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船头、实木船身、三帆齐发…… 仿真景观红头船扬帆樟林古港
仿真景观红头船扬帆樟林古港
澄海樟林古港是“红头船精神”的发源地,承载着无数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近年来,当地不断开展环境整治及保护修复工作,让樟林港恢复生机、古韵重现。为迎接今年11月17日至18日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澄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启动樟林古港二期保育活化建设工程,其中,在古港河建造一艘高仿真景观红头船是一大项目。近日,这艘承载着无数海内外潮人浓浓乡愁的仿真景观红头船正式完工,扬帆樟林古港。
前期选址论证细考量
这艘红头船该如何建造?选址即是第一热议点,“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将船建在古时红头船靠岸的地方,另一个是建在古港河出海口。”东里镇文化服务站负责人吴庆连告诉记者,方案中的这两个地址,在如今的樟林古港,一个位于古港河中央,一个位于古港河临近国道324线处。经过一番研讨,从建造场地、历史意义、观赏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将红头船建在古港河出海口处。
“要建就根据出土的红头船原型来建。”专家们走访了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地,通过阳江、南澳等各地出土的“南海一号”红头船等,进行科学论证得出,1972年在樟林古港遗址附近的和洲河床出土的红头船为清代樟林古港远航船只。因历史客观原因,如今的古港河较古时已窄小了许多,载不动原大的红头船。设计师根据河宽、河深等实际情况,以红头船原型为参照,按1比0.6的比例设计建造。由此建造成型的红头船长25米,船体最宽处7.2米,船仓距水面高3.5米,船头距水面高5.3米,船尾距水面7米,船上有三桅,中间船桅高16.16米,船头与船尾的船桅分别为8米、7米高。
河面造船难度大
选址于古港河出海口,便意味着这艘红头船要在河面上完成建造,这大大增加了造船的难度。动工的第一步就是抽去部分河水,适当降低水面,并采用大量废土进行围拥。按照建造方案,整个红头船建成大约有五六十吨重,建造师们以六个水泥桩,构建了一个坚固的水泥基座来承接固定红头船船体底部。据介绍,从7月底动工,整个搭建基座的过程历时一个月。
完成基座搭建后,在水泥基座周边以不锈钢结构与船体内部框架连接,外部则包裹芬兰防腐实木板材。这样,除了保证船身的抗腐蚀性外,还能确保该景观红头船在古港河枯水期、水位最低的情况下,依然呈现完美的木质船体外观。
红头船是典型的三桅帆船,船上最大的帆可达一百余平方米。考虑到起风等天气变化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造船师在三个船桅中都装上了电动升帆装置,并将帆布进行割破处理。
在启航圣地扬帆亮灯
樟林古港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全盛时期号称粤东第一大港,税收占全省的1/5以上,是“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会之墟”、红头船的启航圣地,既是对外贸易和民众出入国口岸,又是中西民俗文化的交汇点、融合处,见证了千万潮汕华侨走出国门、远赴重洋的拼搏奋斗史。
朱红船头、实木船身、三帆齐发……11月10日,这艘载着无数海内外潮人浓浓乡愁的仿真景观红头船在樟林古港正式完工。由于加入了灯饰设计,到了夜晚,船身也变幻着夺目的五彩灯光,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驻足观赏。“在澄海红头船公园,那艘艺术设计建造的红头船已成为弘扬红头船精神的澄海地标。而今,在樟林古港,红头船的故乡、启航圣地建造这么一艘仿真红头船,将会进一步强化樟林古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的地位,充实樟林古港的历史文化内涵。”吴庆连感慨地说,这也会成为展示“红头船”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传承潮人传统文化,加强海内外乡亲精神文化交流。
本报记者 蔡僖婕
新闻推荐
日前,南澳办事处老干部门球队代表大鹏新区参加2018年“金秋杯”龙岗区门球邀请赛。全市共8个区(新区)的老干部代表队参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