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试验区全力完善硬件提升软件 积极创建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

汕头日报 2018-10-17 08:14

↑大楼天台的休闲区域

↑人才大厦的展览区域

↑人才服务大厅

↑党群服务中心

温暖的“人才之家”

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建成启用

在汕头东海岸新城望洋山路,有一幢七层高的崭新大楼,大楼顶部“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9个大红字体显得格外醒目。10月12日上午10时许,记者乘车沿着新城通达亮丽的马路来到这里,穿过草木青翠的庭院进入大厦,看到里面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装修。大门口处,由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汕头市委组织部命名的“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驿站华侨试验区分站”牌匾已经挂起。“人才大厦总建筑面积约5800平方米,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配套。再过几天,这里就要举行启用仪式并正式投入运营了。”陪同参观的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很多人来说,“人才大厦”“人才驿站”都是一个新概念。先睹为快,记者跟随管理人员逐层参观了一遍。大厦一楼为华侨试验区人才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展示展览厅和柔性引才平台,提供人才就业、入职、落户等一条龙服务。二、三楼为创客办公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38个独立工位和50个休闲办公工位、独立办公室4间、会议室3间、多功能厅1间,另外还配套了创客咖啡厅、书吧、健身房、食堂等文体生活设施,让入驻人才在紧张工作之余得以调节身心、便捷生活。

人才大厦四至七层均为人才住宿区,设置60间标准房和8套专家公寓。记者走进七楼一套专家公寓,踏进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客厅及外跨阳台,进门处有一个开放式小型厨房,客厅左侧是一个卧室,角落安排了储物柜和洗手间(浴室),沙发、茶几、电视机、空调机、睡床、厨具、卫浴器具等一应俱全。“这个套间建筑面积70多平方米,是全部房型中面积最大的一款,完全实现拎包入住。这里紧邻正在建设中的泰盛科创园、明园科创金融中心等创新创业中心和华润商业综合体,周边配套了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国际眼科中心、国家示范性高中、国际学校和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还借鉴深圳人才公园的做法,规划建设津湾公园,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方便。”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丰富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的硬件载体,华侨试验区在东海岸新城黄金地带建设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采用时间节点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每天跟进工作进度,任务落实到人。在市消防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用3个多月便完成了人才大厦内部精装修及周边配套设施工程。人才大厦具备人才服务中心、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创新创业孵化器、创客咖啡、党群服务中心等功能,可为来汕人才提供短期居住、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会议路演、柔性就业、餐饮休闲等功能服务。华侨试验区管委会还组织专人赴上海、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地学习先进地区的人才硬件载体运营经验,为推动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普惠性兼具针对性

出台试验区特色人才政策

汕头市委出台《关于汕头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汕头实现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提供了深度政策支持。《意见》共6方面30款,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举荐等全流程,覆盖了院士和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青年英才等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等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群体,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最优的“人才生态环境”。

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效率,《意见》专门实施人才举荐制度,每成功引进一名全职院士,给予举荐人100万元引才补助;每成功引进一个“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给予举荐人50万元引才补助;每成功引进一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或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扬帆计划”团队,给予举荐人20万元引才补助。

《意见》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相当有吸引力的工作经费,对引进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提供1000—3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对国内顶尖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提供500—8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对省内顶尖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提供200—4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对省内先进水平的,提供100—2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

根据创建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结合华侨试验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积极研究突出试验区先行先试特点的人才政策,近期组织起草了3个既体现政策普惠性又具有产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方案,包括《华侨试验区新引进人才双补贴暂行办法》、《华侨试验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及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助办法》、《关于鼓励华侨试验区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的资助方案》,从人才引进、安居、创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上述三项政策送审稿已获市政府批准通过,将于近期印发。

华侨试验区的人才政策要点包括:全日制硕士、国内双一流大学(含原国家“985”、“211”工程建设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分2年发放共2.4万元生活补贴;博士分2年发放4.8万生活补贴。全日制硕士分2年发放共3万元住房补贴;博士分2年发放共5万元住房补贴。港澳台居民、海外华侨华人并持有合法工作许可证件(证明)的,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金额均上浮30%。来华侨试验区创业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留学生符合条件的,给予8—30万元创业初期费用补贴。

依据《意见》精神,华侨试验区将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于新引进培养的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给予100万元购房补助,新引进的省、市领军人才给予50万元购房补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给予20万元购房补贴。此外,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还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近300亩的人才小区,建设模式上突出现代、绿色和宜居等元素,以优惠的出让、销售条件提供给高层次人才。

集聚“双创”项目

推进国家级孵化器落户试验区

为充分发挥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双创”基地的作用,华侨试验区与国家级孵化器“启迪之星”多次互访,就推进国家级孵化器落户试验区进行深入沟通。

“启迪之星”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孵化器,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等方式,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发掘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启迪孵化投资业务已累计孵化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孵化毕业企业超过2000家。

孵化器运营模式将结合汕头八大传统特色产业和华侨试验区发展规划,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科研资源,初步拟以玩具动漫、海洋产业、金融、信息产业、医药医疗和教育培训为孵化器产业方向。为突出华侨试验区特色,享受试验区更多特色政策优惠,拟引进的团队将侧重于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及留学人员、侨二代等。

引侨引技引智

推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工作

华侨试验区积极深化对外交流,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服务,着力推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工作。加强与北欧创新中心沟通洽商,北欧创新中心总部设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其中中国北欧创新中心涵盖北欧创新孵化中心和中小企业双创园两大功能。双方已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重点关注北欧最新的科技创新企业,积极引进适应中国资本和产业定位的北欧项目或企业落地华侨试验区,建立严谨的项目管理机制,打造项目引进评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上市孵化、创新研发、融资落地辅导、展览展示的综合配套项目运营平台。

华侨试验区多措并举优化人才综合服务,积极搭建高端智库平台。试验区管委会已向市有关部门申请将有关专业资格认证、劳务派遣许可、人力资源机构设立等行政管理审批事项下放至试验区,为建设试验区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夯实基础。今年5月,汕头市侨商研究院在华侨试验区正式成立,协助华侨试验区打造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各类人才发展和建设事项提供专家咨询建议和策划。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开颖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史方淦明

新闻推荐

上周外媒重点关注粤东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汕头筹建智能化超声成像创新中心

上周《潮汕乡情》板块重点关注汕头市制造业领域传出的又一喜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近日批复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