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陇田镇华林村以“农业+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荒地变“绿洲” 科学种植占先机

南方日报 2018-12-04 07:01

走进合作社,瓜果飘香。

绿宛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45亩蔬菜大棚。

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的华林村,有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走进这里,菜地一望无际,瓜果飘香四溢,美丽的农业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前来休闲体验的客人。但谁也无法想象,仅仅几年前,这里却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荒地。

与国内众多农村一样,华林村从荒地变“绿洲”的蝶变,同样离不开乡村最大的财富——农业。几年前,陇田镇的“乡土专家”张诗贤发现了这片荒地,在各方支持下办起了种养合作社。如今,这片1000余亩地的蔬菜基地,不仅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更将华林村变为当地一处休闲农业旅游点。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这一背景下,华林村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农业发展?在种植和经营方面,合作社又如何带动农民增收?笔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文/图杨立轩

海边荒地蝶变蔬菜基地

华林村的蝶变,要从2012年说起。

当时,村内位于青屿湾海滨荒沙滩的一片荒废已久的土地,进入了张诗贤的眼中。

张诗贤是潮南区陇田镇华林村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多次参加省、市、区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能熟练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并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农作物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

“因为我一贯从事农业,看到这一片荒地一直闲置,觉得十分可惜。”张诗贤觉得这片土地可以加以利用开发,于是他灵机一动,发起100余户农民成立汕头市绿宛种养专业合作社,并租赁了这片土地干起老本行——开垦土地,改良土壤,发展蔬菜种植基地。

为了让种植方式更加科学,张诗贤邀请了白沙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和潮南区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探。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蔬菜栽培方式,采用机械取用水自动喷灌的设施化栽培方式,配套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农药残留检测、产品责任追溯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菜地旱涝冋题,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与产量,还减轻了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综合效益。

经过几年发展,华林村这片原本荆棘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荒沙滩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绿洲”。农田基本建设达到标准化要求,田间排灌渠系统基本成形,机耕道路网络初具规模,全面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喷灌。

打造生态观光旅游热点

胡萝卜、黑番茄、大白菜、春菜、包菜、空心菜、苦瓜……在绿宛种养专业合作社,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水果随处可见。张诗贤说,如今这片1150亩的蔬菜基地,已拥有了45亩蔬菜大棚,种植着大白菜、包菜等近20种蔬菜和10余种水果。

规模不断扩大,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带来了收入增加。据介绍,合作社不仅“救活”了荒地,还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了村里的1000多户农民,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拓宽销路,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7年,合作社年蔬菜产量达到5500吨,年经营销售额1008万元。

与此同时,合作社蔬菜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注册了“青屿湾”商标,并建设蔬菜大棚40亩,引进良种,科学种植,发展反季节作物生产,突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限制,使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除了发展农业,近年来合作社还致力开拓“农业+旅游”的发展新模式,依托蔬菜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和农家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这片昔日不显眼的荒地,如今不仅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热点,还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菜篮子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型示范中心、市级示范合作社、省级互联网+现代农业试点项目单位、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区级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外面优秀的技术和经验。近期我就到省里的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技术。”合作社理事张嘉铬说,接下来他将把学习到的理念运用到合作社,把合作社打造成种植采摘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示范点、精品农业。

新闻推荐

收受红包礼金一律就地免职 市作风办对潮南区医德医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本报讯(记者魏青通讯员郝卓峰)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卫生系统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近段时间来,全市各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