,如出现问题请直接与平台客服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信所谓的购物网站客服电话。
鉴于近年来网络转账非常便利,民警强调,涉及到转账、汇款时,务必警惕,一定不要随便进行转账操作,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对于陌生人发送的手机链接和二维码,一律不点击、不扫描;领取优惠券、代金券时,要注意网址真伪,对需要登录的,谨防账号密码被盗。
文/南方日报记者余丹通讯员/彭深
新闻推荐
汕头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队伍同步作战 大力整治市容“六乱”现象
本报讯(记者林彦恂)市容市貌代表着城市形象,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自汕头市开展创文强管工作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