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首部方言电影即将全国上映 两名潮籍青年导、编、演“一肩挑”
电影《爸,我一定行的》获得很多潮汕本土表演艺术家的支持,图为演员李树浩正在拍摄中。受访者供图
超过2000名潮汕人参演这部潮汕首部方言院线电影。
受访者供图
近日,一则《潮汕方言电影登陆全国,这次要带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电影院!》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造成现象级阅读量。据该文介绍,潮汕首部本土方言喜剧院线电影《爸,我一定行的》预计于8月末全国上映。
该片由潮籍青年导演蓝鸿春、郑润奇编剧并主演,耗时一年多拍摄制作完成。影片主要讲述一对潮汕父子间的冲突和羁绊,两人从误解对立到互相支持和解的故事。片子不仅有两代之间真挚感人的父子情,更不乏对潮汕区域特色文化的多面展现。
南方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导演及编剧,了解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余丹实习生王娉秀吴旋娜
展现潮汕父辈精神是拍摄初衷
蓝鸿春是80后,郑润奇是90后,都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2016年,两个同样在深圳创业的年轻人互相认识,由于都来自潮汕,两个人平时聊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家乡。在一次聊天中,两人谈到了潮汕的父辈群体。
“我们都认为现在的潮汕人其实分为两个梯队。我们80、90后这一梯队,与我们父辈这一梯队是两个很不同的群体。”蓝鸿春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父辈正值青春,他们外出闯荡,身上那种敢干、坚韧的品质被视为潮汕人的特质;而年轻一代,虽然没有父辈那么坚韧,但思路跟视野更开阔,两代人在价值和文化上有些冲突。
“潮汕老父亲给我们影响特别大,我们想真实地记录潮汕父子间的感情。”郑润奇和蓝鸿春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拍电影,表现潮汕父辈的精神。
在郑润奇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是一个为了家庭默默打拼的形象,“父爱无言,默默撑起整个家庭。他压力其实特别大,很多苦都自己藏着,从不跟我们说他难。”郑润奇坦言,他与父亲的相处,也是许多潮汕父子间相处的缩影,“就是那种不矫情的感情,比如不会拥抱,连说话沟通都很少,但彼此是很相爱的,这也是我和我爸的相处模式。”
影片名叫《爸,我一定行的》,故事的背景素材,很多来源于郑润奇和蓝鸿春真实的经历。“其实就是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想对我们的父辈说的一句话,一句发自内心的呐喊,这也是故事的由来。”蓝鸿春说。
全片超过2000名潮汕人参演
最初,郑润奇的想法是拍网络电影,蓝鸿春鼓励他,“既然要拍了,就拍院线电影”。郑润奇说,真正开拍才知道有多难,但也一一撑过来,让他在演技、创作等各方面都有提升。
寻找演员,蓝鸿春和郑润奇首先是通过“万二之首”这个公众号进行网络海选,并在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集中面试,最终全片有超过2000名潮汕人参演,包括各种“路人甲”。
一开始演员们不知道怎么面对镜头,但是他们都是蓝鸿春和郑润奇挑选出来的底子好的演员,所以只能通过不断地拍,让演员进入状态。整部电影拍了将近2000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NG超过15次,拍女主角小敏在学校的某个镜头,NG次数高达69次。
“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他们都理解我们是为了把片子做得更好,大家也是特别用心地想把这件事情做好,”蓝鸿春感慨,“整个拍摄过程真的是"老天爷保佑",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都顺利拍下来了。”
在场地的选择上,蓝鸿春和郑润奇在去年6月到8月到潮汕大部分地方踩点取景,最后选择了潮阳金灶作为主场景,“因为那里比较纯朴,保留着许多潮汕乡土的东西。”此外,他们在潮南峡山、陈店,还有汕头市区很多地方都有取景,部分场景也在深圳拍摄。
这部电影同时得到了很多潮汕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支持,像方展荣、李树浩(水鸡兄)、陈锦标、苏细珍等资深老前辈都前去客串支持。“他们真的是非常真心地支持我们,你们可能都没看出来,饰演老校长的标叔,今年都80岁了,还为了我们推了别的演出,我们真的非常感动。而且他们都非常信任我们,放开手支持我们拍摄。”蓝鸿春说。
大部分潮汕话对白是影片特色
影片从2017年初筹备拍摄到年底杀青。后来,为了精益求精,又进行多次补拍,今年3月底才真正杀青。蓝鸿春回忆,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容易”。
“一稿剧本出来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们赞助,我们当时就想,哪怕最后没有人给钱,我们就自己筹钱。哪怕只有几十万不到一百万,也要把它拍出来。”蓝鸿春告诉记者,他们就凭着这么一个信念坚持拍摄,后来许多在深圳创业的朋友、同学,在得知他们是特别真诚和用心在做这么一部潮汕文化的电影后,纷纷在资金上给予帮助。
郑润奇还记得,第二版电影进行试映,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观看。“当时大家笑得很开心,也哭得很感动。”试映的效果和评价都比较好,蓝鸿春和郑润奇悬着的心这才放松下来。
“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多亏身边许多朋友的帮助,这些比金钱更加珍贵,自己也感觉非常幸运和感恩。”郑润奇告诉记者,由于影片中大部分对白采用潮汕方言,为了更好地表达潮汕话独有的味道,他们特别向省政府参事、知名潮籍学者林伦伦教授请教,在对白方面做了许多润色修改。
电影的歌曲也是蓝鸿春和郑润奇的朋友帮忙创作。主题曲由玩具船长创作,原声配乐的部分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吴泽华创作。当时玩具船长的乐队主唱李奕瀚了解了电影的内容后,就跟蓝鸿春和郑润奇表示:“主题歌早就写好了。”
原来,此前李奕瀚曾创作了一首名为《老爸你食未》的潮语歌曲,歌词是汕头濠江区旅游局局长杨育挺在一次怀念父亲时写下的,讲述的正是儿子对爸爸的感激、歉疚和爱意。“那首歌简直是为电影量身定做!”蓝鸿春说,相信这首主题曲也将成为感动观众的一个泪点。
对话导演蓝鸿春:
“通过这部电影,
看到真正的潮汕”
南方日报:影片是否有故事原型?
蓝鸿春:故事的背景素材很多来源于我们俩很真实的一些经历,包括郑润奇在高中时期不是很爱读书也很叛逆的这些形象,都植入进电影中去。整部电影的故事其实特别接地气,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是源于我们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南方日报:据说这是首部潮汕方言院线电影,为何选择潮汕话对白?
蓝鸿春:我们之前看过一些以潮汕人为题材的电影,但是觉得特别假。所以我们拍摄前就在考虑,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用一个纯普通话的形式讲出来,就会丢失掉大量潮汕本土很原汁原味的东西,要想保留原汁原味,有潮汕人精神面貌的电影,就一定得本土化。所以潮汕话的部分,是我们特别坚持的。影片中许多真实生活中会发生的场景,我们都会用潮汕话还原。台湾那些成熟的电影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当初也是坚持以台湾电影作为我们学习的方向,比如《海角七号》。
南方日报:你们对影片寄予了怎样的期待?
蓝鸿春:我们一开始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想说说潮汕的故事。因为我们真的是在这个地方长大,对老家特别有感情,又因为在外面奋斗,对老家有更多的眷恋,特别想把老家的东西说给外面的人听。
之前有个朋友看完这个片子,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很爱潮汕,就应该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不是潮汕人,想了解潮汕更应该去看这部电影。”外面很多对潮汕的评价都不太真实,我们作为生长在这个地方的人,觉得其实潮汕文化传承得特别完整,没有很大的文化断层,本身也很淳朴,是一个文化厚实的地方,它不是其他人理解的那样,说潮汕人只会做生意赚钱。
我们觉得只要把潮汕真实的一面做成一个本真的故事,那可能对外面人来说,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故事和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我们不只是想让潮汕人看到这部电影,我们想让更多对潮汕文化有好奇心的人,能通过这部电影,看到真正的潮汕。
南方日报:拍摄过程中,最让你们感动的是什么?
蓝鸿春:我们在金灶那边拍的主场戏比较多,然后有一个家庭的场景,是一对六七十岁的退休夫妇借给我们拍摄的。我们经常要拍夜戏,拍到晚上10时多11时,而乡下地方一般晚上8时多就休息了。我们觉得十分打扰老夫妇,但他们一直宽慰地告诉我们没关系,让我们慢慢拍,最要紧是拍好这部片子。有一晚村里突然停电了,老夫妇还赶紧想着怎么帮我们解决问题,担心拖延了拍摄进度,这份真心让我们十分感动。
南方日报:您和编剧都是专业出身吗?
蓝鸿春:我跟郑润奇两个人其实都是属于外行跨入这一行吧,我做这行应该有十年,但是我做的不是电影。以前在学校开始做DV短剧,后来大学毕业去了凤凰卫视做纪录片导演,做了六七年,然后出来自己做。
郑润奇是一个做公众号起家的90后,他是超级努力的一个人。他在做短视频配音的过程中,反复地学习了大量的电影基本功,所以他虽然是个“外行”,但是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已经很内行了。我们两个人一边拍这部电影,同时一边摸索着电影要怎么拍。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还可以吧,目前给大家看的这个片子,我觉得算是一个还OK的电影。
南方日报:有想过那篇文章刷屏朋友圈吗?对票房有什么期待?
蓝鸿春:我们之前有期待,但也没想到文章的流量会有这么大的一个爆发力,截至目前都超过450万阅读量了。票房看缘分吧。同时我们也希望做完这部电影,能继续往下做,拍更多的潮汕故事,走得更远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翁夏)近日,记者来到潮南区井都镇神山的“六山沟”,发现脏乱差现象仍存在。记者在该处看到,河道中存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