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练江,从娃娃抓起 汕头一小学开展“保护练江”课题研究活动
实地走访练江流域的小学生与她采集的样品。受访者供图
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学生们以手抄报、漫画、研究报告等方式,与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科学调查体验的成果。受访者供图
■封面纵深
练江被称为潮汕“母亲河”。近年来,练江污染问题得到全社会关注,而民间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18年暑假,汕头市金珠小学在全校开展了“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活动,号召家长与学生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练江的环境现状。
活动吸引了全校学生和家长参加。记者获悉,每个家庭开展的调研都有侧重,有的开展水质调查,有的探索解决方案。开学后的一场研究成果报告会上,这批小小研究员以手抄报、漫画、研究报告等方式,与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科学调查体验的成果。
文/南方日报记者余丹实习生李晓艺
多种方式调研练江上中下游水质变化
对于三年级的吴铄祺和石馨蕾来说,“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是这两个好伙伴共同成长的好机会。经过分工,石馨蕾负责前期污染前、污染中的资料收集、对比整理,实地调研以及实验部分则由吴铄祺完成。
在母亲的陪同下,吴铄祺从练江的上游揭阳市白坑湖出发,经过中游的占陇镇,再到下游海门镇,用一天的时间行走71公里,实地观察了练江周围的环境。但采取水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从上游走到下游,母女俩的鞋子都湿了。
在上游,吴铄祺发现水体清澈,江岸边上却漂浮着许多死去的小鱼。向村民一打听才知道,是钓鱼的人嫌弃鱼太小而扔掉,被鱼钩钩伤了的鱼游不回去而死在岸边。“上游的水污染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小鱼尸体腐烂后的污染。”吴铄祺在报告中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在占陇练江大桥采集中游水样过程中观察到,虽然河体表面清澈,但水面依然漂浮有不少日常生活垃圾;在练江下游海门造船厂附近,吴铄祺取了一桶水,发现水面漂浮着一层油脂,水质明显比上游和中游的浑浊。
从上中下游取得的水样,实际水质差别有多大?吴铄祺母亲通过网上查询,最后锁定了用电解笔、手机APP测试TDS值,用水质电解器做电解实验,“也许这种方式不是最专业最准确的,但是我想对于孩子体验生活也许会更有直观感受。”
“经过测试,可以看出下游的水包含多种可溶性固体,上游的水样明显比下游的水清澈,证明中游、下游的水污染较为严重。”吴铄祺和石馨蕾在报告中写道,这些污染很多都是日常生活垃圾、工业垃圾造成的,而这些垃圾会跟着练江的水流向大海,意味着大海也有可能被污染到。
在调研报告中,吴铄祺如此描写她的感受:“在慢慢变黑的夜幕上,美丽的晚霞出现了,金灿灿犹如一条金龙,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只要大家努力保护练江,黑龙一定会变成白练的!”
“希望人们改变日常生活的的坏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练江、大海以及其他的江河都更清澈,不会受到更严重的污染。”分享会上,稚嫩的童言掷地有声。
家长引导学生思考练江污染解决方案
在课题进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引和配合必不可少。二年级的王思皓在外公外婆的讲述中,对练江污染有了感性的认知。
王思皓的外公出生于潮南,从小饮练江水长大。上世纪60年代,外公就读的学校就在练江边,在外公的记忆里,在练江洗澡是常事,有时候还能捡一些螺回去煮了吃。随着沿江的工厂越来越多,工业污染越来越大,就很少看见螺了。
过去的练江“水清、岸緑,有鱼、有草”,与现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王思皓刚接到这个小课题时,十分茫然。“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家长需要做孩子的家庭"辅导老师"和课题研究的小助手,帮助孩子搜集资料,讲解知识,并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王思皓母亲说,她主要负责上网搜集相关新闻资料,从事水利工作的思皓父亲则讲解关于练江、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基础知识。
在父母的引导下,王思皓结合上学期参加的关于“低碳环保”的国旗下演讲,提出了两方面的措施:争做爱水节水的参与者,从洗手、洗脸等生活小事做起;争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养成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好习惯。他在报告中写道:“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之前对污水处理只是想到如何防止污水排放,虽然对生态修复污染水体有零星了解,但对综合生态修复认识不够。”五年级的肖慧妍在小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到的水体修复想法独树一帜。课题研究中,从事生物医学科研工作的父亲给予她很多帮助。
父女俩在多次讨论后进行了小规模模拟,最后制造出圆柱体生态浮床模型示意图,既能让污染水体充分接触修复生物又不会对水流造成较大的阻碍作用。“水体污染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单纯一种或者几种生物不足以改变和恢复受污染水体的生态。因此需要一个综合的生态修复小岛来完成。”肖慧妍的父亲解释道。
回想起小课题研究过程,肖慧妍觉得有意义,也很开心,“自己对科学越来越有兴趣。同时也认识到要解决一个现实的科学问题,必须不断实践,不断试验,不怕失败,敢于提出新的观点。”
STEM教育实践模式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是金珠小学的办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孩子们的综合发展。2016年,金珠小学成立了少年科学院,聘请科学家陈贺能作为“金珠小学少年科学院”顾问。科学院由校内爱好科学的孩子们组成,内有基于项目学习组成的社团,如3D打印社团、车模社团、智能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等。每年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学校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只要投入实践,就一定能够获得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金珠小学校长纪胜辉向记者介绍,金珠小学是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非常注重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2018年春季起,学校便全面推开“科学种养小课题研究”,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动手做、动脑学、做中学。
“现代生态文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让小学生从小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是学校开展这次课题研究活动的初衷。我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加入,对呼吁全社会共同保护练江,必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意义。”纪胜辉说。
然而练江治理问题复杂,小学生真的能够做出相关研究吗?面对质疑,“保护练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谢馥敏表现出对选题的信心:“在教育资源的选取上,我们认为是非常适当的,孩子们的关注也会带来家庭的关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研究而言,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在练江问题的关注点、切入点也会有不同。”
据介绍,此次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金珠小学采用的是STEM的教育模式。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释,STEM教育模式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有机地融为一体,相比传统方式教育,STEM教育模式更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谢馥敏老师说,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性等等。
“教师和一些家长从活动一开始就注意引导孩子细心观察记录,学会搜索证据,收集第一手资料回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和提出治理方案等方法,为中小学科学课教育树立了榜样。”陈贺能对该课题研究活动赞誉有加。
除此之外,课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不少家长在此之前并没有关注过练江污染,最初看到课题也只是希望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和孩子在一起收集资料后,他们的想法逐渐发生了转变。
石馨蕾母亲说,希望大家一起来重视水资源保护。肖慧妍父亲则表示,通过家长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关注练江,有利于形成全面环保,群策群力解决练江污染问题。他希望,科研小课题的成果可以在练江水体修复中得到实际的应用,“这也是对课题意义的拓展。”
记者获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现拟确定金珠小学为广东省STEM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学校。纪胜辉称,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多课程融合教育,今后将是金珠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重点方式,“我们会在不同科学教育项目里面,关注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及能力建构,引导孩子们在项目学习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小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新闻推荐
汕头市委党校副教授林丹华: 增强“汕头自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必须进一步增强汕头自信,而增强汕头自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