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公园广场国庆长假迎客135万 《汕头经济特区公园广场条例》实施一周初显成效,不文明行为渐少见
?中山公园管理人员向游客发放文明宣传单。
▲中山公园里摆放着文明游园宣传牌。
本报讯(记者林彦恂摄影报道)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里,中心城区各大公园广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正好在“十一”期间正式实施的《汕头经济特区公园广场条例》,也成为规范众多市民群众游园行为的“准绳”,对制止不文明行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逐渐成为常态化管理的“宝典”。
国庆长假期间天气晴好,游览“家门口”的公园广场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度假方式,市区各大公园广场天天爆满、门庭若市。市城管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10月7日晚,中心城区各公园广场共迎来游客、市民约135万人次。其中入园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公园约26万人次,儿童公园和金砂公园入园游客均14万人次,并列第二。
8日一大早,市中山公园管理人员认真巡查园区,向游客发放《汕头经济特区公园广场条例》宣传单,及时制止噪音扰民和明炉生火等不文明游园行为。即使在国庆期间,上述工作也从未间断,管理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加强园区管理,同时做好园区环境保洁及绿化管养工作,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游园氛围。
《汕头经济特区公园广场条例》实施一周,效果如何呢?市中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条例实施后成效显著,以前零星出现的携带犬类、攻击性或恐吓性宠物入园的现象已基本不见了,包括公园职工在内的汽车、摩托车全部停放到迎春门,园区车辆停放秩序井然。以往,游客在公园使用高音设备的情况十分突出,新条例实施后,每天十二时至十四时以及二十二时至翌晨七时两个时间段禁止使用音响器材。其他时段里,管理人员巡查过程中,使用噪音分贝监测仪器测量环境噪音,一旦超标马上提醒游客注意,要求其立即减小音量或者停止使用音响器材。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难啃的骨头"。”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公园管理处不具有执法权,对违反条例的市民游园只能由具有执法权“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但不文明游园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随时性,管理处罚难度极大。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基本上只能靠不厌其烦地进行耐心宣传和劝导。
记者了解到,噪音扰民和明火生炉是目前中山公园的两个管理难点,虽然大部分游客听从劝说,摒弃这些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危害人身安全的游园行为,但仍有极少数“钉子户”置若罔闻。据悉,下来,市中山公园管理处将联合市执法部门、当地派出所,大力整治这些不文明游园行为,营造更为整洁清净、文明和谐的游园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扬)本周五,汕头市潮剧团将登上慧如剧场“周五有戏”惠民演出舞台,由该团优秀演员罗宗雍、杨月珍、张添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