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经济“成绩单”:GDP增长7.5%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快成为新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运行积极因素
上半年,汕头工业增加值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8%。杨立轩摄
8月2日,汕头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亮出经济运行“成绩单”。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汕头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形势好于全国全省。上半年实现GDP1168.3亿元,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和0.4个百分点。
“成绩单”不乏多个亮点——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该指标跑赢全省成为新的经济亮点。
此外,汕头新动能的拉动力度不断加大,现代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8%,成为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成为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沈丛升
基础设施投资
维持较快增长
近日,在汕头广澳港区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工人顶着烈日,在为年底计划建成的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做最后的施工冲刺。在灌注桩施工板块,记者看到,现场施工起码拥有27台桩机,大型运营车辆40余量,还有各种大型吊装起重设备。
中交广航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二期码头主体结构所有大型沉箱已安装完成,吹填一区、吹填二区也已全部完成,港池炸礁、港池挖泥接近尾声,西侧400米130根灌注桩已完成118根。
港口的加紧建设,是汕头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稳步推进的缩影。
除了港口,高速方面,揭惠高速二期加快收尾,汕湛高速主体已现雏形,潮汕环线完成投资额比一季度提高1.8倍,南澳联络线高速加快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此外,备受关注的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正线铺轨及汕头站站场与站房改造同步推进,力保按计划于今年11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记者在汕头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现场看到,火车站站前广场已经全面封顶,地面施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确保10月底前地面广场、负一层交通换乘中心及珠池路下穿泰山路通道投入使用,年底前与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同步投入使用。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汕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投资仍然维持在较高的区间。在作为补短板重要抓手的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增长48.7%,比全部投资快33.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仍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投资分别增长62.4%、91.3%、209.2%。在交通方面,上半年,汕头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4亿元,比增39.3%,增速比全省高出约20个百分点,为今年完成投资超100亿元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数字,说明汕头提升城市功能方面的投资在加快,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此外,上半年,汕头重点项目投资加快,5000万元以上项目大幅增长70.2%,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5.4%、52.4%,均快于序时进度。
据介绍,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汕头将重点加快练江流域“2+2+10”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10个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项目明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潮阳垃圾焚烧发电厂今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潮阳纺织印染中心今年9月动工建设,明年底基本建成。在重大产业项目方面,汕头也将重点加快推进比亚迪3D玻璃、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东方锆业锆钛资源精选等项目建设。
但同时要看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仍处于较高区间,却已出现明显回落趋势。据分析,主要受工业投资不足,重点项目开工率低,重大项目少等影响。
现代产业加快发展
成为新动能
根据汕头市经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汕头工业增加值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8%,同比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占比近五成的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工艺玩具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4.1%、13.9%和13.5%,14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
此外,新动能的拉动力度不断加大,现代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8%,成为新的增长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代表性产业发展加快。
“汕头企业不缺乏这方面的需求,例如超声电子等一些大型的企业,都对生物医疗器械等研究有较高的需求。”汕头大学教授方强正在致力于与汕头有医疗器械发展需求的企业合作,他介绍,汕头大学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正致力于实现产地融合,将技术真正落地。
数据显示,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5月汕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0%,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
反映实体经济稳增长的先行指标稳中向好,汕头工业用电量增长7.6%,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工业实增用电报装容量大幅增长146.3%;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51.3%,网上零售带动快递业务量增长64%。
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头市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以色母粒为主营产品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并已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先后荣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广东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段文勇是一名外地人,扎根汕头多年,他告诉记者,美联在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研发队伍。他告诉记者,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体现在为员工提供的晋升梯队空间,公司2013年从香港引进曾振南博士任公司副总经理,并以他为核心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新材料研发团队。
他说,2017年,企业获得汕头市扶持企业上市奖励,如今,汕头市又提高了对新上市企业的奖励,今后如果上市成功,企业最高可以获得政府1000万元的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汕头市还在鼓励、支持、培育企业上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培育,在上市申报过程中给予帮扶并协助企业开具证明材料、给企业上市做辅导培训,并协助上市公司解决上市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段文勇看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能为企业持续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企业上市也是寻求做大做强的一种方式。
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快速增长
汕头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增长7.4%,生产性服务业增长11.3%,分别高于服务业1.5个和5.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9%和50.1%,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成为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其他盈利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稳增长的主要动力,邮政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增长,带动其他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2%。规上服务业也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行业。
汕头市信息服务和软件行业协会会长刘向民给记者分析,近年来,汕头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猛,从业企业数量大幅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汕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形成了自有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刘向民举例,目前,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方面,汕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推向全国;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集成及服务方面,有汕头金蝶等一批企业,较好服务本地实体经济企业;在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和信息设备的生产服务上,有东研网络等企业;在新兴领域和垂直应用领域勇于创新,引领国内细分行业的信息及数据应用,例如航宇科技在医疗大数据和卫星应用、智美科技在美容美妆大数据应用都是代表。
那么,汕头服务业如何发展?
“未来,基于网络连接和云网融合的应用趋势和日益增多的需求,通信运营商和信息传输业企业要建设好优质通信网,提供更高质量的光宽、4G移动网、物联网等融合传输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智能连接,同时推动信息传输业的稳健发展。”刘向民说。
此外,还要抓住互联网+普及、电商服务深化、大数据模式驱动等背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需要更积极作为,整合人才和技术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软件系统和大数据的深层开发和应用实施,并不断提升迭代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样本
汕头企业打造智能化农场
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自繁自养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将智能化模式引入养猪模式,成为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兴”)的标签。参考欧洲农场一样的格局布置,记者在德兴北欧智能化农场看到,只需要8名员工就能实现2000头猪的养殖。
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姚辉德自1996年创立企业以来,一直大量投入技术改造,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德兴已经成为拥有近2万头母猪规模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企业。目前德兴正在寻求资本上市,向着百年企业的品牌不断迈进。
借智能化让养殖理性可控
烈日当空的8月,记者走访了德兴北欧智能化农场,该农场建成于2016年,是德兴目前成功地采用全新北欧式农场设计理念的现代智能化农场,全面采用欧盟标准的工艺体系,实现了猪群高效流转、建设周期快、人员高效工作等优点,可谓是在农业发展中注入智能化因素。
谈起智能化养殖,姚辉德告诉记者,他到很多国家农场走访学习,包括荷兰、日本、美国、丹麦等的农场参观,给他感触最深的是为什么国外的农场都这么漂亮?
“当地的农场主告诉我,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但是当他们下定决心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环保措施做足了,环境就开始好起来。”姚辉德告诉记者,“潮汕虽然地少人多,但这里也有宽阔的草坪,我也渐渐萌发了让农民在别墅里进行畜牧饲养的想法。”
2007年姚辉德开始接触“物联网”,并大刀阔斧地购置先进设备,在技术改造投入方面毫不心疼。“想的比别人早,做的也比别人早。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做智能化的养殖基地,通过专业化养殖,让养殖回归理性和可控化。”危机感让姚辉德明白如果没有先走一步,就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打造环保友好型企业
做实体经济的艰难从来没有让姚辉德退缩,在他意识到工业技改的重要性后,企业不断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转型升级方面发力。
在德兴北欧智能化农场,记者看到,仅仅只有8个饲养员和1个管理人员,就已经承担整个农场现有能繁母猪2000头,年出栏可达5万头小猪。
“因为是采取智能化养殖技术,我们会根据母猪的配种期、怀胎期、生产期等各个时期,对生猪饲养的环境、水、空气、饲料等进行调控。”姚辉德说。
目前,在国家环保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汕头也在加紧整治江河流域的污染问题。随着饲养行业对禁养区的扩大,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加大,很多传统的生猪养殖都受到严峻的打击。
“这一点我在很久以前就有意识到,需要将养殖农场设立在离江河比较远的地方,同时我们还配备了智能化的污水处理设备,生猪粪便排出后,机器会自动收集后进行沼气的发酵,污水排出后会进行过滤,再循环利用。”姚辉德告诉记者,只有与当地产业实现环保友好,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以产学研推动技术研发
在姚辉德看来,要成长成为一个百年企业,就需要寻求资本上市的道路。“智能化养殖的生猪符合目前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秉承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的宗旨,德兴一直希望帮助解决群众餐桌安全问题。”
2016年,德兴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并获授权国内实用新型专利27项、商标4项。特别是在育种技术方面,如何与美国国家育种中心合作,引入国际标准体系,打造高科技育种技术,让种猪繁殖基因更优秀、生猪出生更加健康,这些都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研发。
姚辉德告诉记者,“为了成为百年优质企业,德兴正在寻求资本上市的过程中,得益于汕头市金融局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为企业提供多方面上市支持与指导,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企业上市辅导上,上市扶持政策落实上力度大。”
“中国虽然是一个养猪大国,但是还不是一个养猪强国。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技术输出,在目前国内广阔的生猪养殖市场下,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21年来扎根家乡,并十年如一日将养猪产业做到极致,成为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姚辉德说。
他表示,子女已从国外留学回来投身家族企业,未来计划扩大产业生产链条。接下来,计划在汕头建设生猪杨寨生态体验馆,通过养猪产业的观光,为群众科普相关知识,推动畜牧养殖现代化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沈丛升
新闻推荐
大鹏新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 每年土地整备用地至少30%作为产业用地
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7月3日,大鹏新区召开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媒体通气会,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