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力量解决“交通高峰”分流问题
□王晓霞
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和公共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关系到城市各项建设事业的运转效率,关系到广大市民群众对生活的幸福感、对城市的认同感。发展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解决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问题,是当前汕头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变公共交通现状,提升民众生活和工作幸福感:
加大维护公共交通秩序人员的投入,壮大志愿者群体。在发动党政机关人员利用工余时间参与交通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基础上,应想方设法发动群众力量。笔者认为,汕头市可以借鉴青岛经验,通过媒体、社区、单位、居委等渠道,在退休群众中加强宣传,设定相关体质和时间要求,在55-65岁年龄段招募志愿者,适当培训,壮大志愿者群体,解决交通警察人力不足的问题。
下决心、出硬招,解决好多种交通工具“争道”、同时上路造成道路“超负荷”问题。具体而言,即是限制私人小汽车、摩托车上路行驶时间,大幅度增加公交车班次投入,并在公交车线路、停靠站等方面科学规划。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本地号牌私人小汽车、摩托车,以车牌奇偶数号对应日历单双日限行,但双休日、法定节假日例外。
二是大幅度增加公交车购置和投入,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停靠车站。应重点注意几个问题:
a.公交车型号、长度、容载率应审慎考虑和选定。笔者建议中心城区(金平、龙湖)采用载客量在30-40人、长度10米以下的中巴车为主要车型,因中心城区东西、南北距离均较短,道路交叉路口多,太长车型影响路口通过性。中心城区通往澄海、南澳、潮阳、潮南、濠江的公交车,可以选用10米以上的大巴车型。
b. 中心城区(金平、龙湖)的公交线路以东西、南北主要干道起终点为公交车线路对开始终站,同时在干道中点设双向发车点,方便机动调节车次。工作日高峰期(上午7:00-9:00;中午 11:30-2:30,下午5:00-7:00)的公交车发车班次应保证在间隔8分钟以内,满足上下班市民、上下学学生搭乘需要。其他时段发车班次间隔时间允许在15-18分钟。
c. 中心城区通往澄海、南澳、潮阳、潮南、濠江的公交车,工作日高峰期(上午7:00-9:00;下午5:00-7:00)的公交车发车班次应保证在间隔15分钟以内,其他时段发车班次间隔时间允许在18-20分钟。
交通建设和管理朝借助“智慧眼”、“智慧网”科技手段方向发展。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公共交通监控和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是解决: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安装相关应用软件,自动采集、生成相关交通信息和数据,利用网络信息专用软件,发现、细化、分析公共交通面临问题,以便有的放矢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网络信息专用软件收集到的数据,灵活调控公共交通工具资源的配置和投放。
适当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错峰”上下班的可行性。应参照工作性质、特点和时效要求,灵活区分具体情况,细化设计“错峰”上下班的具体方案。一是从考虑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机关单位窗口部门可以在下午1:00-2:30期间安排轮值工作人员接待群众,相关轮值工作人员可在工作满法定工时前提下,错峰上下班。二是以做好工作为前提,对主要从事内部工作且满法定工时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实行“错峰”上下班。三是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小学校配套晚餐服务。进一步分流“高峰期”出行人群。
对一些原规划和设计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路段和路口,进行必要改造。主要应开展的工作是:加强实地监测,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容易经常引发全城大塞车的敏感路段、路口,研究能否通过调整通行功能,改善交通状况。如前文提到的金环路、金湖路、长江路的交叉大圆环,可以考虑用隔离栏封闭部分小路口,减少汇入车流流量,降低车向“十字打结”交叉的可能性。
研究确定和实行每年对新购置小汽车限量上号牌措施。鉴于当前汕头市道路容载率和城市人口增长规模发展态势,有必要限制新购置小汽车上路行驶的数量。因而应通过科学测算每年报废小汽车的数据,结合其他相关数据,确定每年发放小汽车号牌数量,使全市可通行小汽车的总量保持适度、基本稳定或逐年略为下降。
(该文获“我为发展汕头公共交通事业献一计”征文活动三等奖)
(作者单位: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
新闻推荐
区投控集团集中整治辖属12家市场 重点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摆卖秩序等着手,并邀请第三方现场评测
横岗第一市场“农改超”效果图。区投控集团供图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沈荣特约记者卢魏娜)地面整洁无积水、制度完整挂上墙、...