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伟奇“快准狠”攻克眼底病 儒雅教授“外冷内热”

南方日报 2018-09-06 11:11

陈伟奇书写了诸多粤东第一。

二十几年来,陈伟奇主持和参与的省市级科研项目达17个,发表论文50多篇,在医学实践和医学理论两方面都获得优异的业绩。受访者供图

在患者眼中,他略带“高冷”——冷静对待病人,冷静分析诊断,冷静制订治疗方案。实际上,“高冷”的外表下深藏着他对病人的满腔热忱。从事眼科临床二十多年来,他对每一位病人都全力以赴,精心诊治,治愈疑难杂症不计其数,成为国内眼底病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他就是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眼底病专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陈伟奇教授。

作为医院创院元老之一,陈伟奇不仅见证了医院快速发展的历程,更书写了诸多粤东“第一”——第一位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的医生;第一位被卫生部选派上中华“健康快车”的眼科手术大夫;创建了粤东地区首个眼底病专科……

在陈伟奇的带领下,该院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已经成为粤东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专科,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众多以往被认为不可治愈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在这里接受手术治疗后都能重见光明。

●文/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邓丹丹

三“冷”一“热”应对难题

同事和病友都这样说,陈伟奇是一个“外冷内热”型的医生。“外冷”,是遇到一些特殊病例时的冷静:冷静研究病人,冷静分析诊断,冷静制订治疗方案;“内热”,就是对病人满腔热忱,尽量使病人得到最合理的治疗,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三“冷”一“热”,形成了陈伟奇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医生的独特诊疗风格。

从事眼科临床二十余载,陈伟奇做过不少难度大且复杂的手术。他曾在眼疾患者的眼睛里抓出过活的虫子;抢救过不少化脓性眼内炎的病人;治好过多只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眼睛;使多名患足以致盲的爆发性脉络膜渗漏与出血的危急病人恢复视力;使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重见光明;处理多例严重眼外伤、眼内巨大异物、微小异物、陈旧异物患者;至于老年性白内障、黄斑孔、黄斑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手术,更是不在话下。

院里的医生碰到属眼底专科的疑难重症,也会请陈伟奇给予会诊,他便拿出自己的三“冷”一“热”沉着、果断地应对手术和治疗中遇到的突发危情。

当别人问起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时,陈伟奇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好一个有责任感的医生该做的事。”

生动讲解让病人心中有数

和陈伟奇一起共事的人觉得,病人患病是不幸的,但能碰上陈伟奇这样的医生,是幸运的。

有不少患者对自己的眼病有各种疑惑,但患者自己也说不清也道不明,眼科医学术语又晦涩难懂,陈伟奇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比喻尽量给病人把病情病理讲透彻。

有一次,他讲到视网膜病变,就把其比喻成衣服,“有些人的视网膜比较结实,就像是牛仔衣,怎么扯都扯不烂;而有些人的视网膜结构天生比较薄弱,就像陈旧性的棉布衣服一扯就破,容易发生裂孔,造成视网膜脱落。”患者听后了然于心,对陈教授信任有加。

在陈伟奇看来,面对患者,只有把眼疾的病理讲清楚,才能让病人对治疗的手段和预后有充分了解,医疗的效果才会更理想,病人才会更配合。为此,陈伟奇还组织了科室内的医生,共同编写了一套眼底常见病的宣传折页,分发给患有相应疾病的病人。“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数,对治疗方式有一定的选择权,是医生对病人的一种尊重。”陈伟奇说。

专注科研大胆提出新观点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复杂病例需行玻璃体切除术,局部麻醉下行玻璃体切除术有费用低、恢复快、对全身状况影响小等优点,但一些患者因术中丧失光感引发情绪波动甚至惊恐,也给医师造成紧张,甚至延期待患者光感恢复后再继续手术。

多年前,陈伟奇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产生兴趣,便开始一系列的研究。

他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医学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大胆提出了一个结论:手术中病人的暂时性黑矇(丧失光感)是麻醉药阻断痛觉的同时,也暂时性、可逆性阻断了视觉传导引起的。

当时,由于此观点与既往的文献观点迥异,陈伟奇的科研论文被拒稿多次,直到2014年才被有国际影响力的SCI期刊收录。论文发表后,陈伟奇继续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论断,该结果也发表于SCI期刊。2017年,陈伟奇将手术中的黑矇系列研究的新成果发表在顶尖的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据统计,二十几年来,陈伟奇主持和参与的省市级科研项目达17个,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20多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多篇),在医学实践和医学理论两方面都获得优异的业绩。

培养后辈传承医疗事业

自从担任该院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以来,行政工作占据了陈伟奇不少时间。但他还是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做三个半天的手术,还兼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全英教师,并积极参与各项防盲扶贫和基层医师培训项目。

“一个人即使再努力,能服务的病人毕竟是有限的,把年轻医生培养起来,才能真正使医疗事业后继有人。”陈伟奇表示,回首20多年从医路,“但心中无愧尔。”

目前,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已有多位年轻医生成了能熟练掌握多种眼疾手术的多面手;眼底专科也从一个科,发展成眼底一科,眼底二科和眼内科。与此同时,他的默默耕耘也为粤东乃至国内培养了一批眼底病医生,这些医生们也成为服务病患的技术骨干。

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向来注重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多年来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以老带新、以长提幼,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也为该院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水灾第4天,汕头内涝减缓,消防官兵依旧坚守前线救援 “险情未解除,我们不休息”

2日,在汕头陈店镇港后村,救援队伍用铲车给受灾群众运来救助物资。南方日报记者张由琼实习生徐杰摄在汕头司马浦镇塭美村,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