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让城市更有温度

南方日报 2018-11-29 07:14

郑少文巧用建筑语言表达自然现象,图为别具一格的海洋纹理线。受访者供图

雕塑《恩》坐落在汕头儿童公园内。杨立轩摄

《自然之门》的创作者郑少文认为,城市雕塑是一本“可以读的书”。受访者供图

雕塑《恩》的创作者李闻海希望,让更多人从心底感受伟大母亲的无私大爱。受访者供图

雕塑《恩》是在平面作品的基础上,开展立体雕塑的再创作。杨立轩摄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自然之门》,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姿态。受访者供图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外在呈现,它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记载并延续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更加温暖这座城市。

近日,合胜读书会以“汕头·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从两座城市雕塑讲述汕头故事”为主题,邀请了汕头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城市雕塑——《恩》和《自然之门》的作者李闻海和郑少文,与读者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雕塑背后的情怀与故事。●文:叶彤

雕塑《自然之门》作者郑少文:

“城市雕塑是一本书”

“作为城市的一个公共雕塑,更希望的是游客能够自己去理解这座雕塑的内涵,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这座城雕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标志,它可以看、可以玩,它是一本书可以读,它提醒人们去思考,提醒人们要格物致知、法天正己。”雕塑《自然之门》作者郑少文说道。

《自然之门》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南澳县青澳湾北回归线广场,是中国迄今建成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巧用建筑语言表达自然现象

《自然之门》雕塑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每一个建筑尺寸都有它的特殊意义所在。两根柱子都有悬臂,短臂长3.21米,长臂6.22米,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9.23米,球体离地面12.22米,四个数字刚好对应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日期,四季生生不息的含义完美呈现,同时也呈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而两根柱子的夹角刚好是23°26′,正好是北回归线的纬度,底座两层方台形成中文“回”字,表意北回归线和呼吁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之心的“回归”。中国人向来注重“回归”,中国人提出天人合一,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在强调人跟自然的和谐。

“北回归线横穿的国家、地区,各地对这个地理位置所产生的天文现象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差异中体现着地域特色。北回归线是自然的天文现象,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应存一颗敬畏之心,所以我将设计定位为"自然之门"。”郑少文说道。

当记者问及为何选用海洋纹理线条去表达《自然之门》的球体时,郑少文告诉记者,“我们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只有29%的面积是陆地。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地球可以说是水球。呼吁人类保护海洋,水是生命之源。南澳岛也是海岛,跟海息息相关。警醒人类要小心海洋灾难,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不断升高。这种特别的方式更能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视觉效果。”

自然之门也可以称作“科普之门”,它的设计融合了天文现象和常识。在不同的角度观看,会显示出不同的气势,在不同的光影下,也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汕头拥有两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而经过汕头时,却是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说,汕头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郑少文介绍道。

郑少文说,汕头拥有两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一座就是《自然之门》,象征大海,还有一座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鸡笼山南麓,象征陆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北回归线经过汕头的区域,一半在海上一半在陆地。如果汕头拿北回归线来做文章,那是有很多本土特色文化可以挖掘,且可以做得非常优秀。”

郑少文向记者展示了《自然之门》的基座平面图,“其实这个就是太极图。两个鱼形图案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圆。这其实是一种启示:世间万物的形成,是因为有阴有阳,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阴阳的平衡,才让我们可以生生不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日常中如一些数字,它也是代表着阴阳,如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古人很早就告诉了人们,四季万物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希望人们不断向大自然去寻求真理,从大自然中去学知识,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

“城市雕塑应该是"活"的”

有人提到标志性的雕塑,应该是每个角度看都一样。但是郑少文却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它应该是活的。既然是活的,就不一定需要每个面都一样,在欣赏这个标志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姿态,仿佛在面对面交流。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他多次将这个雕塑进行建模,建模完之后可以在电脑上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不断修改调整,调整到每个角度看起来都有美感。每天的不同时间段,《自然之门》都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用块面去组成这座雕塑,不管是什么样的光线照射到它,它的受光面跟背光面是非常分明的,这也是运用到阴阳和谐的理念。

现如今,《自然之门》已成为潮汕地标和旅游必览的一景,经常有游客前去拍照留念,用照片记录下他们与这座雕塑的故事,述说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雕塑《恩》作者李闻海:

感恩是永不过时的时代精神

“全世界所有的人,出生后学会的第一句话都是叫妈妈”。雕塑《恩》的创作者、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砚峰山人李闻海说道,“母爱是世间永不过时的主题,要让更多的人从心底里感受伟大母亲的无私大爱。”

而,这正是李闻海创作《恩》的初心。

以平面作品开展立体雕塑再创作

设计《恩》的想法,源于李闻海多年前的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当时的飞机十分颠簸,他无意中帮助一位怀孕的空姐捡起落在地面上的物品。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开始思考着可以为这些准妈妈们做些什么。

“当时的我十分爱画画,坐在办公室里会想到妈妈以后老了的样子。于是就用毛笔勾勒出这张水墨简笔画。我用了两条弧线勾勒出女人最美最动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挺着肚子的一条弧线,老的时候弯成另外的弧线;右侧是一位年轻孕妇手扶隆起腹部的侧影;左侧则是一位驼背老妈妈拄着手杖的侧影。这幅简笔画的中间写着一句"妈妈把青春留给我,把岁月留给自己"来赞美天下的母亲。”李闻海说道。

近年来,汕头持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一个汕头人,李闻海一直在想自己能为汕头创文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随后他想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感恩,便以这张平面作品为基础,进行了立体雕塑的再创作,作品高8.5米,重约300吨,并将其送给汕头人民。

城市雕塑《恩》坐落于汕头市儿童公园,雕塑的一面是一位怀孕的年轻妈妈,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肚子,脸上自信而骄傲的神情,让人感觉很亲切。另外一面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手里拿着拐杖,深深的皱纹,弯弯的腰,让人立刻肃然起敬。题字内容依旧是那张平面图上的内容——妈妈把青春留给我,把岁月留给自己。文字乃画龙点睛之笔,点出作品主题——“母爱之恩”。

让雕塑赋予城市别样的温度

“我们把黄河称作母亲河,我们把教育我们成长的学校叫母校,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是出自于母爱的伟大。”李闻海说。

说起“感恩”的话题,李闻海认为,感恩是潮汕文化的内核之一——江山易姓,提到韩愈被贬到潮州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将笔架山改名韩山、建韩文公祠、将鳄溪改名韩江等;正大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回家乡投资……在他看来,感恩是永不过时的时代精神。

“这座城雕的建立也是希望由此激发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对家乡热土的眷恋和感恩,也一定能够带给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温度。”李闻海说。

2017年,李闻海提出捐赠《恩》雕塑,获得大力支持。据了解,《恩》是以花岗岩作为材料,提到为何选择花岗岩,他说道:“它可以保存很久,一万年都可以。”

李闻海介绍,雕塑《恩》开工后,考虑到儿童公园的土地是填海造陆出来的,怕地基不稳,所以一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打好地基。为此,他几乎每周都要抽时间到儿童公园,来察看这座城雕的动工进程。

“这座雕塑还学习了国外雕塑的特色,我们可以在老母亲手杖上看到雕塑的落成日期。虽然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但是再过几十年后,我们如果还可以看到这个落成日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激动之情。现如今每个周末都会有一束鲜花放在这座雕塑前,表达着人们祝福母亲,提醒自己常怀感恩之心。”李闻海说。

新闻推荐

新区建筑工务局开展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全方位“行走大鹏”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

新区建筑工务局行走工地检查安全。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设路线、直奔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现场督办。今年8月以来,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