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先行先试建设全市首个“生态廊道”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山脉、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深圳侨报 2018-10-10 00:28

大鹏新区山海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76%。

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效果图。

外形像一座过街天桥,桥上种有杨梅、香樟、五月茶、桃金娘等各种植被,林中虫嘶鸟鸣,豹猫、昆虫等小动物通过桥自由往来于排牙山和七娘山之间……这不是童话里的画面,而是即将动工建设的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是深圳市规划的近期8个生态节点中第一个实施生态恢复建设的节点,是保证大鹏半岛南北向连通的重要生物通道。作为先行先试的“生态廊道”,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日前,新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召开《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专家评审会,邀请专家对生态廊道的研究和实践给予建议,利用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生态绿色网络,助推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率先启动建设全市首个生态廊道

排牙山-七娘山节点位于大鹏半岛南澳北部山溢,南接七娘山,北接排牙山-笔架山-田心山,节点内的坪西公路穿行而过,排牙山和七娘山生物迁徙及通行被坪西公路阻隔,无法联通。

为了不让生态链因此中断,一条“路上式生态廊桥”被专门设计出来。这条生态廊道正好坐落于该节点南段,横跨坪西公路。建成后的路上式生态廊桥,外形似一座横跨道路的过街天桥,跨度长180米,将是全市首个“绿色大桥”。

据介绍,根据动物活动轨迹分析,这条生态廊道区域是鸟兽活动较集中区域,将种植桃金娘、毛稔、铁冬青、淡竹叶、番薯等,桥上覆土高低起伏,营造出适宜豹猫等动物迁徙和觅食的“近自然”环境。通过这条生态廊道,蝴蝶、蜜蜂、蚯蚓、蚂蚁、小鸟、豹猫等,可以在排牙山和七娘山之间自由自在地活动和迁徙,动物的走动又将带动植物的繁衍。

这条生态廊道将为孤立的物种提供传播路径,保护物种及栖息地,有利于城市生态安全。

打造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

大鹏新区生态及物种为全市最优质,新区先行先试,推动全市首个生态廊道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如此,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新区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构建工作,打造城区综合生态廊道体系,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山脉、道路、河流等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大鹏半岛拥有225.59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超过76%。大鹏仅以深圳1/3的面积就拥有全市植物总种数近2/3和广东省植物总种数近1/4,其中包括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除梧桐山外,大鹏半岛是深圳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目前,大鹏半岛正面临生境破碎化的危险。七娘山、排牙山、笔架山、迭福山、红花岭等植被较好的区域,本土野生动植物可利用栖息地的面积远远小于新区的林地面积,植被群落结构尚待改善。此外,交通网络进一步发展,多条道路从自然保护区乃至保护区核心区穿过,增加生境隔离和道路致死现象的发生。

构建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就是要更好地保护大鹏这些宝贵的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新区率先打造科学、经得起考验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生态网络构建探路。

创新模式构建可推广体系

生态廊道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涉及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保护生物学、道路生态学以及工程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复杂任务。只有建立在扎实、严谨的科学研究之上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才有可能打造切实有效、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廊道体系。

今年5月,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后,在公司研发总监孙延军高级工程师带领下,整合动物保护学、林业生态学和景观学的技术人员,并联合中山大学技术力量,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路径,确立明确的生态保护和廊道建设目标。

以保护大鹏半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以及修复片段化、破碎化的森林生境为主要目标,通过红外触发监测仪探测和夜间道路致死调查,获得第一手动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在调查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景观格局和筛选生态廊道服务的对象,借助arcgis技术分析,梳理出宏观及微观层面上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需求,从而从区域层面对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提出布局体系,并选取9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节点作为首批生态廊道建设试点。同时,该项目获得初步动物多样基础数据,包括红外照片327张、有效视频81段,383起道路致死事件,致死物种超过40多种,绘制了动物分布图。

科学的调查基础数据和基于数据制定的生态廊道构建体系,为大鹏半岛打造国内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典范提供了科学支撑。该项工作也标志着大鹏新区引领国内生态廊道构建建设以及践行生态文明创新工作迈出了开创性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案例少,建设科学依据不足的现状,新区创新建设模式,采用“指引-设计-建设-监测”一体化工程模式(EPC+)。“就是说我们的生态廊道建设不是建完就算的普通项目工程,而是会在建设前有扎实的科学研究、建成后持续开展监测等工作,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升级更新建设方式,有效保障生态廊道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国内生态廊道建设方面成为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引领者。”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预期,年内将出台大鹏半岛生态廊道体系的详细指引文件,明年开始重点生态廊道的建设试点,后年开始全面推动整个体系构建。

编制全市首个区级创森规划

新区把构建生态廊道体系工作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力助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以来,新区开展一系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体系、休闲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创新驱动四大体系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绿色福利空间建设、绿色生态水网、生物多样性保育、特色主题公园建设、森林小镇建设、全民自然教育建设等重点工程。

今年5月,由新区城管局牵头编制的《深圳市大鹏新区森林城市建设详细规划(2017-2025年)》印发实施。该规划为全市首个区级创森规划,从生态环境、休闲产业、生态文化、创新驱动四大体系,明确2017年-2025年新区森林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涉及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中百公顷林相改造、千公顷森林抚育项目。

其中,位于坝光白沙湾片区的白沙湾公园,建设面积16.82公顷,设计融入白沙历史文化、动植物保护与科普、海趣文化等元素,是一个充分体现大鹏特色的生态保护和亲民化自然观光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鹏的名片。自然公园入口提升、社区公园、花漾街区以及街心花园等项目则与市民息息相关,是切实改变居民身边生活环境小而精的项目。南澳森林小镇于2017年9月被省林业厅认定为广东省首批38个“广东省森林小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规划建设坝光银叶树湿地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建设等特色创森项目。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是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2016年2月25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竣工开园。银叶树湿地园充分体现深圳国际生物谷“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低冲击、低碳绿色”等基本理念,建成后对打造国际生物谷生态名片、改善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东涌红树林湿地园是一个以保护红树林、鸟类为核心,将自然生态、红树林、鸟类作为主要元素,集户外自然生态保护、文脉传承与户外休闲旅游、人文科教宣传为一体,具有大鹏特色的生态文明型湿地公园。该项目于2016年底立项,总投资1.1亿元,力争于2019年底完成主体施工。

专家声音

大鹏新区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单独立项,进行生态廊道建设研究,这在深圳乃至全国生态廊道建设方面开了先河,此项工作在国内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方法得当,必然为具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引。但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具体案例非常少,该项目时间周期较短,无法完全反映本区域动物多样性特点,如动物季节性规律、动物活动频率数据、动物数量数据等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进行持续性调查和研究,为生态廊道建设提供长期监测数据。——中山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动物学家 王英永

项目对大鹏新区的动物调查数据非常详尽,通过红外线监测仪和道路致死(路杀)调查获得大量动物多样性数据,同时根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提出若干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和生态保护建议,生态修复工作布局中选取9条生态廊道(生物通道)作为首批生态廊道修复试点,包括栖息地恢复廊道1条、上跨式动物通道3条、路面动物通道修复1条、下穿式动物通道2条、动物保护提示综合措施2条。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植物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谦

具体的生态修复问题或技术性较高的生态项目都需要做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尤其是动物方面的研究,在深圳市非常薄弱。该项目的道路致死调查研究在国内城市不多见,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储备。希望项目今后能够进行常态化调查分析和动态监测,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田丽华

文/图:李苑 翁洪明 刘倩卉

新闻推荐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陈周为区财政局局长;任命邵凯洋等9人为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尹萌)昨日上午,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人事任免事项和有关议案。区人大常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