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光明区楼村聆听『漏村』六百年往事 追寻红色记忆特色美食
第一、二届中共宝安县委旧址。
市民观看楼村烧猪制作过程。
楼村濑粉。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赖远美 文/图
在光明区,有个美丽的楼村社区,这里不仅民风纯朴、历史悠久,而且盛产荔枝,拥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近日,由光明区文体教育党委主办、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走进身边的非遗”——寻找光明记忆特色采风活动走进楼村,了解村落历史,参观红色遗址,品尝本地佳肴。
楼村原名“漏村”
祖辈从水贝迁徙而来
活动当天,在楼村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70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楼村旧村片区,相继参观了麻石巷、陈氏祠堂、琬璧公家塾等遗址,并听工作人员将楼村陈氏渊源、楼村地名由来、相关传说、红色历史等娓娓道来。
据悉,楼村的陈姓与公明街道上村、下村、西田以及新湖街道圳美的陈氏一脉相承。约600年前,水贝村(今下村)陈氏族人发现在西北方,屏障山东南、茅洲河上游以北有一片空地,平坦开阔,陈公于是在茅洲河岸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养鸭。有天,遇一风水师路过时到草棚中避雨,当晚陈公杀鸭款待风水师,并让其寄宿在自己的草棚里。风水师十分感激,建议陈公迁此福地以续千秋。于是,陈公按照这位风水师选择的吉日,建起房屋,从水贝村迁出到此地居住。
陈公搬迁后认为,这里的风水这么好,以前却被漏掉了,立村定居之后,干脆就取名叫“漏村”,意思是漏掉的好村子。后来,陈氏家族认为“漏”字不太好,就改用同音的“楼”字,称为“楼村”,并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最早开展农民运动
的红色村落之一
历史上的楼村是新安、东莞、南澳的咽喉,也是三地经贸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使得楼村老街商贾云集,一些革命活动也在这里悄悄进行,楼村成为深圳市最早成立中共党小组,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红色村落之一,当年开会的地点就在琬壁公家塾。
走进琬壁公家塾,只见两座用青砖砌成的联体古建筑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典型的广府建筑特色,建筑的门楣上有“琬壁公家塾”5个苍劲有力的石雕大字,显得十分醒目。屋上塑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屋檐下是生动精美的雕梁画栋,墙壁上有绚丽的彩绘、壁画,从中依然能够看出昔日的风采、曾经的辉煌。
据宝安县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期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曾到楼村从事革命活动,往返于弯弯的麻石小巷,出入于琬碧公家塾,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工作人员透露,1924年,中共宝安县党组织创建人黄学增、龙乃武等在琬壁公家塾建立了党小组,这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党小组之一,其中多数人毕业于琬壁公家塾,他们以琬壁公家塾为活动中心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组织农民自卫队,最后加入了东江纵队。
不乏特色美食
濑粉烧猪名扬四海
除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楼村也不乏特色美食。
工作人员透露,楼村濑粉源自“楼村二十会”的民俗,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每年元宵节过后,族人共同商议并约定正月二十游供举办庙会,全村吃濑粉。楼村濑粉的制作,对原材料的选择、浸泡以及制作加工等工序尤为讲究。在这里,居民习惯将濑粉与烧鹅一起搭配,将濑粉烫一烫入碗中,在粉面上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淋上高汤,一碗美味的濑粉就出来了,故又名“金鹅银濑”。烧猪则是当地人喜庆、祭祖时最重要的一道传统美食。在众多民俗场合中不可缺少,尤其在清明重阳被称为“金猪”。楼村烧猪的制作讲究肉猪的品种、配料、腌制、炉灶、烧烤火候和吃食时间,祖传的土法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沿袭了四五代人,至今仍是本地人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编后语
走进楼村,了解其前世今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楼村,其故事、风景、美食都让人动容。
读懂楼村,一如我们去读懂一位睿智的沧桑老者,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编认为,每一座古村都值得我们去看看听听——看那些古朴的风景,聆听那些久远的故事。你会发现,当你读懂了一座座古村,也读懂了人生。
漫步古村,就像走在灵动的画卷中。时光荡涤之下,古村的魅力更大,与之有关的那些人、事、物,依然熠熠发光。即便有些古村格外含蓄,但细细挖掘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她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门窗上的细节如此美丽,庭院中的花开得分外娇艳……
大都市在持续发展,古村也没有被遗忘和放弃,始终是那美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汕头青年影视团队开拍公益微电影 《南澳,不说再见》 打开解读南澳“另一种视野”
公益微电影《南澳,不说再见》注重呈现海岛生活状态以及当地人对它的情感变化。受访者供图主创团队希望用这部微电影留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