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孩子文化自信 点燃传承“星星之火” 汕头一幼儿园探索将潮汕文化融入儿童课程与生活
在潮汕文化课程的构建中,汕特中心幼儿园鼓励儿童亲身体验潮汕文化。
到“潮食荟”工坊体验的孩子,都得正儿八经地穿上厨师装、戴上厨师帽。
“潮工坊”意在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来源于生活的潮汕文化。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非遗进校园”走进汕特中心幼儿园的活动中,这样一幕惊呆了在场的外地非遗传承人:当潮剧非遗传承人在台上唱起《桃花过渡》时,台下的孩子们全都跟着大声唱了起来。
为什么孩子们会唱潮剧?原来,该幼儿园多年来用心建构了系列根植于潮汕本土的儿童潮汕文化课程。作为孩子们文化自信的“启航之地”,幼儿园以主题课程在孩子心中点燃潮汕文化传承传播的“星星之火”,让他们每天都在“潮”的氛围中诗意成长,成为新一代“潮”人。
对于“文化自信如何从娃娃抓起”的议题,这家幼儿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文/图:南方日报汕头观察全媒体记者杨可
“潮工坊”引导儿童
深度体验潮文化
每周二、周四下午,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幼儿园特设的“潮工坊”会在这个时候定期开放,每一个教室都会“变身”成一个“作坊”和“主题商店”,如茶叶商店、迷你剧场、工艺展馆、小食街等,孩子们可以到其他班“串门”,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参与,通过深度体验,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优秀文化。
这些游戏可不是普通的游戏,而是老师们精心为孩子们设计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全都来源于潮汕文化或潮汕人的生活,如潮剧表演、冲泡工夫茶、潮汕传统小吃制作以及潮绣、剪纸、木雕、贝雕等民间工艺。
除了参与制作,孩子们还须与伙伴们一起协商,共同布置、管理“主题商店”、小剧院和展馆等,有“客人”前来参观时,还得热情接待,向他们介绍、出售产品。到“店”里来的伙伴也可以用“园币”购买商品。
例如选择到“潮食荟”工坊体验的孩子,会正儿八经地穿上厨师服装、戴上厨师帽,并在老师的协助下用小锅煮牛肉丸、煎“菜头粿”等。在“客人”进门时,还要负责招呼“客人”、端盘布菜。
如果选择到“潮剧院”工坊,孩子们就必须自编自演,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和布景,在表演中既能与他人互相配合,又能独立表现。记者在该园采访时,恰好有两位小朋友准备表演潮剧《桃花过渡》。老师们告诉记者,孩子们大多能欣赏家乡戏曲文化,也熟悉潮剧的经典唱段,“像《桃花过渡》这种传统剧目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在话下。”
文化自信来源于
真实生活体验
“潮工坊”正是汕特中心幼儿园儿童潮汕文化课程的其中一个部分,而这也是该园“小幼儿园大雅堂”理念的体现。
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选择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并在潮汕非物质文化项目中选择适合儿童体验的项目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潮汕民间生活以及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潮汕文化。
与以往在固定地点设置“工坊”的做法不同,“潮工坊”打破班界,做成一个“流动的工坊”,俨然一个潮汕文化“小市集”。“"工坊"的开放性,更能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游戏,能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该负责人说。
根据季节、节日并结合潮汕民俗习俗,幼儿园还有效联动起各种社会资源,打造幼儿园的“文化节气”,寻找艺术和生活的连接点,真实体验潮汕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例如在元宵节时,引导他们用春节大柑自制元宵灯,举办灯会和猜谜活动;端午节时,又引导他们认识龙舟、开展划龙舟活动。
除了在园内开设“潮工坊”,幼儿园还带孩子们走出去,走进真实的潮汕人的生活。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市博物馆、侨批文物馆和澄海“文园”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每走进一座场馆或一座建筑,孩子们都会开展写生、拍摄和记录,回来后老师还会为他们举办摄影展并开展心得分享,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对家乡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作品虽然稚嫩,却满满都是对家乡的爱。
师生合作编绘潮汕文化教材
根据幼儿园在多年教学中渐渐形成的潮汕文化主题,汕特中心幼儿园还先后编写幼儿用书《金凤花》《我爱食小食》《茶韵飘香》《红头船的故事》《阿喵的老厝》《手心里的宝贝》《看戏啰》《营锣鼓》,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所用的部分图片还融入了孩子们创作的“童画”,童趣盎然。
鉴于该幼儿园在潮汕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2017年广东省“地域文化与幼儿园建设系列之走进汕头”研讨会也由该园举办,该园的经验在会上得到推广并受到好评。
新闻推荐
推进改革发展,必须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打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中国银行汕头分行以党建引领经营发展。汕头中院着力加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