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作息规律 适时加衣 秋季养生贵在“收养”
最近天气由热渐凉,“防秋燥”“贴秋膘”“春捂秋冻”,这些长辈们常常念及的秋季养生究竟有何讲究?10月7日,由汕头市侨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秋季养生》公益讲座及艾灸体验在促进会艺术馆举行,汕头市中医医院主治医生王文珊通过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饮食养生、作息规律、适时加衣以及简单的艾灸养生等知识向市民讲授了一堂实用、适合时令、接地气的课程。
□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 摄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王文珊表示,秋季的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可以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进行调养。
早睡早起 注意午休
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藏”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天高气爽,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王文珊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除了力求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王文珊认为,有条件的市民应睡一会儿午觉,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好好休息一下,调节机体适应外界阴阳的消长。从中医来看,秋季午后小歇半小时至一小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对健康有利,而且能够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 增减衣服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王文珊认为,“秋冻”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但是,“秋冻”并不是说秋天就要冻着,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比如,早晚凉可以穿件外套,避免受凉感冒。
王文珊表示,秋季忽冷忽热的气候特点,让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及时调整。要预防秋季感冒,除了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之外,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锻炼,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饮食养生 远离悲秋
秋天容易引起悲愁、忧郁的情绪,这就叫“悲秋”。王文珊说,悲秋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调养不当,悲秋过度,就容易引起抑郁症及其他一些疾病。所以,秋季要注意调摄精神,远离悲秋。
饮食方面,王文珊指出,秋季以燥邪为主,会出现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口干等症状。因此,秋季饮食养生要以养肺为要,比如白萝卜、莲藕等应该常吃,对肺部有保护和滋养作用。从五味而言,应少辛增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吃酸性食物,有助于收敛肺气的作用。如果觉得口苦、食欲不振等,可以用薏米、山药、红豆等熬粥。王文珊提醒,经过一个夏季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此时若大补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要多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秋季养生还可借助艾灸有效的补阳、助阳,治疗一些因体内阳虚而引发的不适病症。讲座结束后,王文珊为现场听众进行艾灸体验治疗。主办方给大家免费提供了“天天艾”便携式艾条,大伙们都踊跃尝试。“舒服!”施了灸的吴阿姨一脸享受地赞叹:“感觉身体暖暖的,原本酸痛的脖子也舒服多了。”
通过一堂形象生动的讲座,不仅让人们增加了对秋季养生知识的了解,还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参加讲座的市民都感到受益匪浅。主办方汕头市侨文化促进会会长蔡佳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养生公益讲座旨在向广大市民科普养生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养生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鸿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汕头市今年以来服务外包发展势头有所减缓。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为确保汕头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