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座城对视
刘映虹
行走中,有一些城市,当你走进它,虽是初次谋面,却没有任何身处异乡的陌生与张皇;在它以一种对待外来客的眼光将你打量的某一刻,你的心,也不会突然就被一种急切切想回家的意念擒住。一切,似曾相识。汕头澄海,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樟林古港:见字如晤
在樟林古港广场,我看见一棵大榕树旁边用木条搭起一个台,背景墙是凉亭模样,中间开个长方形的口,反7字形的台面一笔高一笔低,高者窄窄延伸向前,低者贴近地面,相当于是一级台阶。台子上面用木条钉了个框,再架上竹子,搭成个棚,一根根竹子拉开两指的宽度,平行错开,整齐有序。明明暗暗、虚虚实实中,我看见有光阴从竹子之间的缝隙里泄露下来,老旧的,新鲜的,历历可感。
清风几缕。有什么在头顶招摇,窸窸窣窣,近看是一些黄黄绿绿的纸片。我以为是类似于人们祈福用的符纸或写着自己心愿的纸片。究竟是什么呢?我抬头,踮起脚尖引颈细看。只见纸片上确有字,各种字体,或潦草,或端正,或娟秀,或飘逸,……有写着“家慈亲大人安启"的,有写着“家严亲大人玉展"的,还有写着“×××吾儿"、“××吾妻"的……原来这是樟林先人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寄回的家书信封复印件。这些信封复印件过塑了后被铁签串起,悬于棚顶之上。
为什么要悬挂这些家书信封呢?我想,大概是一种展示和纪念吧。这些家书见证过潮汕人一段浩浩荡荡背井离乡出海谋生的风云岁月,记录了潮汕人勤劳吃苦、奋勇拼搏、一往无前的红头船精神。它时时提醒代代潮汕人,要继续秉持和发扬先辈的精神,不忘拼搏,敢于开创。
我突然想起好多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家园》,主题曲《红头船》里面有歌词这样写:“天连着海,海连着天,离别家园红头船。为了过上好日子,阿哥下海到天边。红头船近,红头船远,别忘了阿妹,别忘了家园。红头船近,红头船远,心里有个岸,牵挂到永远"。一江水,一条船,一对婆娑的泪眼,一方摇晃的手巾,连着一条思念的线,一头风里浪里独飘摇,一头分分秒秒盼再见。说“勿念",回头已是肝肠寸断。在外闯荡的日子是凄苦的,最煎熬不过思念。思念是一种痛的美,回忆的画面里有儿女绕膝,有你侬我侬,有膝下承欢;思念是一种美的痛,熟悉的人儿,似在眼前,却遥不可见。何以疗伤?将想说的一切诉诸笔端。一纸信笺,捎去悠悠情思,殷殷爱意。收信的人,读信时,手是颤抖的吧,眼是潮湿的吧,心是雀跃的吧?见字如唔,那些字是有温度的,是从自己至亲至爱之人的指尖流淌出来的。书至,人安,爱在。见字如唔,睹字更思人,泪眼朦胧里,每一个字都幻化成那张熟悉又陌生了的面孔,字与字构成的音律就是那缠绵关切的话语,似在耳边,挥之不去。终归是慰藉。好在有慰藉!
塔山古寺:心净如莲
走在通往塔山古寺的林荫小径上,聆听头顶上清风拂过树梢叶片发出的“沙沙"声,间或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伴随着脚步“唰唰",忽高忽低,时远时近,一声一声,就像梵音阵阵,抚过心口。一枚两枚不知名儿的青涩的树果忽而从上面跌落,在前方的水泥地面上弹跳几下,再顺台阶骨碌碌而下,或是趁着你眼花之际,轻巧地混入了几片落叶中,任你紧赶几步上前,却是寻它不着了。尽管如此,它留下的余韵却将你的目光引领至地面,延伸。地面是一幅写意画,寥寥几笔落叶,绿的,黄的,细长的,圆润的,随性而笃定;再点上几点青果,大的,小的,圆的,尖的。哈,美!被烈日曝晒的焦灼渐渐于此平息。
说不清什么缘故,每到一处寺庙,我匆匆的脚步都会不由慢下来,仿若时间也慢下来,一切都慢下来。心也空了,平日里捋不清的愁情烦绪,在佛门被暂时过滤,暂时撇清了,唯留心香几瓣,从未止息的向善,向上,此刻,净如莲,缓缓开。
塔山因有石似塔而得名,山上有很多胜景,塔山古寺就是其中一处,它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历代重修。古寺依山临水,以红色为主调,配与蓝色、青色和金色修饰,古朴庄重,恢弘大气。
一入寺门,即见一尊弥勒正眉眼盈盈笑迎天下客。“容难容之事,笑可笑之人",弥勒菩萨以超凡的大度点化着凡尘俗子,教人乐观,教人豁达,教人分辨善恶。
沿着台阶下来,右前方空地种有一株菩提树,心形叶片是黄、绿、红三色并存。虽然它并不粗壮,但枝干上的气根垂下,也成了小型的“独树成林"的景观。站在菩提树下凝思叩问:我以应有的角色担起应付的责任于世间行走,是否尽心竭力?我索取、付出、舍弃、犯错、悔悟、奉献……在不断的经历和参悟循环中修为着自己的人生。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释迦侔尼一样修成每一个阶段的正果呢?
塔山古寺被绿意环抱。寺前,一带绿水;寺后,一脉青山。蝉鸣“知知"不绝于耳,在这净地挥汗如雨的季节里,这声音,反而牵来一片清凉。但凡有鸣蝉之处,必是树木葱茏,繁荫如盖。这声音之外,闭上眼,就是一窗绿:可以是一墙藤蔓,一湾碧水,也可以是萋萋芳草,渺渺远山。
我向着阳光来处,默默在心中点燃清香三支,祈愿家人安好的愿望朴素得近乎俗气。耳畔仿佛有木鱼声声,梵音袅袅。一切纷扰,就这样止于佛门之外了。
薄壳全席:用心如你
当那么一桌子精致的菜肴在面前呈现时,我真的被惊艳到了。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种寻常简单的材料,居然能“变"出花样百出的菜式,这得挖空了心思才能做到的吧。这桌菜,叫“薄壳全席"。
生长在海边的人,大抵都是幸运的,他们格外获得大海的恩宠——海水和阳光共同孕育出了生猛的海鲜,再施与海边人。所以,怎能辜负了大海这慷慨丰厚的馈赠呢?哪怕是这指甲盖大小的薄壳,不也得好好款待么。澄海人费劲心思,将薄壳作为主材,跟其他各种材料搭配,烹饪出了一桌独特的“全薄壳宴",有薄壳炒金不换、薄壳米春卷、薄壳粽子、薄壳米秋瓜爽、薄壳米走地鸡、咸蛋黄裹薄壳米、薄壳米羹、薄壳米炒饭、薄壳米烙、薄壳米粿、薄壳米南瓜羹等30几道菜。那一天,我们吃到了其中十种。
最经典的是“薄壳炒金不换"。金不换和薄壳可谓绝配。几片绿油油散发着芳香的金不换,既能去除薄壳的腥味,又不会“抢"了薄壳的鲜味。炒薄壳讲究快手,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薄壳炒至熟,壳张开而肉又不离壳,肉质仍粒粒丰盈,再撒几片金不换,待鲜香充分融合,成,装盘,上桌。转到我面前的这一盘,竟让我突发奇想:这活脱脱就是一幅山水画嘛,画面就是“小山丘"上“溪水"蜿蜒——汤汁在高高堆起的薄壳间流转,瞬间,盘底就汇聚盈盈一汪琼浆了。夹起一个薄壳来,薄薄的壳就像自带的一瓢汤匙,已经兜着一点汤汁,用舌头一勾,贝肉连同汤汁溜进嘴里,啊,那个鲜美……潮籍美食家蔡澜曾说过:“享受这道菜,是碗底剩下的汤汁,没有其它海产比它更鲜甜的了。"果然如此。
最大众最能果腹的是薄壳炒米饭。白花花的米饭和金灿灿的薄壳米,粒粒饱满分明,每一粒,都泛着迷人的光泽,再配上青青的葱花,上面置一棵九层塔,且不说味道如何诱人,光看这食材颜色的配搭,就已经够让人赏心悦目了。
薄壳米走地鸡是最让我匪夷所思的。明明是薄壳全席,怎么盘子里只见鸡而不见薄壳米?原来,这些优种山地鸡是吃含薄壳的饵料长大的。独特的饵料令山地鸡的肉质不仅更劲道,而且鸡肉中还微微透出薄壳米的鲜味儿,令人吃过便不能忘……
一桌“薄壳全席",让我想到了两个字:用心。只要用心,简单的食材就能做出新意。也只有用心,“沉睡"的食材才能焕发生机。这又让我想到了潮汕女人,她不仅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而且无论上班多么忙碌,也要用心操持起一日三餐,既“管饱",也“管好"。为了家人,她到处“拜师取经",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美食魔法家",每一天,每一顿,变着花样,用心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年年如是。
匆匆的行程中,我记住了澄海的气息。我想,多年以后,我不会忘记:盛夏的一天,我来过一座城,她眉眼舒展,还有琴声悠扬。
新闻推荐
作为宏远男篮代表参加2018/2019赛季CBA联赛新闻发布会 赵睿“预演”揭幕战
本报讯昨日上午,2018/2019赛季CBA联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篮协主席、CBA公司董事长姚明等相关与会者,向外界介绍了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