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 部分餐饮店碗筷不合格

汕头日报 2018-10-08 07:48

本报讯 (记者周敏)日前,市食药监局发布新一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该局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和餐饮服务环节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餐具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验,从2018年8月1日到8月31日共完成食品抽检408批次,合格401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为98.28%。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抽检不合格食品依法实行下架、封存、召回等防控措施,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经营单位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本次完成抽检的408批次食品(含餐具)中,生产环节抽检114批次,合格113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9.12%;流通环节抽检179批次,合格179批次,合格率100%;餐饮环节抽检115批次(含餐具72批),合格109批次,不合格6批次(餐具),合格率94.78%。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大肠菌群)、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公布的结果,汕头市潮南区峡山好说快餐店抽检的汤匙、汕头市潮阳区文光德保休闲餐厅非集中消毒餐具(汤匙)、汕头市澄海区谢鹅记鹅肉饭店抽检的筷子及匙、汕头市金平区长平老姿娘白粥店抽检的碗子及汤匙检验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不符合标准要求。另外,生产环节中,抽检的广东澄海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狮泉玉液(型号规格:70毫升/杯 38%vol,生产日期:2018-8-4,抽样日期:2018-8-6)检验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不符合标准要求。

据悉,食品微生物超标可能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人体食用后会引起呕吐、腹泻和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危害。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常见的增塑剂,造成食品中出现邻苯二甲酸酯类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原料受到环境污染,加工设备、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能迁移到食品中,或非法添加食品香精、香料中带入。

新闻推荐

防灾科普宣传进校园 水文专家为上千名学生举行专题讲座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汕头市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地区。那么,碰上台风天气或遭遇洪涝灾害时,该如何应对呢?日前,广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