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城市故事 传递汕头温度 两座标志性城市雕塑《恩》和《自然之门》创作者谈雕塑背后的情怀
《自然之门》成为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点”
《恩》雕塑传递感恩文化情怀
李闻海
郑少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孙欣欣 林奕莎
记住一座城,往往是从城市雕塑开始,如救世基督像之于里约热内卢,又如大卫像之于佛罗伦萨。在汕头人生长于斯的城市里,“捡到一分钱”“三身人”“金凤坛”等雕塑已成为“70后”“80后”等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今天,又有什么城雕能够成为新一代汕头人乃至今后的时代印记呢?近年来,汕头新添了不少城市雕塑,坐落于东部儿童公园的《恩》和南澳岛上的《自然之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座雕塑。
上周日,汕头合胜读书会邀请了两座雕塑的创作者李闻海和郑少文,以“汕头,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从两座城市雕塑讲述汕头故事”为主题,与汕头市民观众分享了各自的设计理念以及雕塑背后的情怀故事。
李闻海 两段弧线“因心而恩”
去年12月26日,汕头市儿童公园揭幕落成一座名为《恩》的花岗岩雕塑,作品高8.5米,重约300吨。雕塑的一面是一位怀孕的年轻妈妈,她以手轻抚隆起的肚子,脸上流露出自信而骄傲的神情;另一面则是刻画了一位手持拐杖、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脸上皱纹沟壑密布,岁月压弯了她的腰,令人肃然起敬。创作者李闻海(号“砚峰山人”)是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潮州砚峰书院·淡浮院山长,他谈起自己创作该尊雕塑的灵感源泉,来自于20多年前一次出差坐飞机的经历:飞机遇到气流颠簸不已时,李闻海无意中发现,一位弯腰为他捡东西的空姐竟是位孕妇,让他不禁心生怜惜和敬重。回到汕头后,他创作了一幅简笔画,用两条弧线勾勒出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并题字“妈妈把青春留给我,把岁月留给自己”。李闻海说,雕塑《恩》正是以这幅画为基础创作的。
周日合胜读书会的现场,李闻海在分享之前别出心裁地播放了一段泰语版的《百善孝为先》微电影,视频讲述了一位老师每天带着老母亲去课堂上课,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而向学校投诉。有一天老母亲走丢了,急得老师到处疯找,学生们纷纷自发帮老师寻人,原来老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担起每天照看母亲的责任。影片结尾,老师在学生帮助下找到走散的老母亲,母子紧紧相拥,终于让家长们理解了老师的做法,懂得感恩母爱。短片犹如一枚“催泪弹”,让在场的许多观众感动得湿了眼眶。
“全世界所有的人,出生后学会的相同发音的一个字,都是叫‘妈妈’。”李闻海缓缓出场,解读了其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对母爱的理解。他认为,潮汕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核就是一种感恩文化:潮人有着最独一无二的报恩方式——江山易姓,古代韩愈被贬潮州八个月,人们建韩文公祠纪念他的突出贡献,把笔架山改名“韩山”,将鳄溪改名“韩江”。“为什么称祖国为‘母亲’,家乡的河叫‘母亲河’,读过的学校叫‘母校’?这些都是对感恩最贴切的表达。”李闻海表示,如泰国正大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到广东投资,因为创始人家乡便在汕头,众多海外华侨回乡捐赠公益项目、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归根结底同样也是一种报效祖国的感恩情结。
郑少文 在“自然之门”之下敬畏自然
另一座新城市雕塑《自然之门》,矗立于汕头南澳岛青澳湾畔北回归线广场上,本身是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也是迄今中国境内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自建成之日起,《自然之门》就备受欢迎,如今已成为网络、朋友圈热度极高的“打卡点”,人们喜欢依托该雕塑的不同角度,拍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创意自拍照,并加以晒图传播。创作者郑少文本人笑称:他每天都会收到朋友们发来的各种与“自然之门”合影的奇葩照片。
郑少文是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常务理事、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设计师联盟副主席,他的《自然之门》设计理念涵盖了天文观象、海洋文化、生态环保、儒道哲学等诸多领域,让人叹服不已。据郑少文介绍,雕塑本身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而每一个部位的建筑尺寸都隐藏着特殊的数字“密码”,具备着科普意义,比如:短悬臂长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长悬臂长6.22米则对应夏至6月22日;门的宽度9.23米对应秋分9月23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两边门柱形成的夹角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26′……
郑少文特别强调,《自然之门》中间的地球造型,有别于传统艺术化对陆地的凸显,反而以立体线条刻画出占地球71%面积的海洋,“凸显海洋对生命之意义,希望唤起人类对海洋的敬畏,更对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提出警醒。”郑少文说。
“这座城雕,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标志,它可以看、可以玩,它是一本书可以读,它提醒人们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格物致知,法天正己。”郑少文最后的话意味深长。
专家点评
把住文脉的城雕让城市更有温度
巧合的是,两座城雕的创作者竟都并非专业雕塑家,李闻海是一位儒商,从事文化研究,郑少文则是知名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创作雕塑都算是“跨界”创作。那么,在专业人士眼里,他们的雕塑作品是怎样的呢?
在活动最后的嘉宾访谈环节,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陈志民和李昊宇两位教授应邀上台,分享了自己对《恩》和《自然之门》两座雕塑的专业剖析。李昊宇副教授高度肯定了两座雕塑的艺术性,如《恩》采用了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雕塑语言,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表现了潮汕“姿娘”之雅、母亲之辛劳,而雕塑的大部分仍旧用两条抽象的弧线予以表现,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城市雕塑是立在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代表了所在城市的文化。”陈志民教授认为:“这两座雕塑都是我们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它们把住了这个城市的文化脉搏,使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4至25日,由汕头市体育总会作为指导单位,汕头市击剑协会主办的2018至2019年粤东击剑积分赛第一站的比赛在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