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古老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高冷篆刻“玩”起来

汕头日报 2018-10-10 07:52

□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篆刻是我国一门传统艺术,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电子印章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的手工篆刻工艺日渐式微,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值得庆幸的是,时下,一种休闲新方式——“篆刻艺术体验”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结合,让人们在方寸之间感受万千气象。

“哎哎,瞧瞧我自己刻的小猪佩奇,还挺像吧?”今年刚上初一的小媞举着自己的作品,喜形于色。在老师的协助下,小媞成功刻出了小猪佩奇的图章。看到印在纸上鲜红的憨厚佩奇,小家伙乐得眉开眼笑。

“今天和儿子一起参加了篆刻体验活动,初次刻印,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几经修改,名章也初具雏形,刻得虽不完美,但我们都对自己亲手篆刻的印章爱不释手,老师还送给我们留作纪念。”市民吴女士在体验后兴奋地说。

这是记者日前在市区龙眼北路一不起眼的篆刻店里看到的一幕。见到学员们对篆刻感兴趣,老师陈海亮也颇感欣慰。他告诉记者,学篆刻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动手能力、耐心和专注力。

“篆刻这件事,看起来传统,对普通人来说,貌似有点高冷”,周末来这里玩篆刻成为小蔡最喜欢的第二课堂,他告诉记者,几次体验之后,感觉篆刻特别好玩。“刻字相对容易,而且可以随便开脑洞,想说什么就刻什么,那些说不出口的话,也可以让石头替你说。”小蔡如是说。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篆刻的发展历史,他从“玺”讲到“印章”,从“权力的象征”讲到“文人的把玩之物”,带领大家逐渐了解了从秦代到近代的篆刻图样,感受着其中的线条变化及独特风韵。

看完老师的演示,学员们也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制作起来。记者看到,刻印者都将小方石固定在一个小木器上。因为印章上刻的字和盖到纸上的字是相反的,要想使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正体字,那就必须在模具上刻反体字。玩转印章篆刻,首先就必须得学会“正字反写”。“写一手好字,更要写一手好的"反字",才能将印章刻好!”陈海亮说。

在体验过程中,学员们纷纷表示,篆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是锻炼动手能力和专注力的不错选择。11岁的小姑娘黄茵茵上小学4年级,她平时就喜欢练书法,可对篆刻还是头一回接触。小姑娘学得格外努力,她想给自己设计一方印章,以后写了书法作品,也能盖上一个。黄茵茵告诉记者,每个环节都让她觉得有趣,让她产生美的感受,美的愉悦。

“篆刻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国艺术,至今仍保留原始的精华”,陈海亮说,传统刻章融入了刻章人的心血,可以体现优美的书法艺术,而且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篆刻艺术体验逐渐成为汕头人的一种休闲新方式,不仅可提高人们的欣赏、创作水平,也使这种古老的技艺变成大众的艺术,很好地传承和弘扬。

新闻推荐

拆解船舶残料拍卖公告

受委托,我司定于2018年10月18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市越秀北路89号越豪大厦9楼我司拍卖厅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拆解船(悬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