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从“政府说了算”到“撸起袖子一起干”

南方日报 2018-09-18 13:17

龙湖区外砂镇将“恳谈夜”作为倾听民声、改进工作的平台。杨可摄

一个社区合并项目,参与者不再只有政府,居民、物业也共同参与,一起决策执行;原本脏乱差的“食街”,经政府引导后以商户自治的方式变得干净整洁;居民自发成立单亲妈妈互助会,让辖区单亲妈妈不再孤单……

这些,都是汕头市各社区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实践——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释放更多自治空间,让更多居民深度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共同推进顶层设计、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从共建、共治,最终达到治理成果的共享。

这同样是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题中之义。全会提出,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确立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从政府一家说了算,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再到撸起袖子一起干,体现的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更是治理观念的改变。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最终受益者,正是广大居民。

●撰文:杨可

志愿者深度参与社区“微治理”

流浪者需要帮扶、交通拥堵需要疏导……社区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小事”,如果全部交给政府打理,政府将不堪重负,难以有时间、精力来为社区做更多建设和治理工作。怎么办?汕头市金平区永祥街道就把这些“小事”交给志愿者团队,让其成为深度参与社区“微治理”的主角。

2017年4月,永祥街道抓住西堤路创建文明示范路的契机,针对此处志愿服务、文明倡导较为缺乏的情况,对西堤路两间沿街铺面及周边一处空地进行全面改造建设,设立文明驿站,打造西堤路志愿服务阵地。随后,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整合队伍和资源,分别在西堤公园和小公园亭建设分站和志愿服务岗。

“建设文明驿站的初心,就是发动社区力量为居民服务。”永祥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海洲说。因着这份初心,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文明驿站逐渐形成了一个汇聚更多社会力量,让更多资源、服务下沉基层的载体。

在文明驿站建成之后,街道随即将辖区党员、青年、职工义工三支志愿服务队和街道慈善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两个社会组织进行整合,全面进驻文明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邀请志愿服务较为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队参与进来,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组织工作。辖区工会职工义工队、妇联巾帼服务队、团工委青年志愿队等队伍也与文明驿站的志愿者进行交流融合,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在这些力量的保障下,文明驿站坚持每天开张,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茶水面包、手机充电、导游指导服务、自行车充电和充气、辖区义教、社区书院服务、协助指挥交通等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尤其是小公园开埠区文明驿站的志愿者,他们全天候坚守、全年无休为景区游客市民提供文明引导和便民服务。随着志愿活动的深入,吸引了大批居民自觉参与,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每逢重大节日和活动,均有200多名志愿者开展后勤保障、秩序引导、交通指挥等服务。不仅如此,如今文明驿站还承接起市区各级大型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真正实践了“共建共治”的理念。

引导商户居民主动自治

位于永祥街道辖内的西堤路,是当地人心目中的“食街”,云集于此的各色海鲜大排档,每天都会迎来众多食客。西堤路两侧众多水产批发店作业经营给汕头这一“城市出入窗口”带来严重的占道经营及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这困扰着当地的管理者,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不过,如今来到西堤路却发现,所有商户都能做好入室经营、“门前三包”,对于个别食客和路人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商户还会予以劝说制止。

是什么改变这一切?谢海洲用两个字点破答案:自治。

在汕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行动之初,永祥街道就痛下决心,以打造文明示范路为目标,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凌晨突击等“硬手段”整治西堤路脏乱差现象。

在整治的过程中,永祥街道不忘“软引导”,与各商户进行恳谈,邀请他们参与联防自治,让他们也成为西堤路的管理者。与此同时,通过评选,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商户授予“文明示范店”称号并为商户挂牌,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今,西堤片区100多户商户中已有4家“文明示范店”。在他们的带动下,商户自治蔚然成风,往常脏乱差的西堤路渐渐成了“文明路”。

同样的“自治故事”,在龙湖区金霞街道碧霞社区也曾发生。

该社区原有两个小型小区,虽由两个开发商建设,分属两个物业管理,中间却并没有什么隔墙,仅以一条绿化带为界。正因如此,两个小区物业、居民常常因为停车或垃圾“越界”等问题产生矛盾和争执,居民投诉也越来越频繁。

自治,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宝。

碧霞社区居委会书记纪伟彬介绍,由社区居委会牵头两个小区共252户业主进行商议,在召开20多场协调会之后,业主们决定将两个小区整合成为一个小区,并成立业委会作为小区自治平台。成立后,业委会向居民发起募捐,筹集30万元作为小区改造经费,并聘请了专业物业管理人员,开展了下水道疏通改造、树木移植种植、停车位规划等一系列工作。

如今,在小区自治和政府指导下,曾经“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小区已亲如一家,困扰居民的管理无序问题也已不复存在,整个小区环境优雅、秩序井然。物业经理黄松湖说,居民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高,在改造工程施工时,还有居民主动当起“监工”。

取“合则欢欣”之意,合并后的小区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合欣。

居民互助让基层治理充满人情味

除了引导居民自治,通过打造平台引导热心居民之间互帮互助,同样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种探索。而居民之间自发自然的互帮互助,也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有了温度和人情味。

“剪纸不仅是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还是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在社工的引导下,在场的妈妈和孩子拿起剪刀,尝试在红纸上剪出图案。

这是永祥街道单亲妈妈互助活动的一幕。原来,在街道的引导下,居民间自发成立了单亲妈妈互助会,通过链接资源,举办剪纸、国画、书法、插花等培训班,帮助辖区单亲妈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街道为单亲妈妈赋能,单亲妈妈们“抱团”走出困境,彼此之间开展家务互帮、亲子教业互助,分享穿衣打扮、护肤美妆等知识,互助提升形象、增强自信。如今,互助会已成为“大家庭中的小家庭”。

此外,依托辖区里的社会组织联合会,该街道还把有特长的居民组织整合起来,开展法律讲座、心理咨询等互助活动。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政府与居民共商共议,才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才能让治理更有成效。今年5月,龙湖区外砂镇启动的“恳谈夜”活动,便是“共商共议”的生动体现。

“村政村务能顺利推进,离不开"恳谈夜"的开展。”外砂镇林厝村党委书记王俊宏介绍,“恳谈夜”活动启动后,他们充分利用这一8小时之外的时间,将其作为倾听民声、改进工作的平台,在与村民交流、交心中,察民情、解民忧,化解矛盾、解决难题。除了镇里要求的“一周一谈”之外,林厝村还把“恳谈夜”拓展到每一个晚上,甚至搬到村民家中开展。“只要村民有问题需要沟通反映,每晚都可以到村委会与当值干部恳谈。”

如今,“恳谈夜”已成为外砂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发展的抓手。通过“恳谈夜”,镇、村干部向群众宣传镇村二级扫黑除恶、基层治理、创文巩卫、精准扶贫、土地确权、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情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上挡进位。

新闻推荐

教师节,南方号里满溢祝福

学生们为“琵琶奶奶”献上鲜花。受访者供图扫码感受“琵琶奶奶”魅力扫码读潮人名师故事扫码看消防蜀黍花样为老师送祝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